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魂牵梦萦的小山村

 唐白甫grpj8q5p 2020-10-27

魂牵梦萦的小山村

江小珍

五十多年过去了,当年,那群留着小平头、扎着羊角辫的毛头小伙和小小丫头们,如今已是满头白发、步入七十之老年了。可是,多少年来,对日照大地上,那座小山村的那些山、那些水、那些人的思念与牵挂始终没有停止过。对日照第二故乡的眷恋和怀念,已成为我们知青们不老的话题。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那场史无前例的动乱中,父亲被隔离审查,哥哥当了兵,妹妹因治病去了东北,家中只剩下身体瘦弱的母亲,整日以泪洗面……。没有什么革命目的,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我瞒着母亲偷偷报名“上山下乡”,只是为了用这个“革命行动”减轻一点父亲的“罪责”,给家庭减轻一点压力,使父亲能早日获得“解放”回家,陪伴可怜的母亲。那时被隔离的干部是不准与亲人见面的,因此,直到离开济南,也无法与父亲最后告别,连再见爸爸一面这么微小的愿望始终都未能实现。我只好收拾起那难过悲伤的心情,含着滿滿的泪水,一步三回头的离开了那个充滿温情、无限留恋的家。那年,我才十五岁。

我永远永远都不会忘记,当爸爸落实政策重新工作再见到我时,老泪纵横地对我倾诉着那年听说我走后他那绝望悲痛的心情。爸爸哭得像个受了极大委屈的孩子。我滿脸是泪,紧紧拉着爸爸的手,无语的安慰着他。也就是在这时,我才忽然一下子深刻地体会到,那是怎样的一种牵腸挂肚、痛彻心扉!那是一个老父亲对儿女最最深沉的如山大爱啊! 

       1968425,打点好行装,怀着酸楚惆怅的心情,登上了即将远行的列车。看着车窗外双眼盈满泪水的母亲,倔强的我用强装的笑音安慰着她:“妈妈,快回去吧。”“干活小心啊,常来信。”听着妈妈哽咽的话语,我强忍着泪水,不敢看妈妈那憔悴的面容……。

火车终于缓缓的启动,此刻,站台上一片哭声,犹如生离死别……。有谁能够知道,这趟列车承载牵动着多少个家庭和父母的心!这些多灾多难的父母们在自身备受摧残煎熬的同时,又要承受着和儿女们的分别之痛、牵挂之苦!他们年轻无知的孩子们,未来的道路是如何的漫长?会充满怎样的荆棘和艰辛?会经受怎样的挫折和伤痛!……。家长们伴随着列车的隆隆声,在心底对自己的孩子默默地祝福着!

列车啊,你慢一点开,让我们再看一眼亲人的容颜;妈妈呀,回去吧,回去吧!远方的女儿将永远的祝福您……。终于,什么也看不清了,故乡的一草一木在眼前一晃而过。强烈的失落感突然慑住了整个心头,我难过地趴在车窗旁,任凭那无声的泪水尽情地流淌灬。对前途、对未来一无所知,柔弱的十五岁女孩啊,怎舍得离别亲人,离开眷恋的家!再见了,亲爱的爸爸妈妈!再见了,亲爱的哥哥妹妹!再见了,生我养我的故土!何时,能再回到妈妈温暖的怀抱!何时,能再回到我日思夜念的故乡!

一路风尘地来到了日照县两城区萝花公社高家沟村,心里的失望不可言喻。原以为日照紧靠辽阔的大海,远离了父母的呵护,每天能与大海为伴,也是一种慰藉。可高家沟,顾名思义,真是一个小小的山沟,哪儿有什么大海的影子?可就是在这个小小的山村里,我们度过了终生难忘的两年零八个月,和这儿的父老乡亲结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深情厚谊。那一桩桩、一件件的往事,犹如发生在昨天。

