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竟然把花馍做成了一个童话世界,好看得不忍吃

 新用户78168KoG 2020-10-27

她竟然把花馍做成了一个童话世界

好看得不忍吃

遇见吧啦作者:蓝小沐

点击上方绿标

主播林静为你播读

明天就像是盒子里的巧克力糖,什么滋味,充满想象。

对于一个正值青春年少的人来说,这句话总是有种魔力,充满了浪漫的色彩。对于一个生活安稳平和的中年人来说,明天已然在手中,更多是一种对现实的映照,是尘埃落定之后的踏实与宁静。

三十一年前,一个名叫甘惠琼的年轻女孩,与一众老乡从四川老家来到遥远的新疆,开始了背井离乡的生活。没想到,这一去就是一辈子,异乡从此变家乡,而家乡渐渐变异乡,停留在记忆深处。

那时的她,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最初去新疆不过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同时为家里减轻负担。当初一起同去的老乡有很多,可是最后扎根落户新疆的却只有她一个人。如今她在新疆昌吉市定居,她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甘老师。工作之外,她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工艺花馍匠人。

她制作的花馍,创意十足,每一件都像极了艺术品。而走上这条路,纯属偶然。起因是她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在晒卡通造型的馒头,这一看不要紧,倒瞬间激发了她潜藏的艺术细胞。她心中暗自思付,自己的手艺或许比这更厉害呢。

于是,她开始“不务正业”起来,将闲暇时间全部投入到花馍的研究制作当中,周一至周五去健身房锻炼的闲适生活,全然被这份业余爱好改变,但她却沉醉其中,乐此不疲。

俗话说得好,看花容易绣花难。刚开始尝试做工艺花馍,她以为很简单,就跟蒸普通的馍馍差不多,全凭经验。可是没想到第一件作品就以失败告终。那是一对熊猫造型的花馍,因不得要领,蒸出来的熊猫眼睛都是肿的,让人忍俊不禁。后来,她去网上查阅工艺花馍的相关制作技巧,并与美食好友一起交流切磋,经过几番尝试之后,终于成功了。

(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可私人定制 )

有了成功的经验之后,甘惠琼制作花馍的热情更加高涨,一发而不可收拾。她每天都坚持制作花馍,技艺越发娴熟,花馍的造型也从简单到复杂。她把作品发在朋友圈,亲朋好友都纷纷为她点赞,甚至有人想要找她拜师学艺。面对慕名前来的“学徒”,她向来不吝传授。可面对送上门来的商业合作机会,她却总是让对方吃“闭门羹”。因为制作花馍对她来说,纯属兴趣爱好,至于其它的她没有想那么多。

每个人的寻梦过程都是以“新手的运气”为开端,又总是以”对远征者的考验”收尾。身边朋友都以为她不过是三分钟热度罢了,就连她的丈夫也这么认为,可她却硬是把这项业余爱好生生做成了事业。

人在面对真心热爱的事情时,会情不自禁倾注最大的热情与耐心。工艺花馍之于甘惠琼便是如此。花馍的制作工艺不同于普通馍馍,图案越复杂,工序就越繁多。别人只看得到眼前精致美观、栩栩如生的花馍,却看不到背后的辛劳与汗水。

准备原材料、和面、发酵、揉面、配色、造型、上蒸,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尤其是揉面,最是花费力气,揉完之后再制作成各种形状的小动物,一个下午下来整个人累的腰酸背痛,满头大汗。为了不受干扰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创作当中,她常常选择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待在厨房,沉浸在创作的快乐中,既孤独又享受。

她制作的花馍不仅赏心悦目,而且具有不裂、不变形的特点。色彩缤纷、造型各异的花馍,摆满了她的家,不禁让人有种误入童话世界的感觉。每一件作品都是她心血的结晶,只是当作食物吃掉,实在是暴殄天物。她和丈夫都舍不得吃,所以做好之后,除了偶尔送一些给朋友之外,她都选择把花馍晾干,当作工艺品珍藏起来。

随着她的花馍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喜爱,她在当地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她制作的花馍更是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被新疆电视台、乌鲁木齐市电视台、昌吉州电视台、新疆广播电台、新疆头条、新疆晨报、新疆消防、昌吉日报、昌吉晨报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不仅在被誉为“新疆之窗”的新疆国际大巴扎展出,令国内外游客叹奇叫绝;同时还受邀参加了昌吉市第十二届美食文化旅游节、端午节昌吉市非文化遗产、昌吉市佃坝镇旅游等活动。2018年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评为“自治区民间艺术”、“昌吉市礼物”,俨然成为新疆的一张亮丽名片。

( 甘惠琼制作的“阿凡提” )

突如其来的名气,纷至沓来的荣誉,像一颗巨大的石子猛地投入湖中,甘惠琼原本平静的生活一时之间激起层层涟漪。她成了新疆地区家喻户晓的手艺人,经常有媒体前来采访她,这让她既高兴又苦恼。高兴的是她的作品将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苦恼的则是她的创作时间不可避免地受到侵占。从某种意义来说,她的工艺花馍已不再是属于她的个人爱好,而已成为当地颇具代表性的一个文化符号。

