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冠心病的中医分型治疗

 学中医书馆 2020-10-26

      气血不足型

    主症:心前区隐隐作痛,心悸气短,面色不华,神疲乏力,舌淡红或嫩红,脉沉细或弦细。

    治则:补气养血,通脉止痛。

    方药:桂枝60克,党参180克,麦冬180克,五味子180克,生地300克, 阿胶180克,龟板300克,鸡血藤300克,炙甘草180克,红枣1213克,冰糖120克。

    制法:将诸药(冰糖、阿胶除外)水煎3次取液,合并药液,过滤,冰糖、阿胶烊入,浓缩收膏,制成丸剂,每丸重9克。

    服法:每日2~3次,每 次1丸,温开水送服。

     注:气血不足型,多为慢性状动脉供血不足。党参、麦冬、五味子益气敛阴,  桂枝通脉,生地、阿胶养血,龟板益阴,鸡血藤活血通瘀,甘草、红枣、冰糖养心悦脾,协调诸药使之补而不滞,温而不燥,气血通畅。此方为复脉汤化裁而来。

  气滞血瘀型

  主症:心前区闷痛或刺痛,向两肩、臂放射,胸胁胀闷,嗳气纳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沉涩。

  治则:理气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丹参300克,降香90克,红花150克,姜黄15克,三七15克(研粉)。

  制法:诸药(三七除外)煎煮去渣,浓缩收膏,再加入三七粉,制成颗粒烘干。

    服法:日服1-2次,每次4-6克,白水送下。

    注:本方的功效在于理气化瘀,通络止痛。主要用于缓解心绞痛症状。临床上凡气血不足,肝肾亏损,阴虚阳亢等型,胸痛较重者,均可加服此方。

  痰湿痹阻型

  主症:心前区闷痛,胸中痞满,头晕纳少,痰多肢麻,体型肥胖,舌苔白腻,脉滑。   

  治则:化湿去痰,宣通脉络。

  方药:瓜蒌15克,薤白9克,茵陈30克,半夏9克,皂角9克。

    注:本型病人,多为平素嗜食肥甘,伏案久坐,以致形盛气弱,痰湿内阻,胸阳不振,脉络不通而发心痛。本方是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而成。方中茵陈重用化血中之湿,皂角搜剔脉络之痰,达到化湿去痰,宣阳通痹的目的。如若心前区疼痛较甚者,可增入理气化瘀之品。

  肝肾亏损型

  主症:心前区隐痛或不痛,常有神疲健忘,头晕耳鸣,腰膝软,舌质红,脉沉弱或弦细。

  治则:滋补肝肾。

  方药:何首乌60克,女贞子15克,桑寄生24克,仙茅9克,仙灵脾15克,生地30克。

    注:本型病人常合并脑动脉硬化。滋补肝肾之法,不仅用于治疗冠心病,同时也是防治动脉硬化的有效药物。

    阴虚阳亢型

    主症:胸痛烦躁,眩晕耳鸣,惊悸多梦,血压偏高,舌质红或绛,脉弦或弦数。    

    治则:育阴潜阳,活血通络。

  方药:苦丁茶15克,野菊花9克,黄芩15克,元参30克,草决明30克,生牡蛎30克,水蛭9克,鸡血藤30克。

  注:水蛭含水蛭素,具有抗凝血作用。在临床实践中,水蛭确有活血化瘀的功能,应用于治疗冠心病,有一定疗效。

  若出现急性心肌梗塞,心痛持续不减,血压下降,四肢厥冷,面唇青紫,舌质紫暗,脉微细,为阳脱阴竭的危险症状。急应回阳固脱,益气救阴,以四逆汤合生脉散治疗:甘草9克,附子9克,人参9-15克,干姜9克,麦冬9克,五味子9克,水煎服。并应中西医结合积极进行抢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