到了高家沟的当天,大队宴请我们,昏暗的煤油灯下,那一盆盆的菜,一碗碗冒尖的米饭,让一路颠簸的我们心里热烘烘的,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贫下中农的纯朴感情。过惯了城市夜晚明亮生活的我们,等吃完饭收拾桌子时才发现,在一大盆菜的后面,还有一小盘鱼呢,竟然谁都没有看见,不免爆发了一阵阵的笑声。

下乡后不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大家不免露出了思乡的愁绪。大队派来帮助我们做饭的大娘挎着满满一篮子的粽子和鸡蛋,一大早就来敲我们的门了。平常还沉浸在梦乡里,脸上挂着思亲泪珠的我们,看着大娘那满脸的汗水和乡亲们凑得各式各样的粽子,每个人的心里都热乎乎的,大家明白,这不是一般的粽子,是父老乡亲对我们的一片真情意啊。

刚下乡,我们谁都不会做饭,大队派一个大娘帮助我们。大娘姓时,在那个营养匮乏的年代,大娘个子就算高的了,大娘不属于那种妖冶的美,但绝对的清秀耐看!虽然我们叫她大娘,其实她那时也就40多岁,一脸的慈祥,和蔼可亲,看到大娘,我们眼前一亮,每个人都从大娘的身上捕捉到自己妈妈的影子,大家情不自禁的偎了过去。大娘不光教我们做饭,还拉家常似的教育我们怎样做人。记得有一次,男生女生又打架了,原因是,小组里有个大姐整天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其实,就是大姐大了知道爱漂亮了。而我们每天上工,都是队长吹哨吹的再不起床不行了,才赶紧爬起来,脸不洗头不梳地抓个煎饼扛上锄头啥的快往小队里跑。久而久之,社员们就说我们了,你们看人家你们大姐多俊!你们得跟人家学学!说者无心可听者有意了。我们这些女生开始挑大姐的毛病,有的同学公开骂上了:"浪什么浪!整天打扮个屁呀!"大姐受不了这些辱骂和挑衅,就整天光哭,男生知道了,就骂我们:"自己整天头不梳脸不洗,一个个的象那傻瓜脏妮子,还骂人家!"就这样,我们女生就和男生吵起来了,我们人多,后来男生看吵不过我们就都跑了。

女生们越想越生气,就跑到做饭的屋里,把男生吃饭的桌子搬到我们女生住的屋里,哼!让男生没地方吃饭!后来一想不对,得把碗啥的都搬出来才能让他们吃不成。搬到屋里后,大家越看越高兴,哈哈,臭男生!让你们向着她,哼!看你们咋吃饭!大家越想越高兴,不知谁提议,他们来要碗怎么办?干脆!咱们把碗都摔了吧,让这些臭男生彻底吃不成!好咧!就这么办!大家一呼百应!呯!嗙!摔的真过瘾啊!一开始为了打架而生气的女生们,这会全然忘记了为什么生的气,却把摔碗当成了游戏。我当时去了厕所,出来后,老远就听见女生们笑声一片,我快步往屋里跑,进屋一看,满地的碗渣子,一个个喜滋滋地拍着巴掌哈哈大笑!馋的我呀:"你们怎么不给我留两个碗呀?我摔啥呀!"孙秀玲前后左右看了看,"哟,还真没碗了呢,"她一摸头说:"你等着!"她就跑出去了,一会的功夫,她去厨房把我们和面的大盆抱来了,说:"没碗了,你就摔它吧!"好啊!好啊!大家一片欢呼声!我在女生们的眼皮底下,抱起了那个硕大的盆,高高地举过头顶,然后,狠狠地摔向地面,哐当!那巨大的声响把我吓得目瞪口呆!女生们的笑闹也一下子戛然而止,也就安静了数秒吧,哇!厉害呀!太力量啦!俺那娘哎!冠军呀!一片赞扬声啊!…大家笑的呀,真的真的是心花怒放了呀!我俨然像立了一个大功的勇士,洋洋得意极了!

