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有多固执,就可能有多无知

 扫地僧一一 2020-10-27

   “固执”一词,后面往往跟着的是“己见”。生活中,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的人和事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我们倒不是说“固执”就完全不对,特别特别自信、站在绝对的真理一方的坚持和固执倒也罢了,如果只是性格上的“固执”,一根筋,往往就是认知方面的问题了。

      “不撞南墙心不死”,说的是固执的人的结果。但有的人,即便撞到南墙,也不会反思自己的固执,依然会撞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直到头破血流,无可收拾。

      妈妈经常跟我说一件事,来表达我小时候的固执。有一年冬天,外面下着大雪,冷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了,可我却不知怎么翻出一双凉鞋,非要穿着出去,爸妈左拦右拦就是没拦住我,讲事实摆道理,统统不管用,也没说服我,后来就让我穿着凉鞋出了门,让我必须在外面站够十分钟才回来——那是她固执地非要在下雪天穿凉鞋出门的代价。

      结果,我在雪地里呆了不到两分钟就又哭了,要回家,脚冻得受不了……我当时只知道凉鞋凉快,不知道下雪天室外温度在零下,脚会冷会冻伤会痛苦难当,我对冬天对下雪天对零下十度没有概念没有认知。但又不肯听大人的话。

     这就是管理学中的“火炉效应”。一个火炉放在那里,火焰熊熊,小孩跑来跑去,大人喝止“离远点,别碰到炉子”,小孩根本不听,仍然跑来跑去,那个潜在的危险让大人焦虑,熊孩子又不听话。怎么办?据说最有效的办法是把小孩抱到炉子跟前,让他触碰一下火炉——让小孩感知到“烫”,有痛苦的体验,知道不小心会有危险,就会听话了。

     这一“火炉原理”被应用到管理中,用“火炉”来比喻制度和制度的执行,倒也显得十分贴切。违背制度者应该得到相应处罚,承担相应后果。

     遇到像我小时候这样的情况,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让这个固执的人穿上凉鞋去雪地里感受一下、认知一下什么是冷,什么是冻,什么是凉。

     遇到这种“让他向东他向西,让他打狗他撵鸡”的小孩,对大人真是考验啊。难怪有的妈妈讲:孩子是上天派来考验我的耐心的吗?

     一个人如果读书不够多,行路不够远,履历不够丰富,视野不够开阔,思维不够活跃……认知水平往往就比较低,容易缺乏判断力,如果再不虚心,但容易表现出固执。

      我妈经常提起一件事,在她的少女时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还是一个“神话”。村里小脚的老太太听到这种话便以为“有了神了”,说“打死也不信”。

       她们才不相信“毛主席在北京讲话,在家里躺在床上就能看到……”老太太们固执地不相信的事,如今早已经变成了现实。

     她们为什么固执地认为不可能,认为别人说的话神话,除非“有了神了”?还不是因为她们从来没有走出过村子,有的甚至从来没坐过汽车,很多人连火车都不曾见过,连县城都不曾去过……

听老师讲过认知的四个层次: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2、知道自己不知道;

3、知道自己知道;

4、不知道自己知道。

     据说在现实生活中,95%的人都处在第一层次。固执的人,大都停留在这一状态。苏格拉底的境界最高,他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大概因为曾经的固执,曾经的出糗,更大概是因为年龄的缘故,因为知道这世界上真正厉害的人物都很谦虚,从不固执己见……所以,我努力避免让自己陷入固执的境界,我不与人做无谓的争执,我不会跟别人抬杠,不做“杠精”。

      一直以来,我喜欢的状态还是:快乐地生活,一边陶醉,一边自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