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记散文系列:坐上火车去西北 (6):“沙泉相依”之鸣沙山

 望安山文学 2020-10-27


坐上火车去西北(6)
作者:吴秀明

                    

      “沙泉相依”之鸣沙山
   
非关瀚海气难平,
情动如何不发声。
我亦红尘沙一粒,
于清风下作长鸣。
——《中华诗词杂志》
         /唐云龙
 
南方人对沙漠总有一种莫名的向往,今天,我终于了却此愿啦!一大早去了鸣沙山,有幸看到沙漠日出,驼队,还有沙漠第一泉——月牙泉。壮观!美!
  

鸣沙山沙漠离敦煌市区五公里,是中国四大鸣沙山景区中最著名的一处。
这里日照时间长,晚上9点日落,早上6点天亮。导游为了让我们能看到沙漠日出,特别交代要早上5点起床、5点半出发、6点到达景区。早餐就在车上解决:每个人一盒牛奶、两个面包。
实际上十几分钟就到景区门口。进了大门,影影绰绰中,我发现四周除了沙还是沙。远处更是一座座沙山,绵延无际。
先生跟几个团友决定骑骆驼进去,我担心眩晕发作,选择坐观光车。
车子开始驶进沙山,沙漠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面积越来越广。沙山之下是一片沙地,沙地上有许多游客,有的拍照,有的玩沙,有的骑着骆驼……好一派沙漠众生图!
 

不到十分钟,车子停了,下来一看,我已经进入沙山腹地。抬头仰望,左侧的沙山坡度貌似不大陡,坡上有几队游人正往山上慢慢移动,由于距离稍远,天色还没大亮,太阳尚未升起,人流也是影影绰绰的。


(这两张照片经后期制作已调高亮度)

我兴致大发,一时忘记自己是个恐高症患者,再次系紧已穿在脚上的专用鞋套,激动中有点小紧张地沿着鸣沙山又高又长的沙漠山脊往上爬。
沙子又细又软,尽管穿着鞋套,踩上沙子的感觉依然很舒服。我不禁加快脚步往上爬,可是,没走几步速度就慢了下来,甚至爬一步又往下滑半步,这要什么时候才能到山顶啊?不行,得想想办法!抬头看看前面的人,有办法了:踩着他人的脚印走。果然,这样爬起来轻松多啦——原来,他们都是踩着景区工作人员布着的木梯往上爬的。半小时后我已经接近山顶,严格来说,还有1/5,心里未免得意起来。

    

      人真不该得意的,一得意就忘形,一忘形就容易出事。
我当时就很是欠揍地往山下望去,结果恐高症发作,头一晕脚一软直接瘫在沙漠上。
先生还没过来,周围都是急匆匆爬山的陌生人,怎么办?难不成要闭着眼睛滚下去吗?先坐在沙地上休息休息再说吧。
于是,我两手撑地,头稍往后仰,微闭双眼,以此放松一下紧张无措的心情。忽然,我感到有种面粉式的柔软在掌心里蔓延,绵柔、细腻。我赶紧低下头,双手轻轻捧起一把沙子,细细端详,我发誓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细嫩纯洁温润的沙子!放到鼻子底下闻着,有种空灵的味儿,沁人心脾,久久回绕……


不敢看眼底下的路,就把目光投向左前方几百米处,双眼一闪,“哇,月牙泉、月牙泉!”我不禁激动起来,暂时忘记跟前困境,迷醉在远处的美景中。
那里,就在一座小沙丘脚下,有一潭碧绿的泉水!远远望去,泉水形状酷似月牙,这就是传说中的“月牙泉”了。从上往下看,它宛如一面晶莹剔透的月牙形镜子,泉面上一闪一闪的鳞波则像一面被打碎的镜子一样,星星点点,散落一地,好似一群调皮的星星在水中沐浴嬉戏……
耳边隐隐传来《月牙泉》的歌词:“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

 
徐徐吹来的微风揭起了我的好奇心,为何在沙漠中心存在着这么一湾泉水?”“为什么风刮起那么多的沙却没有把泉水给淹没了呢?
 
逃避终究不是办法,周边没有一个熟人,一切只能靠自己啰。好在休息一会之后,我的头晕状况有所缓解,于是站起身来,两眼直盯自己脚面,一步一挪,一颤一抖连滚带爬总算回到山下,阿弥陀佛!
没有登到山顶看看沙漠那边的风景,是此次出游一大憾事。 
 

后来,听登顶的队友说,他们站在山顶上看月牙泉特别震撼,还听到和风吹动沙子“嗡嗡”作响的神奇现象呢。我感到不可思议,拿出手机查了下百度,才恍然大悟:原来沙漠或者沙丘中,由于各种气候和地理因素的影响,造成以石英为主的细沙粒,因风吹震动,沙滑落或相互运动,众多沙粒在气流中旋转,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应发生嗡嗡响声的地方称为鸣沙地。
当地哈萨克人把鸣沙山称为“阿依艾库木”,意为“有声音的沙漠”,原因就在这里吧。
而刚刚在车上时,导游却告诉我们一个关于沙鸣的传说:汉代曾有支西征的军队,在这里遭敌军偷袭,正当两军厮杀难解难分之际,大风骤起,黄沙漫天, 把两军人马全都埋人沙中,从此就有了鸣沙山,至今犹在的沙鸣,便是两军将士的厮杀之声。——仅仅是传说啦,即使有点毛骨悚然。

  
站在山下,仰望鸣沙山,只见金黄色的鸣沙山在初升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光的一面和没照到的暗面,勾画出一条优美的分界线,加上蓝天白云的衬托,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不时有驼队沿山脊走过,因为距离远,只觉骆驼的步伐优雅从容,在曦照下缓缓前移,形成一幅和谐壮观的沙漠驼队图,如当年张骞出使西域的情形,极为壮观。




我不禁想起几十年前风靡一时的歌曲《驼铃》:

送战友  踏征程
默默无语两眼泪
耳边响起驼铃声
…… 
 
(本散文系列所有插图均为作者拍摄)

  

作者简介
吴秀明(笔名:子非鱼也、非鱼),中文本科毕业,福建省中学高级教师,县作协会员。“冬歌文苑工作室”执行主编,“中乡美”平台和《中国乡村》杂志散文审编室编辑。爱好读书、写作、旅游和摄影,时有作品发表于各级报刊及网络平台并多次获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