大娘闻讯赶到了我们的住处,一进门,大娘看到我们的辉煌战场,惊的张着嘴,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半天没说出话来。我们慢慢的围拢了过去,靠近大娘也坐在了满地破碗渣子的地上,目不转睛的盯着大娘。起初,大娘一声不吭,后来,只见大娘的眼里充滿了泪水,紧接着,大娘的泪珠大颗大颗地落了下来。大娘难过深情地教育我们:"你们知道吗?你们摔的不是碗,是我们贫下中农对你们的一片真情意啊!都好好想一想,你们这样做对吗?”大娘站起身,她慢慢地往外走去,边走边启发的说;“把地打扫干净,好好想想应该怎么办!"

前排中间是大娘

我们赶紧打扫,越想越觉得做错了。是啊,不光男生没碗吃饭了,女生不也没碗吃了吗?那咋办?赔呗!谁摔的谁赔!一下子又都呼呼啦啦地跑到合作社去了。她们都是赔的碗,而我最倒霉,赔了个大盆!要知道,那个大盆多么贵呀,我心疼了好多好多天呢!当时摔的听着那大动靜可过足瘾了,可赔盆时也是心疼、肺疼、肝也疼啊!还不敢给家里说要钱呀,说了还不得挨顿揍呀!我们在大娘的教育下,认识到自己真错了,又是写检讨,又是给毛主席请罪的,折腾了好几天才得以消停。后来,我们也想吃鲜地瓜煎饼,大娘就把我们叫到她家推磨,教给我们烙鲜地瓜煎饼。还教给我们怎么做豆沫子,就是那种菜小豆付。慢慢的,我们锻炼地都能烙得一手好煎饼了。我们小组十二个同学哪一个头疼发烧不舒服,大娘都会比自己的孩子有病还着急。用那温暖的手抚在额前,嘘寒问暖,做好可口热乎的病号饭端到面前。大队的干部们为我们请来医生,来到知青宿舍看望安慰我们。每当此时,我们都会被感动得热泪盈眶,顿时病也好了几分。

这一切的一切,使我们这些远离故土父母的孩子们,在异地他乡的大娘身上,又找回了自己的母爱。饿了,跑到大娘家要个煎饼,渴了,到大娘家要碗水喝。谁有了什么好事和秘密,也会悄悄地跑去告诉大娘,让大娘第一个分享自己的幸福和甜蜜。谁有了什么委屈和彷徨,也会去找大娘掉掉泪、撒撒娇。大娘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使我们内心深处早已把她当成了我们的第二亲娘!大娘啊,您可知道?当年,您所给予我们的温情与教诲,曾带给我们多少心灵的慰藉,驱除了多少痛苦与创伤!

刚下乡时,大队为了照顾我们,把我们都留在山林上干活,那主要是对果树的管理。山林队长德山大哥、技术员平善大哥等,手把手地教我们怎样给果树施肥、浇水、剪枝,使原来对果树一窍不通的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一个个都像那小小技术员了……。

丰收的季节到了!看着挂满果实的片片果园,心里那种自豪感、充实感,不禁油然而生。可是,收获成果却远不像电影里看到的那么轻松、惬意、浪漫,要爬到树上去把果实一个个地摘下来放到大提篮里。一不小心,树上的大刷马夹子(日照方言,一种带硬刺的大毛毛虫),就会把裸露在外面的皮肤扎得生疼生疼,要肿上好几天呢。即便这样,还要忍着疼把一担担的苹果从山大梁上挑到村子里去选等级、装筐。每担苹果,都有百十多斤呢,对于从小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我们来说,无疑又是一场大的“灾难”。一天下来,那肩膀疼得像刀割一样,脸上的汗水像断了线的珠子,眼泪呀,都流成了串。累得我们啊,光抬头看太阳,心里埋怨,它为什么老挂在那儿不动呢?什么时候它才能下山让我们歇歇呢?如果有把神箭把它射下来就好了……。

