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变儿女命运的母亲们

 留美学子 2020-10-26

【留美学子】第1833 

 国际视角的精选文摘

净土与纯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改变儿女命运的母亲们

...............................................................

文: 陈屹视线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一部著名诗集《新月集》。《婴儿之道》是《新月集》全书总共有40首诗的其中一首,英文:Baby's Way,中文:婴儿的生活方式。

诗里面其中一句:婴儿知道有无穷的快乐 - 藏在妈妈心中的小小一角里 - 被妈妈搂住了 - 紧抱在慈爱的手臂里 - 甜蜜的感觉胜过一切。

简单的诗句表达的意思,讲来讲去就是妈妈与孩子之间无穷无尽的依恋和爱。

母爱是注入到母亲生命中,血浓于水的情感,这是世世代代不变的常理, 文字里常常赞美的也是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母亲节”之际, 本人竭诚讲述的是,浸透着母亲淳朴、高尚、坚韧、睿智的大爱,是这些品质,改变了各自儿女命运的母亲们。

爱恩斯坦

当世界放弃儿子时  母亲对他坚信不疑

爱因斯坦从小愚笨,连家里的佣人都嫌弃这个傻傻的男孩。

而爱因斯坦的妈妈学识丰富、钢琴弹得出色。当她演奏钢琴时,爱恩斯坦会跟着节奏和旋律,感受到何谓喜悦、何谓忧伤,所以,母亲坚定的认为:儿子能听懂音乐!懂音乐的孩子怎么能是傻子呢?

为了提高儿子的智力,母亲没有急着去给儿子恶补知识,而是先让他学习拉小提琴,儿子是那样投入,上小学前就能演奏复杂的曲子。

其实爱恩斯坦3岁才会说话,动手能力奇差无比。初中里又偏科,不合群,受到同学老师歧视;高中没读完就被退学, 后来参加高考,有2门不及格,凡是需要记忆的课程,他都考得不好。

即使后来考上了师范类专业(教育系,专门培养物理、数学教师)后,他毕业后持续失业,穷困潦倒。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爱恩斯坦并非大器晚成,而是他在26岁就功成名就了。后来许多介绍中会有讲述爱恩斯坦母亲,面对一个早期被世界否定的儿子,坚信自己孩子是天才,其实笔者本人觉得这样的描述,并非真实。

然而,爱恩斯坦的母亲确实成就了这个天才儿子,原因有两个:

其一:

她对儿子的爱是无条件,允许这个不合群、只爱静静独自钻研的孩子,自己去捣鼓他自己的爱好。

其二:

她本人也是非常睿智的母亲,从教授儿子进步的辅导方法上、以及自己具备的音乐、艺术和学识能力上,都在儿子需要的时候,给予全力以赴的支持和协助,以至于没有让这个大天才,过早被社会里、校园中恶性的淘汰竞争教育和无情的打击而被毁灭。 

崔琦

不远行的儿子没前途 母亲的远见与牺牲

199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母亲不识字

获诺奖后的记者会上,崔琦含泪提到了自己在天堂的母亲:

小时候在乡下耕田、割草、放牛,能从中学毕业已算幸运,但是母亲有远见,自己不识字,却坚持要我上学。

家住河南宝丰县范庄,崔琦12岁那年念完小学,因为当地没有中学,只好辍学在家,天天帮助父母干农活。没文化的母亲说服同样不识字的父亲,让崔琦去香港上学。

他12岁独自一人先来到香港投靠姐姐,以完成学业。当时他不会广东话、更不会英文,口袋里又没有钱,那种寂寞、绝望,迫使他两次写信给母亲,希望自己能回家。

作为母亲,她何尝不希望儿子在身边,更希望家里有他这里劳动力,然而,不识字的母亲太知晓,如果儿子回了家,他一辈子都会留在这里,种一辈子的地!

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刻苦学习,靠全额奖学金完成了中学、后来又获得美国伊利诺州奥古斯塔纳学院的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

当时校园里只有他一名华裔学生,没有中餐、见不到任何华人,更没有亲人朋友来访。他孤身一人苦读书,成为第一名毕业,然后又考入芝加哥大学去完成他的博士学业。

大学期间,有一段时间,父亲病重膏肓,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学业,母亲再狠心,没有告诉儿子,一直到他父亲去世,都没对他透露一点儿消息。因为对这位淳朴的农村妇女,他坚信,他儿子远渡重洋去读书,一定会有大出息。

五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学位, 也是那年的冬天,他 81 岁的母亲过世了。

几十年过后,崔琦永远都不会忘记与母亲的对话:

妈妈我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母亲指着田里的麦子说:

明年麦子熟的时候,就回来帮家里割麦。

谁知道,12 岁与父亲、母亲的分别,竟成为永别!而母亲的远见和牺牲,成就了人类科学界又多了一位华裔诺贝尔获奖者。 

杨振宁

最艰难的岁月里 母亲给予了我精神气质

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母亲上过私塾

1992年之夏,天津南开大学为杨振宁先生的70寿辰举行的庆祝会上,他提及母亲时声音哽咽,杨振宁的妈妈文化程度不高,但对他的影响巨大。他说,学术知识来自父亲;精神气质则来自母亲。我和母亲有一种生命的默契

