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江激荡 水经绝学推惺吾(湖北日报)

 伯乐书香小屋 2020-10-26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 冯汉斌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宜都合江楼即是一处天造地设的登临览胜之地。这座复建于十年前的楼阁,气势恢宏,其前身是始造于唐盛世的合江亭,出身不可谓不显赫,却也系乎时运与国运,屡毁屡建,像极了沧桑的国史。挟长江奔流之势和清江流淌之韵,千载以来,合江楼始终是宜都的文化地标和登临极目的诗兴迸发之地,明人彭颖有《合江》诗云:“忆昔过泾渭,二水分清浊。今作陆城游,双江同一渎。”道明了宜都的山河地理。

两江激荡 水经绝学推惺吾(湖北日报)

陆城合江楼 肖宜 摄

两江激荡 水经绝学推惺吾(湖北日报)

宜都牌坊

两江激荡 水经绝学推惺吾(湖北日报)

宜都博物馆里的杨守敬手迹

水利万物而不争,坐拥大江大河的宜都,其“芳名”渊源有自,公元210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取“宜于建都”之意,“宜都”自此扬名乎天地之间。特别耐人寻味的是,在宜昌诸县中,宜都是和宜昌最亲密的县名之一,二者互为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东晋时,宜都太守袁山松,遍游郡中山水,著《宜都记》一书,其时宜都辖三县,故书中所写,甚多三峡风景。南朝宋时,宜都郡辖夷道、佷山、夷陵、宜昌四县。南朝陈,江南夷道改名宜都县,后来又改为宜昌县,其间时有变化,分分合合,直到唐宋,宜都之名作为一县级行政区方始稳定下来。迨至上世纪的1958年12月,宜都之名再次“放大”,彼时,宜昌专员公署被撤销,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横空出世,辖八县一市,直至1961年。

长江长,清江清,长江清江环抱,巴楚文化交融,让宜都有着“三峡门城”“两江明珠”美誉。宜都人文荟萃,文脉极盛,是三国文化、名人文化和巴楚文化渊薮之一,当代,更有青林寺谜语文化和宜红茶文化加持,让我们一睹作为“全国百强县市”的宜都,在文化上的灿烂图景。9月中旬和10月19日,记者两次踏访宜都,寻觅这座城的文化密码,感受这座城的磅礴动能,重拾散落在山水和民俗中的历史记忆。

两江激荡 水经绝学推惺吾(湖北日报)

出土铜镜

晚清两大耆宿

联袂筑成宜都的文化长城

10年前,本报在全国率先推出《著名奇书〈围炉夜话〉作者是宜昌人》的消息,并组织了十多篇连续报道,促使围绕《围炉夜话》及其作者的百年难解之谜得到完全破解。这一文化事件在王永彬的家乡宜都引发强烈反响,随后在杨世灿、周德富等一众文史学者的推动下,掀起了王永彬热和《围炉夜话》热,著述不断。坊间问世的,即有明建中整理的《桥西馆诗钞》和傅世金编著的《围炉夜话读本》等,列入堪称“湖北版《四库全书》”荆楚文库的《王永彬集》也即将出版,宜都当地亦拟兴建王永彬纪念馆。在身世莫名其妙湮没百年之后,王永彬的文化魅力得以重光。

《围炉夜话》凡二百余则,虽清言之作,而实忧患之书。当其所处之世,道德沦丧,内外交困,王永彬退而思之,著此书以醒世,寻找道德建设之良方。其言谆谆,其意长长,其思隽隽,其心拳拳,诚警世之通言、喻世之明言。即使今天披卷读之,口齿留香之余,亦诲人良多。而给人最直接的享受,则是通过片言只语营造的意境与心境,并与当今的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

两江激荡 水经绝学推惺吾(湖北日报)

王永彬手迹(明建中提供)

