分享

一封来自联邦调查局FBI的信,证实了查理•D.就是那个“查理•D.”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20-10-26

“每一年,查理·D.都好像在把自己的热气球放得越来越高,”一位很了解查理·D.的债券交易员说道,“在某个点上,你高高地待在半空中——于是,有人会想,什么时候该停止往气球里灌热气?但是,查理是如此自信,他希望尽可能高地放飞自己的热气球,看自己到底能够被它带到何方。他天生就不是那种操心的人——他不会思考生活让我们着陆之前可能到达哪些地方、经过哪些地方。他热爱自己的工作,总是为明天做着准备,上着发条。”

查理·D.于1991年5月23日那个星期四离开人世之后,又过去了差不多5年,这时,一封从联邦调查局(简称FBI)芝加哥办公室寄来的信件向我证实了债券期货交易池里那些场内交易员和经纪人们在随意的谈话中反复告诉过我的事情。查理·D.的许多竞争对手都认为,查理·D.不仅是债券期货交易池中最大的风险承担者(以合约交易量为标准)和最大的做市商,而且是最具纪律性的债券交易池交易员。

联邦调查局的信并非突然而至,我曾向他们索取过查理·D.的资料,因为我担心自己有可能找出什么不好的有关查理·D.交易行为的东西,害怕它们玷污查理的清名。作为一名记者,多年浸淫在金融市场上,我自然而然地抱着一种本能的怀疑态度。我想,世界上绝对不可能存在查理的朋友和家人所臆造出来的这样一个“冰清玉洁”的经纪人。在我请求与联邦调查局的一位办事员面对面交谈之后,这封信才来到我手中。

对于接到了我的电话、听说了我的请求的第一位联邦调查局官员来说,仅仅是我那随意的要求本身听起来就颇有些奇异。因为要想找出一种恰当而简洁的方法提出请求,要求与别人谈论与一位死者有关的问题,而又不显得疯狂无理,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仅仅是死亡这个因素本身便可能令任何刨根问底者望而却步。不过尝试一下也不会损失什么,于是,我按照自己所知道的最好的方式解释了这个故事。

在这位联邦调查局官员的建议下,我试图直截了当地奔向资料的源头。我设想另一位名叫迈克尔·巴塞特的联邦调查局官员应当能够使我安心或者确认我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有两年时间,他经常在查理·D.赚了成百万上千万美元的那个债券期货交易池里悄然出现。巴塞特1987年开始从事交易,直到1989年在联邦调查局精心布置的行动中暴露了身份,出现在1月19日《芝加哥论坛》的封面上,到那时,他已经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里销声匿迹了。

我希望他能够私下与我谈一谈,我只是期望他能够使我放心,确认我所追寻的这个故事的确如我所想的一样。我只是需要明确这样一点,我听说的有关查理·D.的事情都是真的——或者相反,发现自己从其他渠道搜罗的所有有关查理的故事有什么错误或者遗漏。如果我需要在善意的友人的记忆中戳几个洞的话,我会实事求是,就像一名裁判员。

查理·D.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那些传奇经历的幕后故事是什么?他的短线交易系统是怎样的?相信《查理· D.华尔街传奇交易员的故事》这本书会给你清晰的答案。扫描下方二维码抢先阅读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