10个月大时,父亲杨武之赴美留学,后来没有父亲的5年里,妈妈肩负起教育儿子重任。

那时,军阀混战,合肥是兵家必争之地,炮弹时常落到杨家附近。凡是遇到危险的时候,母亲总是抱着小振宁跑到乡下或医院躲藏起来。

即使这么艰难的情况下,每晚睡觉前,母亲总会给儿子讲故事,把自己所熟悉的古代的、近代的故事一一讲给他听,孟母择居岳母刺字” ...... 关键时刻还不时耐心回答儿子的发问。

杨振宁曾表示,抗战时全家能够在苦日子中撑下来,与我母亲的操劳跟坚强的意志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母亲只念过私塾,她的读写能力全靠自学,虽然没有高深的学识,但是,她对孩子的生活习惯的培养,决不纵容和随意。

回顾这段往事,杨振宁感慨道:那是妈妈为我的人生打下扎实基础的起步阶段,我在4岁时,母亲教我认方块字,花了一年多时间,共教了我3000个字。现在,我认识的字加起来,估计不超过那个数字的两倍。

杨振宁说:母亲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从个人出发,她从来都把丈夫与孩子放在第一位。对她来说,这是绝对的一件事。我想,人的思想如果把一件事情变成绝对化以后,就变成一种力量,我从我母亲身上就感受到了这种力量。

1938年,16岁的杨振宁考入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由于联大住房比较紧张,抗战8年经济困难重重,父亲薪水远远不够养大5个兄弟姐妹,但是,母亲的操劳与坚强意志,还有家庭的互助互爱,才让一家人挺过最艰难的日子。

对于杨振宁来说,他的母亲是把智慧和爱的种子播撒在她儿女的心田,守望着他们日后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莫言

母亲小脚家庭贫寒 却教会了儿子善良

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母亲不识字

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的颁奖典礼上,莫言谈论的不是文学而是自己的母亲。

莫言的母亲裹着小脚、不识字、普普通通的一位农村妇女,却深深影响了莫言一生。

母亲给了他善良的种子

童年的饥饿令他们一家痛苦, 儿时跟着母亲去集体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走。小脚女人的莫言母亲跑不动,被捉后,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狠狠扇了母亲一个耳光,让瘦弱、嘴角流血的母亲跌倒在地。

很多年与母亲赶集市的路上,他那时已经变成白发苍苍老人的打手,儿时的仇恨油然升起,原本要冲上去的莫言,被母亲拉住: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还有一次,中秋节夜晚,贫穷的家里难得包了一顿饺子,而且每人才够分一小碗,也就吃个半饱。在此刻门前出现乞丐,母亲竟然把自己碗里的饺子倒进了那位老人的碗里。

母亲让他看到活着的勇气

在那个饥饿、痛苦、劳累的年代,母亲患上了严重的肺病,这让整个家庭陷入黑暗之中,当时莫言最怕的就是母亲会自寻短见。

所以每天晚上回家一进大门,他就高喊母亲。一旦没有回应,他就会心惊胆战,跑到屋子里里外外到处寻找。

有一次他回到家里,没有找到母亲的踪迹,一下子崩溃,坐在院子里大哭起来。

后来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进来,对儿子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另外,莫言因为长得丑,从小被欺负,即使后来到了城里跟文化人在一起,同样因为貌相而受嘲讽。但是,母亲却说:儿啊,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

母亲赐予他知识的力量

母亲不识字,但是她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无论家境多贫穷,只要莫言要买书,母亲尽量去满足。21岁的莫言,应征入伍。当兵是那个时期农村孩子离开家的唯一方法!母亲卖掉了自己结婚时候的首饰为莫言买了四本《中国通史简编》让他带着应征入伍。

人性是养出来的!而莫言的母亲给予儿子的就是未来能成为善恶分明、做最好自己的力量。

一位没有文化的普通农村妇女,用自己善良、坚毅的人性,给自己的儿子铸造了爱憎、善恶分明、自强不息的品格和精神,让莫言把苦难化为源泉,成为他在世界文坛获得一席之地的根基。

华人诺奖得主的科学家们

上面9位诺贝尔获奖者的华人科学家的母亲们,有的赴美留学、有的大字不识,但是,她们在不同的家境和氛围中,成就了他们儿女对人类的贡献。

崔琦母亲不识字

杨振宁母亲读过私塾

高锟母亲出自书香门第

李政道母亲毕业于女子中学

李远哲母亲毕业于女子中学

钱永健母亲毕业于协和医学院

丁肇中母亲高校任教授

朱棣文母亲留美博士

屠呦呦来自文化底蕴深厚的家族

这些母亲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营造了一个和睦、宽容、坚韧、互尊的家庭氛围。

确实,家庭教育是一个人走向未来最初和最关键的一步

结语

母亲,给予了儿女生命

母亲,更是儿女温暖港湾

她呵护着,也成就着

为儿女、也为人类

人间唯有母爱

无疆、忘我、永恒!!!

感恩母亲

祝福天下妈妈们

母亲节快乐!



【留美学子】已发1832期



6年如1日 国际视角的精选文摘

净土与纯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