我们吞咽着泪水和汗水,拼命地和自己的羸弱抗争着、奋斗着,硬是挺了过来。得到了高家沟乡亲们极高的评价和信任,从而也更加树立了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我们坚决要求下小队。十二个人被分到六个生产小队,那主要就是干农活了。每个小队的队长和社员们都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接纳、帮助、照顾着我们,指导、教会了我们好多农活。谁家做了好吃的,赶紧打发孩子把我们叫去。他们那种淳朴实在的情感,真的让我们好感动。割麦子时,肯定每次都有社员或队长帮你捎上一两垅,或是从对面接应。冬天上山拾草中午吃饭时,给你一块咸鱼、咸菜。挑草下山时,等等你,或者一声轻轻的问候:“能行吗?歇歇吧?”。这些亲切的关怀和帮助,对年幼无助的我们来说,那就是最宝贵的精神食粮啊。乡亲们没有多少优美的语言和词汇,可我们却深深地体会到了那一颗颗滚烫滚烫的心。

    我们也用实际行动回报乡亲们,农闲春节时,我们从不回家,充分发挥知识青年的光和热,和乡亲们一道排练革命样板戏、歌舞节目等,水平还不低呢!好多邻村、公社、区里、部队等都来邀请我们去演出。那段生活啊,真是既艰苦又充实啊。

下乡前,也曾遐想,农村什么样呢?收了工,换上拖鞋,坐在树下,吹着口琴,真是既浪漫又有情调。可现实却是,每次收工回来,都累得象个“王八蛋”一样,连饭都懒得去吃,还提什么浪漫?夏天,烈日当头,我们在地里锄草、翻秧;冬天,大雪纷飞,我们却在山上砍柴拾草……。那种艰辛,那种无助,那种连吃奶的劲都使上却还赶不上趟的屈辱,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想象的。可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里,我们和高家沟的父老乡亲在共同的劳动与生活中,慢慢地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每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情绪低落时,从济南把我们接来的刘松峰大哥,回乡知青平善大哥,妇女主任松奎大姐等,都会及时的来到我们中间,陪我们聊天、拉家常,驱走我们心中的不快与失落。松峰大哥还不辞劳苦地陪我们出海游玩,散心。带我们去参观五连县“公字沟”,学习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那时,他们也很年轻,很单纯,可他们却无私地向我们奉献了青春的热情和帮助,使我们得以在农村这广阔的天地里,闯过一道道难关,练就了一颗红心,一副健康的体魄。感谢你们哪,亲爱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祝愿我们小组全体知青,与你们的情谊,地久天长!

是啊,那些和乡亲们一起排练“样板戏”、歌舞节目、过扎根年的日日夜夜,令人难以忘怀。那迎着大风雪去部队、邻村演出的路上你扶我搀的情景,犹如昨日,历历在目。那些在大娘家推磨、烙地瓜煎饼,和小姐妹们下雨天盘腿坐在炕上纳鞋垫,拉悄悄话的温馨场面……,像一杯杯醇香的陈年老酒,令人久久地回味,回味。

近三年的农村生活,苦吗?苦!累吗?累!后悔吗?不!从来就不!我们无怨无悔!在日照这片广阔的天地里,虽然我们的脸晒黑了,肩压肿了,可我们却和父老乡亲的心贴紧了,和他们之间建立了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优秀品质和得到的锻炼,是我们一生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的人生之路,受益无穷。工作中,生活中,碰到再大的困难和挫败,始终没有退缩,想一想艰苦岁月里的泪水和奋斗,眼前的一切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为了排解大家对大娘的思念,我曾经只身返回高家沟,把大娘接到济南,在我们每个人的家里住了一个星期。大娘好高兴啊!我还曾经带着儿子和老公在有一年的春节,专门回高家沟去看望了大娘一家!

永远的思念啊,让我魂牵梦萦的小山村!

作者简介:江小珍,生于1953年,中共党员,山东济南人。大学毕业,做过知青,当过工人,教师。喜欢读书,爱好写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