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友:烟雨中的回忆——小记丁中几位老师

 丁中广祥 2020-10-26

【往期选读】

名镇吴桥的历史    柔情傲骨俏佳人

老区郭村的历史    名镇武坚的历史

名镇丁伙的历史    古镇邵伯的历史

古镇樊川的历史    古镇宜陵的历史

古镇小纪的历史    古镇丁沟的昨天

名镇浦头的历史    名镇真武的历史

烟雨中的回忆

——小记丁中几位老师

丁中2000届校友  朱少卿

说来惭愧,高中毕业也快二十年了,想我风雨飘零、四海为家,至今都没回过母校。可是对于母校的怀念却一直不敢忘却,经常在网上默默百度母校的动态,机缘巧合之下关注了张广祥老师的公众号,每天通过公众号关注学校发展,了解校友信息,成了我公冗之余最大的乐趣了。

今天,在这“西出江都无故人”的异乡,天空适宜地下起了绵绵细雨,我开始回忆在丁中的点滴。想起我1997年到丁中求学的第一天,从未离开家的我的,茫然地看着父亲的背影在雨中消逝;既如此,那就把这段文字记作“烟雨中的回忆”吧。

丁沟中学是非常有名气的,江湖地位一直稳居江都地区前列。我记得初三那年,老师与学生每每讨论报考方向时,言之必谈“丁大邵育”,可以说丁沟中学对于我们农村学生来讲,还是非常令人向往的。那时谁家小孩考上丁沟中学,也是一件喜事,有的家里条件好的还会在江都电视台点首歌的。

丁沟中学不仅在江都出名,而且是名扬省内外的。我大学在江城武汉。记得大一年级一次班会上,我介绍自己“毕业于江苏省重点高中丁沟中学”,旁边一位同学直言没有听过,因为他是毕业于黄冈中学的。后来某日那位同学找到我说:“James,sorry,我听一个泰州人说你的学校在扬州还是很famous的!”听到他这么说,心里还是蛮自豪的。

丁中的名气因何而来?梅贻琦曾说过这么一段著名的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丁中的名气就是来源于我们可爱的、兢兢业业的老师们。

杨朝乐老师是我的高一班主任,丁沟中学资深物理老师。杨老师对学生非常和蔼关爱,笑起来有点像弥勒佛般地慈祥。杨老师上课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方言特别重,我是花了两个月才适应过来的;另外一个就是杨老师上课几乎没见过他带教材,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教学质量,这就是一种自信,一支粉笔、一把尺子、一块抹布组成了杨老师的课堂设施所有。

周源老师高一时教我们英语。那时周源老师可是“小鲜肉”一枚,不过现在也是一如既往的帅。周老师发型非常“来斯”,天生的大背头,伏伏贴贴的。周老师上课非常的幽默,海派青口的周某某若上过周老师的课,也是要自叹弗如的。另外,周老师也是非常有担当的。我记得有次因为课堂有人调皮,周老师发了脾气。后来,周老师主动道歉说:“国奥队刚刚输了,心情不是太好,不该对大家发脾气。”当时的我听了还是很感动的;不知周老师现在还在关注扶不起的中国足球否。

(教科室周源副主任)

周家林老师是我高中第二位班主任。当时是政教处副主任,按道理也是学校中层领导,可是周老师没有一点架子。周家林老师是教政治的,但是他从来没有弄过“阴谋阳谋”那一套。他好像也是大背头,说话声音很细,谦谦君子。高二时,我家中有些变故,心细的周老师察觉后不断鼓励我要面对现实,告诉我学习成绩就是对家人最大的回报。高二那年,我在丁沟中学第一次获得了表彰,我想这也是我对周老师的回报。

(政教处周家林主任)

我虽然学的理科,但是非常喜欢历史,因此我对教我的两位历史老师也格外有印象。施永富老师,圆圆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厚厚的镜片就跟他的渊博的历史知识成正比。施老师多才多艺,印象中老师对书法也有相当深的造诣。陈桂华老师也教过我历史,陈老师雄姿英发,飘逸绝伦,脸上的痣也没挡得住散发出的帅气。有次我斗胆向陈老师问“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贡献”,陈老师微微一怔,后来鼓励我考文科,可惜阴差阳错的我还是选择了理科。

(施永富大师)

(陈桂华副校长)

窗外的雨还在下,雨水滴滴答答敲打在窗台。我还在回忆丁中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庄严的校门,遒劲有力的金色大字“丁沟中学”镶嵌在墙上;也忘不了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更忘不了毕业时老师带领我们去走“状元桥”(会元桥)的场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晃17年过去了。

《金刚经》有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希望丁中安好,一切安好……

【附】旧作一首《见高中会元桥照片有感》

旧巢雏燕泪分离,

二十年来音讯稀。

几度梦中归若去,

今朝又见雪霏霏。

注:平水韵,四支五微。

【作者简介】朱少卿,丁沟中学2000届校友。大学毕业后,先后供职于铃木和日产汽车公司,现为ATL&CATL公司采购部经理。爱好格律诗词、红学和佛学,曾为广州花都芙蓉诗社社委、通解红楼梦学会秘书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