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 多了,我跟别人拼的不是速度,是韧性

 进入丛林我是王 2020-10-27

张辉    改变自己主创

我的真正转变来源于35岁时的焦虑,在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无法快速成功之后,我真正开始了「从长计议」,把人生规划的视距拉长到30年。这个转变最终改变了一切...

                                                  

作者:Cici

来源:Cici的心灵花园(ID:Garden_of_Cici)

写在前面:

Tina 是小酒馆儿的第一名访客,她是一名资深总监,也是一位努力平衡工作、自我、家庭的多面手。她研究生毕业后加入了某外企咨询公司(下简称 P),至今近 11 年。

此外,她以志愿者身份坚持了 9 年的公益事业,是公益咨询机构 ABC 的前副社长及研究院发起人。她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并保持着合唱、篮球等文体爱好。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多面人生?

听了她的故事,我发现 Tina 也有苦恼、挫折、不甘,但难能可贵的是,她把所有挫折都当成了学习、自省的机会;而在这个过程中,她学会了放弃、学会了长情、学会了接纳,学会了坚韧。

下面,我们来听听 Tina 的故事。


   01

童年与高考:第一次重大挫折

Cici:我想从你小时候开始聊。第一次遇到你,我就觉得你是个榜样,因为你同时做很多事。我很好奇什么样的家庭能培养出这样的人?

Tina:我受我妈的影响比较大,大部分时间是她在带我。我妈特别要强,工作上很出色,当时在厂里是为数不多的女处级干部。她工作上对自己要求很高,对我要求也高,整体蛮争强好胜的。但是情绪方面,我妈非常情绪化。我会提醒自己,不能像她这样。

Cici:你会吸收他们好的地方,规避他们不好的地方。

Tina:差不多。

Cici:在你童年时代,除了父母,还有谁对你影响比较大吗?

Tina:我上初中的时候,没有认识到自己身上的学习潜力,因为一直成绩不错,不属于特别刻苦的那种。但当时有个老师说,我是七分靠聪明,三分靠努力;每次考年级第一那个女孩,七分是努力,三分是聪明。他说你要是努力起来,比他们都好。我就努力了一下,果然当时成绩有很大提高。

Cici:有什么你觉得比较转折点的事件吗?

Tina:可能有一个转折点,是高考。我从小比较稳,高考时候其实是个低谷。按平时成绩,老师们对我的期待都是北大清华,我第一志愿也是北大。但是后来有一个大题失误,所以第二志愿落到武大去。我在大学里是有点不甘心的 — 我以后还是要上北大,所以我大学期间特别努力。

Cici:你还是挺自信的,它没有影响你对自己的判断和信任,没有打垮你。

Tina:那时候还是能发现自己的一些优势的,我当时面试学生会、文艺部、广播台都面上了。可能这也是一个起点,如果说大学头三个面试都挂掉,对自信心可能会有伤害。

Cici:你本科毕业肯定能找到很好的工作,所以你当时要读研……

Tina:还是有不甘心,我从来没想过本科毕业工作。从上武大那天开始,我就是在为北大做准备。好多人上大学不学习,我没有,我本科四年特别独立特别勤奋。

Cici:我觉得你上北大应该非常顺利。

Tina:其实也有挑战。当时联系导师并不是特别顺利。北大老师都会收到全国各种学生的推荐自荐,没有哪个老师会给你打保票。

我印象特别深,我妈当时送我去北京面试,她要送我到火车站,我说不要,送到公交站就行。她说了一句,说女儿你看你现在大了,这些事情都靠你自己了,妈妈帮不上你了。我当时感觉眼泪就要下来了,她真正第一次宣告了我的独立和我的成长。

  02

大学:激发潜能,发现自我,坚持与放弃

Cici:大学哪些人、社团、或哪些事情,对你影响比较大?

