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封博物馆馆藏:北宋“大晟·夷则”编钟

 老沈阅览 2020-10-27

北宋“大晟·夷则”编钟 开封市博物馆藏 开封市博物馆供图

北宋崇宁三年(1104),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宋太祖赵匡胤起家之地,出土了六枚春秋时期的编钟,在宋徽宗看来是预示着宋朝必将国运昌盛的吉兆,于是他下旨召集各地工匠,仿照应天府出土的编钟式样,精心铸造十二套编钟。崇宁四年八月,十二套编钟铸造成功,共336枚。每一枚钟的钟身上都刻有“大晟”铭文。不同于春秋时期的曾侯乙编钟,大晟编钟的形制大小是完全相同的,通过编钟璧厚度的不同敲击出不同的音律。大晟钟质极纯、声韵清悦,所做的乐曲,宋徽宗命名为大晟乐,并把大晟乐成为宋乐之始,建立大晟府专门管理宫廷祭祀等礼仪的音乐,编撰、收集、整理当时的音乐。崇宁五年,徽宗下诏书:“乐作已久,方荐之郊庙,施于朝廷,而未及颁之天下。宜令大晟府议颁新乐,使雅正之声被于四海,先降三京四辅,次帅府。”正因为大晟钟的铸造,宋朝音乐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新修订的大晟音律,成为以后元明清各代国家的标准音律。宋靖康二年(1127)四月初一,金人占领东京,赵宋宫廷中的大晟钟或被金人劫用于金代宫廷,或流散民间;另有部分大晟钟在金兵入汴时,被宋人埋于地下。

河南省开封市博物馆馆藏“大晟·夷则”编钟,器形古朴典雅,纹饰优美,篆刻工整,1990年6月,由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耿宝昌、杜乃松、张永昌等专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大晟”编钟为我们研究宋代的庙堂乐制、青铜乐器仿古铸造技术,研究我国古代音乐史、工艺史和宋代古器物学提供了重要的佐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