与王永彬直到去世百年后才走上“发潜德之幽光”的前台相比,杨守敬一直以“鄂学灵光”,而成为家乡宜都的文化符号和最重要的精神资源。“碑版照人寰,四海知名李北海;水经推绝学,两朝抗手戴东原”,这是民国黎元洪对杨守敬的评价,堪为精当。就文化而言,宜都和杨守敬可谓相互成就,相互致敬。杨守敬学问“淹通宏博”,萃舆地、版本、目录、金石、书法、藏书、方志和教育于一身,尤以“舆地学”即历史地理学,最为后世所称道,几涉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各个方面,被称为清代三绝学之一,杨守敬也由此成为中国历史地理学上开创性人物。其最高峰,则是由杨守敬、熊会贞师生两代倾毕生精力“开舆地学之新纪元”的《水经注疏》。二位广采博闻,将《水经注》中记载的1389条水道详尽考证,对清代学者全祖望、戴震等人的校释,细加订正,成为明清以来《水经注》研究的集大成者。杂文名家符号在给傅世金编著的《鄂学灵光杨守敬》所写序言中认为,家乡始终是杨守敬人生与学术的起点,的确,取得这么大成就的杨守敬,始终对家乡怀有一份感念之情,他一生以家乡宜都为荣,每有题记,大都落款“宜都杨守敬”,而实际上,家乡的山山水水、人脉文脉,与杨守敬的学术启蒙、学术造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杨守敬自幼在宜都临水而居,亲水而乐,远眺长江峡水从西北滚滚而来,近观清江从西南滔滔相汇,少年杨守敬因此喜读《水经注》,热爱眼前两江交汇“激素飞清”的美景,于是将家中书斋命名为“激素飞清阁”。特别值得庆幸的是,文化的薪尽火传,郦学研究在宜昌后继有人,杨世灿先生等的煌煌巨著《水经注疏补》已出前两卷,下卷也即将出版,令学界翘首。

杨守敬和王永彬,一为鄂学灵光,一为乡梓宿儒;一为往圣继绝学,于舆地之域覃思研深,一为天地立心,于世道之处多所用力;一著《水经注疏》,嘉惠学林,一撰《围炉夜话》,滋润心田;一以博取胜,博观精思,旁搜远绍,洵为一代学术巨子,一以专见长,散思闲写,随得随录,终成明清小品大家。综此数端,二公虽出世有先后、学问有参差,交游有侧重,却殊途同归,同以道德文章播名于后世,诚为宜都百多年来并驾齐驱之先贤。

两江激荡 水经绝学推惺吾(湖北日报)

杨守敬雕像

山南水北的大地上

飞扬着灵动的谜语和茶香的氤氲

刚刚出版的《宜都市地名志》,堪为一部关乎宜都前世今生的人文地理大书。主编该书的当地文史专家赵有贵认为,地名一直潜藏着神奇的文化密码,在宜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既有弥散着历史烟火的老地名,比如夷陵之战的指挥之所陆城,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楚之西塞”荆门山,白莲教大本营寨子垴,还有记录抗战烽火的警钟楼,反映人民公社化的公社湾,不一而足。

以陆城为例,其名源自担任过宜都太守的三国时期吴国军事家陆逊。219年,吴军偷袭荆州时,为麻痹关羽,吕蒙称病,由陆逊掌印,陆利用关羽自大的弱点,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云长,使其“大意失荆州”。陆逊径取公安、宜都,宜都太守樊友弃城而逃,陆逊领宜都太守,筑宜都城。三年后发生夷陵之战,陆逊审时度势,以逸待劳,火烧连营,一战成名。宜都之锁钥地位,使其至今仍保存着不少军事文化遗存。

走访宜都,绕不开的,还有“中国谜语村”青林寺,作为高坝洲境内的一个一千多人的村落,青林寺村几乎人人都能说谜语,且随时随地都能以特有的“制谜、猜谜、赛谜”方式,相互比试自己的得意之作,村民痴谜成风,乐谜不疲,这一独特文化现象引发广泛关注。目前,在赵兴寿、丁开清等的努力下,这个小小的村落,谜语积淀近万条,包含谜语、谜歌、谜联、故事、歇后语等丰富文化形态,谜语文化已经融入村民们的日常起居等生活空间,成为该村强大的文化基因,青林寺谜语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青林寺村入选“湖北旅游名村”。此外,宜都还被誉为“全国民间故事之乡”,并蝉联“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丹阳民歌,传说山歌,音乐舞蹈,渔鼓楠管,梆鼓楚剧成为宜都市民茶余饭后的文化消遣。