Tina:我清楚地记得某几个时刻,我认识到原来这件事儿我也能做。比如本科时带我们院合唱团参加艺术节,跟北大的一二·九挺像的。北大资源多,会找外面专业的人来排练,但本科时候就是学院的人自己搞。我大二的时候,带着整个团所有的声乐练习,包括当指挥。比较骄傲的是有几个时刻,我确实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当时团里有一个男生,比较刺头、对排练很多抱怨。我当时没有训他,有理有据有节地把他说服了,那个男生后来变成铁杆,特别支持我们所有安排。那一次我发现自己在沟通方面比较擅长。整个活动组织下来,我确实也得到了锻炼。

Cici:所以你是主动,还是被动去做这个事情?

Tina:我是学生会文艺部的,这个事情我有责任,但是并没有人说要我完全去控全场,慢慢地我就到那个角色上了。

Cici:这也算一个机会,也不是谁都能抓住的。

Tina:没错。也遇到过比较大的挫折,我大一大二搞很多课外活动,头两年成绩都挺好,大三的时候就搞得比较凶,去做兼职,还做了好几份家教。

Cici:真的很拼。

Tina:干了好多事儿,自己也搞得挺累。那一年我最大的教训就是成绩下降了,没有考第一名。当时我就觉得,我怎么允许自己堕落成这样。

有一个中午我记得特别清楚,我没有去吃饭,到了一个空教室里。我开始一件一件列,去年干了什么事儿,对我有什么影响,然后一条一条划掉,看哪个我是要放弃的。因为我要保研,名额就 1-2 个,基本上要考第一名才有把握。

所以就开始做选择题,看哪些可以放掉,这一年一定要把学习搞上去。后来我推掉了好几个家教,兼职也没再做了,广播台一直做就保留下来了。那次算是一个挫折,但我还比较能够自省,及时做一些调整,最后又回到轨道上。

Cici: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经历,核心就是学会放弃。你当时选择的原则有哪些?

Tina:看这件事我从里面到底能获得什么。比如做家教,对我其实没什么价值,除了挣点钱。

Cici:不想干纯赚钱的事儿。

Tina:对。我很早就发现了,钱对我来说不是那么重要。不管钱少钱多,我都没有太关注过那个数字。

Tina:研究生那几年,我感觉到我可能是有一些组织能力的。当时学院搞一个环境文化节,邀请全球的环境大学生,我负责半天的文化活动,带大家参观校园、包饺子、唐装展示这种,要去串联好多节目和部门。原来我从来没带过,包括学校这些部门我也没接触过。

但是挺神奇的,可能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在学院里招了几个人,大家分头安排,你干什么他干什么,我怎么去跟进进度。后来这个活动还挺成功的,那次我感觉好像我在安排事儿上还是有点天赋的,能够分得清谁适合做什么,整个进度怎么来跟踪。

   03

职场:几番波折,最终学会长情

Cici:你当时是一门心思想做咨询吗?还是说有一些其他机会,怎么考虑的?

Tina:我一直学的环境,当时一个方向是本专业就业,去研究院所。另一条路就是进企业,能源、化工行业比较多。进咨询是个意外。我本科时候完全没接触过,后来我去芬兰交流,跟我一起去的北大光华的女生觉得我特别适合做咨询。她给我评价之后,我就好奇,了解了一下咨询是什么。后来参加咨询公司的宣讲会,觉得这些人还真是挺聪明、挺有意思的,然后投了三四个咨询公司,拿到了 P 的 offer,就已经 11 月了。

当时 P 公司说有个项目需要实习生,问我愿不愿意去。当时我其实不知道咨询是什么样的,就想去感受一下。结果那个项目对我人生影响挺大的,认识了后来一直带我的一个前辈。他的理想是成为中国本土的管理学大师,这对我还挺有鼓舞的。人生中第一份工作,包括第一个领导,对人影响挺大的。他当时也给了我很多自信。

Cici:我觉得咨询公司待这么长时间的人不太多,一般的路径是工作几年之后去读 MBA。你有没有特别想走的时刻?

