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塔抹烟——人文之美景

 马大哥6328hjx0 2020-10-27

白塔抹烟——人文之美景

威远白塔位于威远县城城东、威远河左岸岸边的文笔山上。清乾隆《威远县志——地理志山川》记载:“苏庄台,在县东三里,宋景氏七进士故宅,因苏家溪山有三台,故名”,乾隆《威远县志——地理志古迹》又记载:“宋景氏七进士故宅,在文笔山麓。”乾隆《威远县志——地理志山川》又记载:“文笔山,在县东一里,上有文笔台,训导萧洵筑,御史徐岱(明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科威远进士)记。”从上三条史料记载看,文笔山因山麓有宋景氏七进士故宅、明朝时筑有文笔台而得名。威远白塔,始建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为七级塔,倒塌于清初。今人所见的威远白塔,又名敷文塔,是由知县董淳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主持重建的五级塔,塔高16米,底座围长22米,密檐式呈六方形,石塔基,塔体由特制砖砌成,塔室内有螺旋式梯级,可登顶层俯瞰县城全貌,第一级塔门匾额“云路初骞”由知县董公题写。威远白塔,现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塔抹烟,是清中期威远八景之一。乾隆《威远县志——地理志八景》记载:“白塔抹烟,在城东半里,塔迹半存,晨昏之间,烟云铺抹如巨笔欲挥霄汉,而善自藏锋者然。”阅读史料,着实令人遐想。清朝乾隆时的威远古塔,旭日临塔,残阳晚照,高耸的残塔,烟云缭绕,残塔时隐时现,美轮美奂,宛如人间仙境,故李南晖知县美其名曰白塔抹烟,并将其列为威远八景之一。至今,文人墨客流连吟诵白塔抹烟之景,已二百四十余年矣。愿文笔山麓亘古自然,敷文宝塔仙气冲天,白塔抹烟风景常在,威邑文脉源远流长!今录乾隆《威远县志》收载吟诵白塔抹烟的古诗四首,供爱好者赏存。

(一)白塔抹烟

山上有白塔,谁识其颠末。危然俯群峰,颓然学囊括。

锋颖久不施,圭角久以脱。晨昏自今昔,烟光淡如抹。

浮云终日驰,微有时豁。皑若匹练横,色岂易裘葛。

东余沧海日,西余陇头月。晴岚布太虚,瑞气满林樾。

李南晖(知县)

(二)白塔抹烟

有塔有塔,镇此威邑。高出云表,万象以翕。

有挺其形,古弼拱立。势如画天,批抹交及。

皑皑者色,谁限七级。风雨年年,白云补葺。

张翼儒(平襄解元)

(三)白塔抹烟

峻塔几经秋,青烟一带浮。乍浓却淡,旋看纵能收。

雨过苍苔洗,风和碧草幽。常疑春点缀,天际彩云留。

李时华(邑孝廉)

(四)白塔抹烟

玉垒山围象万千,翘然白塔欲冲天。文峰耸出青霄抹,云路周还碧岫连。

相对琴台分翠霭,倒悬曲水洗尘缘。久藏锋颖探元化,到此频开甲第年。

李士进(邑廪生)

陈廷德

一四年四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