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菁专栏丨在台湾当交换生的日子之六张大千故居

 新用户78168KoG 2020-10-27

吧啦原创文学,陪你走过每一个有梦的日子


编者按

  一代国画大师的故居,由自己亲自设计,他是有着文艺气息的人,诚然会把自己的住处都设计成为自己的风格:有花、有画、有水、有墨。所有的布置都是自己所爱。我在幻想大师所居住之地应该和“桃花仙境”无差了,那我们心目中国画大师之家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思绪来一一欣赏吧。

——编辑 舒雅  

Sat.28 May.2016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韩枫朗读音频

◆  ◆  ◆  ◆  ◆  

在台湾那半年,我一直心心念念着要去一次张大千先生的故居“摩耶精舍”,因其隶属于台北故宫院,所以去之前需要提前一个星期在官网上预约,并且参观的时间限制为两个小时。张大千脸颊飘动的一缕缕雪白美髯一直印在我的心中,临去故居之前我还梦见了先生。


张大千先生的雪白美髯。

摩耶精舍位于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内外双溪在这儿汇合,溪水潺潺,环境幽静。张大千是一位“一代振奇人”的艺术家,他对书画、篆刻、摄影、收藏、鉴定、烹饪、园艺、建筑都涉猎很深。这个宅院是由他自己设计,建筑师杨卓成负责设计与施工。这一切都透溢出生命的灵光与艺术的灵气。张大千一生爱花、养花、画花,无论是住在八德园、环荜庵,还是摩耶精舍,他都会种上他最爱的花卉。

张大千先生是一位“一代振奇人”的艺术家。

▲这个宅院是张大千自己设计的,他喜欢园林艺术。

1978年宅院修建完工,张大千将其取名为摩耶精舍,“摩耶”之名出于佛典,谓释迦牟尼母亲—— 摩耶的腹中有三千个“大千世界”之意。

摩耶精舍,大千世界。敬仰张大千的人都想来此地缅怀与追忆。

在后园有一块大石头特别醒目,上面刻着“梅丘”二字,是他以前在美国海滩上寻到的,本来安置在环荜庵,后用飞机运到台湾。其中“丘”字右边少去一竖,那是因为他尊孔圣而讳书的。大石头的附近种了许多梅花,张大千爱梅成痴,生前便立下遗言,死后一定要长眠于梅丘。


其中“丘”字右边少去一竖,那是因为他尊孔圣而讳书的。


去摩耶精舍的时候刚好是冬天,梅花开了一树,芳香四溢。


先生在庭院里种了许多梅花。


张大千爱梅成痴。

如今,大千先生的灵骨就埋于此,梅丘就是他的灵厝。我不禁走至梅丘前,向大千先生深深鞠了一躬,表达内心对他的景仰之情。

穿过双子亭,便到了“烤亭”,这儿除了有烤肉的烤炉外,还有8个四川泡菜坛。张大千先生出生所在地为四川内江,从小到大吃惯了泡菜的他来到宝岛台湾依然舍不掉这个喜好。难怪徐悲鸿先生曾写道:“大千蜀人也,能治蜀味,兴酣高谈,往往入厨飨客。”他不仅在饮食上守着这份乡情,就连他说话也总是说着地道的四川话,自始至终也不改乡音。


张大千先生出生所在地为四川内江,他一生不管走到哪儿都不忘川菜。

他在这庭院中写诗作画,时常有好友来此拜访,便不觉孤寂。在先生的画室,我见到了先生的蜡像,银髯长衫,神情专注,这一刻的他正挥毫抒怀呢。张大千在这间画室画下了巨作《庐山图》,此画高6尺,长36尺,为大横幅。他依然用泼墨泼彩的风格来表现,意趣天成,奔放自如,让人收获到美意与维新的思辨,也能感受到一种绝尘超然的意境。泼墨泼彩是张大千垒筑的艺术之峰,是大风堂艺术的灵魂,影响着中国美术的进程。

画大画并非易事,光是画具就让人惊叹:大笔、排笔、大碗、大盆,他自己也需耗时耗力,当时他的身体虽因生病日渐衰弱,但是面对画纸,他依然雄心不改。他一生从未游历过庐山,却画出了“心中的庐山”,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奇迹。这也是张大千生前画下的最后一幅画,似乎用尽了自己全部的心力。

此后,这幅《庐山图》作为中国现当代艺术标志,在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导览厅《中华文化沿革图》中标示,以对接一路走来的8000年中华文明。

张大千爱热闹,因此家里总是高朋满座。但是他依然抵御不了心中的乡愁,年纪越大,越是思乡心切。他曾多次书信给朋友,表达自己想要一捧故乡的泥土。有一次,一位美国朋友来访,给他带来了一包故乡成都平原的泥土,他不禁用颤抖的手接过这份珍贵的礼物,闻了又闻,不觉热泪纵横。



张大千《庐山图》局部。



“五百年来第一人”。

先生一生的足迹遍及亚、欧、美,晚年的他在摩耶精舍生活了7年的时间,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驿站,这儿的一花一木都沾染了他的墨香。当穿越历史时空隧道,追溯着中华文明源头时,我们才能感受到,张大千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中华文明的璀璨与永恒,他不愧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李菁现已是吧啦原创文学的专栏作者,本文由作者同意授权吧啦原创文学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