Tina:在公司这些年有几次特别想走,比如说升职没升上去,包括公司组织调整,以前带我的领导走了,也会想要离开。但每次都会发生一些事情或者有新的工作安排,让我决定再留下来试试。

Cici:怎么会没升职呢?你能力上我觉得大家都能看到,而且合作上也非常好。

Tina:我觉得我那两年确实有点问题。工作上比较顺利,得到了上级的认可,但没有特别注意跟同事特别是平级之间的关系。从那以后就知道,不能只是事情做得好就好了,人际敏感度还是蛮重要的。这件事也提醒我,当受到一些关照或认可的时候,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04

公益:我把它当作创业,

研究院是可以做一辈子的事业

Cici:你是怎么遇到 ABC 的(注:ABC 是一个主要由志愿者构成的公益咨询机构)?

Tina:我刚工作头一两年,成长曲线很陡,没参加什么业余活动。到 11 年上半年,进公司快两年,工作上轨道了,就开始参加一些公司的活动。当时正好有次接到公司通知说周末有个公益组织在公司搞活动,让我去看场子。当时是 ABC 训练营的第一天,我代表公司去做开场的分享。

Cici:当时我在现场,是学员。我对你印象很深,首先长得很好看,然后感觉思想和待人处事很成熟,后来才知道你那时候也才工作两年,我以为你至少是个项目经理。

Tina:我年龄比较大(笑)。也是一个很巧妙的机缘,谁能想到那一个上午改变我后面这么多年。我分享完之后,钱洋(注:ABC 创始人)特别兴奋地把我拉出去,问我愿不愿意加入 ABC,各种「忽悠」我。后来 ABC 要搞 ISO 流程,我在公司搞过,慢慢加入进来。

Cici:你为什么能够在 ABC 坚持这么多年?

Tina:我觉得跟我在 P 坚持差不多,这么说起来我是一个很长情的人是吧?好多人说你为什么有这么多精力,能干那么多事儿,其实回过头来看,我真正干的事儿也不多,只是每个事儿干得比较深入,让人感觉我干了很多事儿。

Cici:你遇到过 ABC 和工作有冲突的时候吗?这种时候你怎么处理呢?

Tina:前几年没有,后来工作越来越忙,我也调整了在 ABC 的角色。我当副社长那会儿,搞得自己挺累的,整个人状态都不太好。后来辞了副社长,离开了一段时间,回来之后做研究院。我觉得这个是我可以一辈子做下去的事业,而且时间精力投入是可以把控的。因为不需要跟上客户的节奏或者有很大压力,反而有机会实现一些自己的想法,而且它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沉淀工作。

Cici:这么长时间,ABC 对你来说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Tina:我一直把它当成我自己创业的一个事业在做。我做副社长的时候,好多事情是我自己发起然后实施出来的,这个过程还蛮过瘾的。在我本职工作里,没有勇气辞职出来创业。

Cici:这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创业环境。

Tina:我还蛮珍惜这块儿的,觉得是一个自留地吧。在 ABC 做研究院我最大的感受是,人就是靠坚持、靠熬。五年前开始做的时候,大家都不太看好,不知道能做出什么名堂。但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你重复做、坚持做,做个五年真的就把好多人抛在背后了。

Cici:而且它真的是时间的朋友。

Tina:我觉得这也是公益圈的一个优点,它不是那么快,而是注重长期,没有那么浮躁。

   05

孩子:感受到自然的力量,

让我没有年龄焦虑

Cici:你当时生孩子的时候,觉得已经准备好了吗?