宜都自古就是江汉平原进入武陵大山区的门户和枢纽,是历史上“容美茶”“湘潭茶”和近代以来“宜红茶”的重要集散地、茶源地和对外运输转运站,三条“宜红古茶道”主要文化线路和63处遗存点,让宜都成为“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节点城市。清光绪初年,因外贸而生的宜红茶在湘北鄂西交界的武陵山区诞生后,绝大多数经骡马驮运、人力背负,以及“摇摆子船”转运、集并宜都,再水运至汉口外销。据1886年上海《申报》记载,两湖茶庄中,宜都有其一。民国年间宜都先后有14家茶号加工转运红茶出口。1951年中国茶业公司兴建宜都红茶厂,宜红茶深受青睐。

地理美学的交响

形成宜都恢宏与秀美兼具的人文之魅

在红花套采访,一不小心遇到的,是距今大约7500年的城背溪遗存。城背溪,宜都一个小小的地名,却堪为中国考古界一个大大的词,一个如雷贯耳的文化坐标。宜都文联主席李姜洁告诉记者,城背溪遗址距今约七八千年,坐落在红花套镇吴家岗村五组,占地面积2.45公顷, 1983和1984年发掘275平方米,发现灰坑、灰沟和长江流域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出土有石器和陶器等,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考古界遂将在鄂西地区分布的与城背溪遗址同类的遗存,命名为城背溪文化,其后继为大溪文化。城背溪遗址中还出土有较丰富的鱼、鳖、鹿、水牛等动物残骨,表明渔猎在经济生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而经科学测定,发现城背溪文化出土水稻的花粉与现代水稻花粉特征一致,证实了城背溪文化发现的稻谷应属于人工栽培稻,这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人工培植水稻之一,对于研究水稻栽培起源意义重大。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古老的文化一经唤醒,就会激发出活力无尽的澎湃动能。实际上,也正是文化赋能旅游,近几年来,宜都形成了“两江伴流,山水一体,文化多元,民俗奇异”的旅游景观,一批旅游景点迅速走红,三峡九凤谷集奇岩、险崖、幽谷、悬瀑之美于一体,自然浑成、意趣充盈;古潮音洞,潮音鸣响,水旱相连,别有洞天;巍峨梁山,佛道两教共居,山势雄奇,庙宇壮观;绵延宋山素称“长寿山”,有千年银杏、百年桂花、千亩松涛;“宋山十大碗”、“宋山十八课”美名远扬;奥陶纪石林奇石高大挺拔,形状千姿百态,古生物化石繁多,堪称奥陶纪地质博物馆;杨守敬书院集青山环抱,古意十足;清江天龙湾碧波万顷,如诗如画。还有人见人爱的红春民俗文化村,宛如一幅婉约的明清园林画卷。后疫情时代的深秋时节,风和景明,宜都各大景区到处成为旅游吸睛地,引来八方游客打卡,其乐融融。

除了高起点建成五条生态旅游廊道外,宜都还将打造自己独特的“小镇美学”,文旅小镇、研学小镇、谜语文化小镇和田园小镇等,将如天女散花,点缀在宜都的山山水水之间,完成地理意义上的交响,也在人心中,激荡出文化的回响。

宜都小档案

●曾用名:夷道、江南、枝城。

●人口:40万。

●成员:陆城街道、红花套镇、高坝洲镇、姚家店镇、五眼泉镇、聂家河镇、王家畈镇、松木坪镇、枝城镇、潘家湾土家族乡、松宜矿区管委会、宜都工业园区管委会。

●山峰:全境有168座山峰和山丘,海拔500米以上62座,最高峰为帽子尖,1064.6米。

●河流:境内有长江、清江、渔洋河三大客水,另有干支溪河47条。

●A级旅游景点:三峡湿地·杨守敬书院(AAAA)、三峡九凤谷景区(AAAA)、大宋山森林公园(AAA)、奥陶纪石林景区(AAA)、古潮音洞度假山寨(AAA)、天龙湾旅游度假区(AAA)、潘家湾土家民俗博物馆(AA)。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心畈村、弭水桥村。

●湖北旅游名村:红春社区、弭水桥村、青林寺村。

●舌尖上的宜都:宜都蜜柑、宜都天然富锌茶、宜红茶、横碛建柑、土老憨系列食品、鲊广椒、烤红薯、懒豆腐、鱼糕等等。

宜都名人谱

王永彬(1792—1869)字润芳,号宜山,今枝城镇余家桥村人。在家开馆授徒,名重乡里。有《围炉夜话》《桥西馆诗钞》等传世。

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陆城人,,晚清著名舆地学家、金石学家、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藏书家。著书达83种之多,其舆地学被誉为清代“三绝学”之一。

