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好意思,这次《大话西游》的情怀牌.,我不接!

 旧故麻袋 2020-10-27

多少青春不在,

多少情怀已更改。

——《岁月忽已暮》

文丨旧故麻袋

《大话西游》加长版公映了。

说是加长版,其实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多出了11分钟。不知什么缘由,有种叫作“情怀”的东西又在作祟。那句“欠星爷一张电影票”的老调常谈又再一次被提起,我想问:“难道你们在《美人鱼》中还没有还够吗?”

有些东西,历久弥新,但却经不起“一而再,再而三”的持续性消费。我们了解“嗅觉疲劳”就应该明白情怀也会有疲劳。

当我看到鲜红的换了形式的海报上那一幅幅无脸人画像,情绪还是会不由自主的涌上心头,却也再没力气去为这部已被我们消费了22年的经典多做一件事了,哪怕只是去点击购票。所以,对不起,这次《大话西游》的情怀牌,我不接!

在接近上映期时,与小伙伴说起此事,她却执意要去,而且要只身前往。我怕是因为之前的失恋对她造成的打击还有余力,只是为了感受而感受,所以并未多问,也并未多说。

尤记得,第一次看《大话西游》是在CCTV6。正值春节,它被当作一部合家欢的片子播出。当时年幼,看不懂内里的爱恨情仇,只是被周氏无厘头的表演乐到前仰后合,没来由的喜欢上周星驰演绎的这只“臭猴子”,它接地气,痞得像个人。

之后,我陆续在电视上看到《大话西游》,也曾和同学、朋友一起回味过电影。

后来,我们对奋不顾身、飞蛾扑火、一心为爱的紫霞,越来越心疼;

对无可奈何、悔时已晚、痛失挚爱的至尊宝,越来越同情;

甚至连对唠叨的唐僧,在舍身取义时,也充满崇敬。

我们对“爱你一万年”那段台词倒背如流;

也对“猜中开头却猜不中结局”的那段剧情感慨不已。

我喜欢那个时候对《大话西游》的感觉,一遍遍的感受,一次次的解读。没有过多杂糅的声音来教你致敬,也没有影评人来带你领悟,切身最真实的感觉,最值得被记住。

所以我们爱《大话西游》,并不是爱它波折、引人深思的剧情,而是爱的是当时的自己,爱的是那段青春记忆。

可以说《大话西游》这样颠覆原著小说又达到了“以喜演悲”的爱情电影,拿到现在来看,都实属难得。所以电影专家们对它的怦然心动也好,捧上神坛也罢,都显得格外情理之中。但可惜的是导演刘镇伟在《大话西游》之后的好作品却乏善可陈,令人唏嘘。

《情癫大圣》、《大话西游3》、《越光宝盒》......刘镇伟沉溺于《大话西游》的成功,在之后的电影中,他不断复制,再无进步。

连周星驰本人,都开始消费那段过往,在《西游降魔篇》中借唐僧之口说出:曾经执着,才能放下执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一生所爱》这首名噪一时的片尾曲也被一改再改,却再没了当初卢冠廷版“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人生无奈。

去年,《大话西游3》上映,在所有演员都被替换的前提下,剧情又被炒了一次冷饭,上映后被吐槽、被诟病、被质疑。一波过去,不曾想现在又来了加长版公映。

网传:工作人员惊喜地发现,在15万帧画面、长达10小时的未用素材中,包括“月光宝盒”和“大圣娶亲”两部电影有大量剪余片,还有很多有趣的NG镜头和拍摄花絮。在加长版中,会出现一些在老版本中剪掉的一些人物,比如蚌精,还有对其他剧情的某些补充叙事,还会有台词的增加。

可这些,并不能构成它重映的理由,用了“纪念版”几字,是否言过其实。这些未公布的素材有很多方式可以发声,以纪录片形式也好,以微博宣发也好,唯独电影的形式,不得不让人产生厌倦感。

同样的共鸣很难产生两次,我只想《大话西游》还是记忆中的样子。所以,是不是情怀消费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拒绝过度消费,让经典经典,让过去过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