Tina:我其实也经历过一些变化。中学那会儿特别不想结婚生小孩,后来到 24、5 岁,突然发现身体里的母性基因,那会儿看谁家小孩都喜欢。

Cici:所以你心态上已经准备好了。

Tina:对,真正到有小孩的时候,没太纠结。生了孩子不代表你就承诺她一辈子怎么样了,一定要她多么完美。好多人都对生孩子有恐惧,觉得我不能给她最好的。其实她以后是一个独立的人,你能给到她什么就是什么,为人父母也只是一段历程。

生孩子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影响挺大的,让我感觉到自然的力量。一方面是,相信你的身体,它会有一些信号,会自己去处理。还有一点,我没有年龄恐惧了,我觉得这点挺重要的。记得 30 岁那年生日,我专门约了朋友去泰国拜佛,因为感觉 30 岁是一个坎儿,觉得自己要变老了。

但我生完孩子之后完全不恐慌了,因为看到生命延续了,尤其是从我父母那辈到孩子这辈,这就是生命的自然轮回。它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更深刻的体验。

Cici:下一个问题是我自己很困惑,也会是很多妈妈都非常困惑的问题 — 工作和生活,工作和孩子到底怎么平衡?

Tina:这个问题我不敢说有一个最好的答案,只能说在你的条件下,尽量做到一些平衡。比如说我看到我们公司女领导有两个孩子,事业又成功,但其实她背后有一个大的支持系统,老公、父母、保姆、司机等等。所以这样一个成功女性背后,有很多人在为她付出。

Cici:你遇到过工作和孩子冲突的情况吗?

Tina:我们这行比较大的一个挑战,就是出差。我曾经连续出差三、四个月,最开始孩子还会每天跟我视频,后来不愿意视频,周末回来也不太搭理我。我能明显感觉到她在刻意回避跟我的接触,小孩是很敏感的。

有一回真的是受不了,我当时要走了,跟宝宝拜拜。她在乐园里面玩儿,一直背过身不理我,后来我妈悄悄过来跟我说宝宝在哭。我当时心难受得不行,赶紧过去把她抱住。

后来我也在想各种办法,比如说当时她没上幼儿园,时间比较灵活,我就隔两周把她带到我出差的地方去,让我爸妈也过去,至少平时晚上和周末能见面。她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我们生命质量的一种反映,所以还是努力想办法去创造一些机会陪伴她。

Cici:我感觉一个孩子已经冲突挺大,为什么还会说想再生一个?

Tina:没想那么多,我是觉得生下来了自然会有办法。

Cici:你平时怎么教育女儿?

Tina:其实没有刻意,但是我希望她不要过多被女孩这个性别限制住。我现在比较担心她太女孩了,特别爱打扮,出门都要穿裙子、戴首饰项链。她会说粉色的玩具是女孩玩的,黑色的是男孩玩的。她会说我以后要当医生,不当宇航员,那是男孩做的。

Cici:小孩都有这样一个阶段,因为她要去寻找自我认同。

Tina:我一直告诉她,没有什么事儿女孩不能干,你想玩儿这个黑色的玩具也完全可以。当然你要注意保护好自己,但我希望她不要受到太多性别限制。

Cici:孩子都会有一个阶段,特别强调自己的性别,过了就好了。但我也很同意不要用性别这个标签去预设,因为每个女生都不一样,男生也很不一样。

   06

尾声:谁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美

Cici:最后一个问题,你有没有自己的座右铭?

Tina:这个不难,我很早就有座右铭了。但当时不理解这句话,越到后面才越懂 —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美。现在我跟别人拼的不是速度,拼的是韧性。

Cici:你确实韧性非常好。这个座右铭非常点到你说的很多经历,长期也好,坚持也好,是你比较底层的信仰。

Tina:尤其现在没有年龄焦虑之后,我就跟你耗着呗。相信到我们老的时候,人寿命会长很多,我估计能活到 120 岁,70 岁还可以重新开始呢。

本文获授权转载。作者:Cici,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前管理咨询顾问,现互联网战略分析。关注心理建设、终身成长,人生下半场希望用管理咨询武装头脑,用心理咨询滋养灵魂。出于对个人本质与内在的好奇,Cici 开启了「小酒馆儿」写作系列,希望采访 100 个有趣的人,探寻他们成长蜕变的密码和能量来源。本文初版来自:Cici的心灵花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