馍,是北方人的主食之一。花馍,是北方特有的手工艺。甘惠琼,一个地地道道的川妹子。按理说,一个习惯于吃米饭的南方人对于面食往往是最不擅长的。即便在北方生活了很多年,但是她的肠胃依旧是属于故乡的,故乡的食物才是一个人最深刻的味觉基因呐。很多人对此多少会感到惊讶,面对这样见怪不怪的疑问,甘惠琼每每谈及其中缘由,都格外动情。

事实上,她与工艺花馍的缘分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种子。她之所以对馒头有种特别的偏爱,是因为一个生命中很重要的亲人——她的奶奶。奶奶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心灵手巧,不仅蒸得一手好馒头,还绣得一手好花。那些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图,在奶奶飞针走线中跃然布上,常常让幼小的甘惠琼惊叹不已。而奶奶蒸的馒头则是她最喜欢吃的美食。

四川以大米为主食,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吃上馒头简直就是莫大的幸福。尽管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但是奶奶做的馒头始终是她记忆深处最美味的食物。因为那一个个馒头里,承载了太多童年的欢乐,蕴藏着对亲人无尽的思念。而奶奶绣的花,大概就是她虽无绘画基础,却能无师自通制作出漂亮花馍的天赋来源吧。

十七岁那年,十七岁那年,结束学业后的她跟着一帮老乡北上,历经艰辛来到千里之外的新疆。她是四川人,她的家乡是个风景秀美的地方,可是为了生活,她不得不来到另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比起饮食、语言上的不适感,最难以忍受的是漂泊的无助感,以及当地人对外地人那种有意无意的的排斥与歧视。一起去的同伴因忍受不了在异乡打工的艰辛与孤寂,陆陆续续都回了老家。只有她,咬牙坚持了下来。

一开始,她在乌鲁木齐一家单位,做着日复一日的计件工作,吃食堂,住宿舍。明天是什么样,想想都觉得遥远。可是在内心深处,她不愿服输,不断学习,抓住一切能抓住的机会。

上天不会亏待每一个努力想要改变命运的人,后来她离开了之前的单位,辗转做过不同的工作。后来,她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进入教育行业,到一所市郊公办学校当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因出色的教学能力及自创的教学方法,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她辅导过很多学生,在这些学生中,出过新疆昌吉州中考状元,还有不少学生考入新疆重点实验中学。

时间之手,在这时似乎显得格外温柔,命运开始拨云见雾,对一个善良的人报之以大大的微笑。最初的不适感渐渐消失,地大物博的新疆以包容的姿态接纳了她。通过自己的奋斗,她取得了正式的编制,在新疆站稳了脚跟,还在当地遇见了她的丈夫周钦,结婚生子,从此扎根新疆。

她的丈夫周钦是一所重点实验中学的地理老师,有着“绘画男神”之称。据说他可以在1分42秒的时间里一笔画出世界地图。因这项“神技能”,他曾被新疆电视台等媒体采访报道。此外,他还是个喜欢吟诗作赋的“中年文艺男”呢,甘惠琼的花馍上就留有不少他的“墨宝”。有一段时间,夫妻俩一个潜心制作花馍,一个认真为花馍配诗,正可谓“夫唱妇随”,将中年人的浪漫演绎的淋漓尽致。

( 丈夫周钦为花馍配诗 )

如今,他们的儿子已是一名重点大学在读的研究生。一家人一起去过很多地方旅行,尽享天伦之乐。人到中年,生活安稳,岁月静好。那些漂泊的岁月,那些受过的伤、吃过的苦、流过的泪仿佛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著名作家梁晓声曾说,人应该有两个故乡。一个是现实地理的故乡,另一个则是精神上的故乡。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对于甘惠琼而言,她在新疆生活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在老家的时间,这么多年来,她极少回老家,尽管依旧牵挂着故乡的亲人们。如今她已完全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拥有了另一个故乡。说不清究竟哪一个是现实地理的故乡,哪一个是精神上的原乡。或许,现实地理上的故乡与精神上的原乡二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他们既是重叠的,又是独立的。

很多年前,她还是个妙龄少女,怀着对明天的憧憬,踏上一片陌生的土地,将家乡远远甩在身后。她曾与你与我一样,都有过很多浪漫旖旎的梦想。可是在生活的重压之下,那些梦想都让位给了现实。如今,她已经是个中年人了,为人妻母,拥有着尘埃落定的幸福生活。关于明天,更多的是笃定。可是,命运很玄妙,常常给你出其不意的惊喜,让那些浪漫旖旎的梦想重见天日。

每一种坚持都是因为热爱,每一种热爱都都链接着隐秘的情感。她没有学过绘画,却能用面团创造出一个奇异曼妙的童话世界。她在他乡种下故乡,竟遇见最美的明天。

甘惠琼个人微信

若有缘 请遇上她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