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朗诵 | 永远不变的军魂

 环球视角观察 2020-10-26

 温一壶心事,淡看世间繁琐

永远不变的军魂

作者 | 楚天飞侠   朗诵 | 陈晨

编辑 | 中华微文学(ID:zwh223223 )

 
1950年11月29日拂晓,朝鲜下碣里某高地一隅,志愿军连长杨根思怒目圆瞪,破碎的军衣冒着火花。由他率领的三排,在此顶住了美军陆战一师为了南撤而发起的八次进攻,有几次是靠搏命的拼刺才把敌人压下去的。他知道眼下自己的意志最为关键,要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他正转身向机枪手位置移动时,一阵炮弹打来,巨大的气浪把他掀出几米远。
 
白思才像一尊雕像,站在血色云雾下的淮北刘老庄边。为了粉碎日寇的大扫荡,掩护大部队转移,作为新四军连长的他,决定带领全连82名指战员在此绝地反击,这一天是1943年3月28日。日军师团长川岛眼看先头部队溃败下来,气急败坏,又迅速调来了1000多名鬼子和600余名伪军投入战斗。白思才深知捍族驱寇乃军人天职,决心誓与来犯之敌周旋到底。
 
2016年7月10日,南苏丹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激烈交火,形势非常严峻。虽然天气炎热,蓝盔战士李磊,依然穿着厚厚的防弹衣在维和部队营地等待出勤。十几天前,在反政府武装直升机炮弹乱飞的情况下,他凭借勇猛前进的气势,压住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只用3小时就驱车赶到外军驻地,帮助修好了一辆受损的步战车。此刻,紧急出勤的命令下达了。

 
硝烟弥漫中杨根思站起身,发现阵地上只剩下他和2名伤员,弹药已消耗殆尽。“人在阵地在”,他命令两名伤员撤回高地主峰,自己留下坚守。40多个美国兵以为山上已无人,悄然摸上来,杨根思抱起身旁唯一的炸药包向敌人冲去,拉响了导火索。
 
当夕阳西垂,日军发起第五次进攻时,白思才被弹片炸伤,浑身血流不止,他挣扎着爬起来,看着眼前只剩下20余人的兄弟,知道尽忠殉国的时刻到了。“宁做战死鬼,不当亡国奴”,他命令大家装上刺刀,高喊一声“杀”,霍地跃出战壕,大家紧随其后,与鬼子展开了一场殊死的白刃肉搏。
 
李磊是那种时刻准备发挥自己勇武的人,从入伍那天起,就勤学苦练各项技能,获得了包括“百旅之杰”在内的多个比武奖章。他曾说,“假如有一天我走了,我无悔”。这天他乘坐的车组出发不久,不幸被火箭弹击中。

 
身休千载英名在,百战忠魂归去来。白思才及82名勇士、杨根思、李磊,最终都倒在了战场上,他们的牺牲为我军的军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这只是我军付出巨大牺牲的缩影。
 
透过历史的金戈铁马,我们看到中国军人所历经的血火洗礼,是何等的悲壮豪迈!是什么信仰让他们舍身报国,无限忠诚;是什么勇气让他们敢于亮剑,敢于碰硬;是什么动力让他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归根结底源于红色基因承传的中国军魂!
 
这种军魂的承传,是一场永不间断的接力。白思才是个参加过长征的老战士,长期的革命熏陶,培养出不屈不挠的顽强作风。杨根思早年就和白思才同为新四军的人,对白思才的英雄壮举耳熟能详。李磊是“杨根思连”的后人,更把杨根思当作战神崇拜。

 
我军自中国工农红军起就一直注重军魂的建设,从来就把古田会议精神、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为国为民、热血铸就钢铁长城的英烈事迹,作为思想教育的突出内容。相较于口口相传,这种教育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使得一茬又一茬的英雄在茁壮成长。
 
永远不变的军魂,体现了红色基因承传的坚定性、必然性。它是铭刻在八一军旗上的铿锵誓言,是建设一流军队的根本动力,是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强大思想武器。正是因为拥有了这样的军魂,我军才会在惊涛骇浪的世界军事斗争中,保持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任何敌对势力的威胁诋毁、挑衅攻击都注定是徒劳的,都阻挡不了我军前进的步伐。

作者:楚天飞侠,本名高文础中华微文学专属作者。从事国际贸易,常奔波于东西方两端,业余时间喜欢读写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