胡敌(1898—1928),名长聚,字萃民,出生于宜都五眼泉镇拖溪村,192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宜昌市第一位共产党员。

贺炳炎(1913—1960)原名向家炎,宜都松木坪江家湾人。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在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功勋卓著,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刘真(1913—2009)宜都陆城人,1931年走上革命道路,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与领导开辟襄西解放区。1949年5月19日,中共宜昌市委、市政府在当阳成立,刘真任市委副书记兼市长。

吴林伯(1916—1998)宜都人。著名学者,曾师从马一浮、熊十力诸先生。著有《文心雕龙义疏》《周易正义》等十六部学术专著。

联咏宜都

笺水经注,为郦氏功臣,一集足千秋,

况成金石丛书,岂仅文章惊海内;

辑正气编,继庐陵遗轨,今人追古诣,

上溯渊源家学,长教师道重关西。

(朱廷燮撰联)

专家点评

宜都:海纳百川的文化格局和气度

张永久

每当提及“江南好”这几个字,就会想到我的家乡宜都。

重绘文化地图,宜都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百强县市的荣耀都值得称道。宜都境内红花套城背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7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农牧渔猎。近代学人杨守敬,集舆地、金石、书法、藏书以及碑版目录学之大成于一身,是宜都人的骄傲,也是宜都人的一面旗帜。

杨守敬青年时代出门远行,来到京城赶考,与名噪一时的晚清清流党潘祖荫、邓承修等诸大佬结识,眼界大开,胸襟格局焕然一新,海纳百川之大学问自此而始日益精进。鹄首穷经注水经,日本访书传佳话,琉璃厂物色碑版文字,闲云野鹤似的黄州府生涯……这个从县城里走出来的青年才俊,终于成为一个很厉害的牛人。

海纳百川,便有气势磅礴之大气象。除了全国百强县市,宜都还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2018年,宜都入选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等。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在新的征程中,这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一定会继续谱写新的优美的篇章。(作者系宜昌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宜都文化极简史

距今约七八千年宜都已有原始稻作农业,其遗址被命名为城背溪文化。

公元前196年(西汉高祖11年)宜都已置县制,名夷道,治今陆城,属南郡。

210年(东汉建安15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张飞为太守,治今陆城,辖夷道、西陵等三县,宜都始得名。

221年至222年吴蜀夷陵之战,主战场在宜都。

1839年杨守敬诞生。1862年,杨守敬中举人,时年23岁。

1880年杨守敬出任驻日本大使,黎庶昌随员。

1898年胡敌诞生,他出生于宜都市聂家河(现五眼泉拖溪)。他是宜都市历史上第一任中共党支部书记、宜昌市第一位中共党员。1928年壮烈牺牲。

1951年中国茶业公司兴建宜都红茶厂。各种资料表明,宜红茶诞生于十九世纪中期前后。

1971年9月长江第三座跨江大桥枝城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1986年5月宜都成立杨守敬学术研究会,创办《杨学研究》季刊。

1987年8月杨守敬纪念馆、宜都博物馆相继成立。

1997年十三卷《杨守敬集》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0年宜都市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故事)之乡”称号。

2003年中国民协授予青林寺村为“中国谜语村”。

2006年青林寺谜语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2006年5月杨守敬故居和杨守敬墓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经本报率先报道并推动,确认《围炉夜话》的作者是晚清宜都籍乡贤王永彬。

2014年宜都首次跻身全国百强县。

作者冯汉斌说:杨守敬和王永彬,一为鄂学灵光,一为乡梓宿儒;一为往圣继绝学,于舆地之域覃思研深,一为天地立心,于世道之处多所用力;一著《水经注疏》,嘉惠学林,一撰《围炉夜话》,滋润心田;一以博取胜,博观精思,旁搜远绍,洵为一代学术巨子,一以专见长,散思闲写,随得随录,终成明清小品大家。综此数端,二公虽出世有先后、学问有参差,交游有侧重,却殊途同归,同以道德文章播名于后世,诚为宜都百多年来并驾齐驱之先贤。

两江激荡 水经绝学推惺吾(湖北日报)

冯汉斌:中国作协会员,宜昌市作协副主席。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三峡晚报副刊主编,中国新闻奖获得者,高级编辑。宜昌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出版有《与词语对舞》(诗集)、《归州十八拍》(散文集)等。

两江激荡 水经绝学推惺吾(湖北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