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志方 | 星条旗下带宝宝

 丁中广祥 2020-10-26

【往期回读】

我在这里守望你    今天

坚贞不屈生身父

看海    昏黄烛火下最美是你

我想给您一个像样的工作室

粥香十里   送粮趣事    流浪猫

奶奶的草窝       傻子的弹弓

我的老祖母       难忘的弯腰

大美空中月色    被遗忘的哑巴

星条旗下带宝宝

江都   丁志方

作者丁志方先生: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作协会员、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在海军某部任宣传干事,转业后先后在江都多个部门任职,业余时间投入创作,有几百篇杂感、散文见诸各级各类报刊。有散文作品集《暮色炊烟》。

女儿女婿都在美国大学教书,工作辛苦,压力很大。有了孩子以后,那带宝宝的事,基本上就落在了我们四个长辈身上。我们两家轮流去美国,虽然辛苦,但很幸福,同时也增长了见识。这里不妨跟大家分享几个小故事。

法定的宝宝椅

宝宝两岁的时候,我们住在印地安纳波利斯。那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们一家人在外面用餐后开车回家,宝宝系好安全带,坐在安全座椅上。公路上车流如织,车灯如练,那红红的汽车尾灯如渠水般地向前流淌。天气很热,车窗外知了叫声一片。

突然,宝宝哭着要从椅子里出来,起初,我们也没有理她,但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厉害,摸摸她的额头,满脸都是汗。

“宝宝可能不舒服,干脆把她抱起来吧。”“不行,爸爸,被警察抓到要罚款的。”女儿坚决不同意。“这么晚了,谁能看到?抱就抱吧。”爱人心疼外孙女,说着就要去解安全带。“妈,真的不行!”女儿女婿齐声反对。

可能是安全带系得不舒服,就这样,宝宝一直闹到家。

后来我才知道,在美国宝宝坐安全椅是铁打的法律。如果不坐一旦被警察发现,父母就要被警告、罚款,甚至被拘禁。美国儿科医生学会认为,在育儿方面什么都可以商量,只有安全,包括坐安全椅不能商量。没有安全椅,新生儿都不好接回家。

据女儿女婿说,宝宝出生前,父母就得在车上安装好婴儿安全椅,而且一定要固定好,前后左右活动间距不能超过0.5厘米。宝宝出院前,护士对安装情况要做专门检查,出院时还要亲眼看到家长把安全睡篮固定到安全椅的底座上,才能放行。

在美国,安全椅是随着宝宝身高和体重的增加而不断调整的,一岁以下的婴儿必须用安全睡篮,睡篮的底座要面朝后安装在驾驶座后面。

现在,外孙女已经四岁多了,坐安全椅已成了习惯。每次上车,她自己爬到安全椅上系好安全带,一切都很自然。记得她一岁以后回国的那几个月,开车出去我们也想让她坐安全椅,但她坚持不肯,每次我们都迁就了她。那时候我们很担心她回美国不习惯,现在看来担心是多余的,好习惯是完全可以逼出来的。

神奇的“退烧剂”

两年前,女儿女婿搬到了匹兹堡。那年春天,邻居团团的姥姥姥爷刚回国,小团团就发热了,到了晚上烧得更厉害,华氏103o多,约摄氏40o,用了退烧药,体温还是不见下降。年轻的爸爸妈妈着急了,来按我们的门铃,我们一看孩子脸上烧得通红,立马决定陪他们去医院。

春天的匹兹堡还是很冷的,夜晚寒风格外袭人。出门时,团团的妈妈给团团裹了件羽绒服,到了医院急诊室,护士弄清孩子是发热后,第一句话就说:“把棉衣脱掉,孩子发烧不能穿得太多。”

我们都纳闷了,在中国孩子发热,老人都说要捂,都说捂出汗就好了,到了这儿为什么要叫脱呢?

接下来的事情更让人费解。护士量过体温确定孩子还在发烧后,先用了降温肛门拴,尔后把我们带到一间单人病房,吩咐孩子父母把团团的衣服都脱掉,换上一件像围裙似的背后系带子的小病号服。当时室内温度华氏68o,摄氏20o多左右,而且还有一个风扇口向室内送自然风,我们穿着毛衣都感到有一点凉。团团的妈妈问护士:“孩子发烧,可以不脱衣服吗?”

“衣服都穿着,怎么退烧?”护士露出了惊讶的神色,像看外星人似的看着我们。不得已,只好暂且抛开捂的想法,脱就脱吧。

随后医生做了例行问话和相关检查。在等待结果过程中,护士送来了两支雪糕,跟团团说:“都吃掉,吃掉马上就好了。”团团喜出望外,吃得很开心。雪糕还没有吃完,护士又拿来一杯橙汁、一杯冰水,让团团也喝掉。看着护士这样做,我们都有些害怕。但神奇的是,没有多久,团团在冰冰凉凉、吃吃喝喝中体温恢复了正常。

在美国,孩子一般感冒,医生都是嘱咐多喝一点水,少穿一点衣服,基本上不开药,更不要说打针、输液、用抗生素了。

尴尬的文化人

陈先生来美国是研修西方文学的,跟绝大多数访问学者一样,太太和儿子也随他一同来到了美国。陈先生身形高大,性情豪爽,懂书法,会唱歌,大家都叫他文化人。我们同住一个小区,很快成了朋友。

有一天女婿下班后,急匆匆地告诉我:“昨天晚上陈先生被关到警察局了。”“怎么回事?”“他昨天回家途中停车打儿子,正好被人家逮着,把他告到警察局了。”“什么人这么无聊,他教训自己的孩子,关别人什么事?”我为陈先生感到愤愤不平。

“不!爸爸你不知道,美国法律规定,不管什么人,特别是教师、医生、保姆等,发现儿童被虐待,或者疑似被虐待过,都必须向有关部门报告,否则就有可能受到处罚,甚至要承担法律责任。”

陈先生被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我们去看他时,他一脸尴尬地告诉我:“这回学费交惨了,支付了250美元保释金,才让先回来,如何处理还有待裁决。”

面对陈先生的遭遇,所有的安慰都无济于事。中国人信奉的是“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材”,而在美国,虐童是重罪,最严重的处理不仅会终止虐童者的抚养权利,甚至面临终身监禁。美国法律认为,孩子是国家的,父母抚养孩子是为国家尽义务负责任,任何人都不能体罚孩子,孩子不听话或做错了事,最严厉的处罚是“Time out”,就是让孩子暂停与他人交流,到另一间屋子去反思悔过。

这一回算是长见识了,从陈先生家回来,看看我那调皮的外孙女,我心里暗暗嘀咕:“乖乖,下次外公再也不敢打你屁股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