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嘶马的都土地庙

 丁中广祥 2020-10-26

【往期回读】

由《韩银村易名风波》所想起的

鸟都没有,还叫什么春?

享受读书的幸福

致儿子

英泰的白海棠

再游朴园

嘶马的都土地庙

大桥镇   戴启程

被称为“龙龟之地”的大桥镇嘶马老街区,东西长约一华里的一条三弯曲线街道,好似游动的龙身。在这条街的西尽头,有一眼老井,被人们称为龙眼井,也有人叫其龙井。

都土地庙就在龙井的北侧。据嘶马《郭氏族谱》记载,嘶马镇始名郭家村,明嘉靖年间郭氏高祖文通公比屋成市,遂以镇名,同时期郭氏族人带头捐资在这里修建了都土地庙。所谓都土地庙,和都城隍庙一样,均在多出一个“都”字上。都,都统的意思,都土地庙就是都统当时嘶马东西南北的土地爷,故称都土地庙。

嘶马的都土地庙可说是江都最大的土地庙,长12米,宽4米,前后二进,门楣悬挂着“都土地庙”四字匾额,民间上联读法:rì shài jīng huá ān tiān xià,下联读法:yuè péng lǎng zhào dìng qián kūn。对联的意思是:“土地爷的善心和美德,像朗朗日月一样安天下定乾坤。”

第一进放一铁制方形香炉鼎,高1.2米,长2.5米,供人进香,左右都有侧门,在其内西墙上有洞,专门放魂位。就是说,人去世了,在送逝者最后一程时,要来都土地庙报到。此进的屋梁上悬有一雕刻四字扁额,传为皇帝所赐,长1.2米,宽50多厘米。第二进正殿供奉四位,中间左为土地公公、右为土地婆婆。土地公公是怎么来的呢?据说周朝一位官吏张福德,生于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自小聪颖至孝,36岁时官朝廷总税官,为官廉正,勤政爱民,至周穆王三年辞世,享年102岁。有一贫户以四大石围成石屋奉祀,不久由贫转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乃合资建庙并塑金身膜拜,取其名而尊为福德正神,生意人常祀之,以求生意发展。

土地公公的左侧,供奉着三国时代著名医学家华陀,以求得神医保佑。土地婆婆右侧供奉着眼光圣母惠照明目元君,是专职负责医治民众眼疾的女仙,手托着一只大眼,象征明目去眼疾,是道教中的重要女仙之一。

每年正月十三杈桅灯活动,由当地大户郭氏族人轮流带头在土地庙门口坚桅杆。在灯笼里点燃蜡烛,一个个系竹篾圈杈在桅杆上,形如宝塔,夜空中似珠帘天灯,都土地庙中点燃四个大灯笼,一直到正月十八落灯。

人们认为,土地公公是保护地方的土地神,保佑乡里安宁平静,因此,作为人们集中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土地庙有很高的社会属性。土地神又称社神,是最基层的神祗。《汉书·五行志》记载:“二十五家为一社。”所谓社,就是地方最小的行政单位,以社为单位供奉的土地神便称为社神,上级是城隍神。土地崇拜之风盛行于明代,这与朱元璋有关系。《琅琊漫抄》记载,朱元璋“生于盱眙县灵迹乡土地庙”,还在土地庙中喝过珍珠翡翠白玉汤,所以对土地庙情有独钟,因而小小的土地庙在明代倍受崇敬。如《水东日记》称,当时不仅各地村落街巷处有土地庙,甚至“仓库、草场中皆有土地祠”。土地神的造型,一般常见的多是银发白须的老者,如果手拄拐杖,就具守护的任务,手握金元宝或如意者,就是财神。辖区内有人高中状元进士,土地公公的神格也会水涨船高,头上可加戴一顶官帽。土地公公的信仰发展至清代,就连京师宗人府中也设有土地祠,接受宗人府官吏的膜拜。

嘶马的这座都土地庙,在文革期间作为“四旧”被捣毁,改革开放后,郭氏后人郭忠龙与老街居民筹资,2015年在离原址西边的荒地上新建了一座都土地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