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小小说两篇

 望安山文学 2020-10-27

作者:陈正国
    主编:非   
                              变
在村东省道边经营超市的刘进发,可是一个整天掰着手指头、拨拉着算盘子过日子的人。
“进发呀,你真是掉到钱眼里啦!你满眼里除了钱还会有啥?”和刘进发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几个老哥们常常用这样的话语拿他开涮。
“现在,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这么好,俺就是要一门心思甩开膀子、扑下身子挣大钱、发大财,让全家老老少少都过上富足安逸的好生活。”从小吃苦受累的刘进发回答得理直气壮、信心满满。
“你这腰缠万贯的‘大财主’,也不能一直当‘守财奴’和‘铁公鸡’呀。没事的时候,也请我们哥几个喝两盅。”偶尔老哥几个聚在一起,不把刘进发弄得落荒而逃决不会轻易收场。
“好,好,好,改天一定请哥几个痛痛快快地喝几杯,不醉不归,不醉不归呀!”刘进发满脸带笑地连连搪塞着老伙计们的“将军”和步步紧逼。
自从湖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乡亲们发现一向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的刘进发突然变得大方起来。
原来,刘进发竟然主动找到村干部,拍着胸脯打保票说:“村里防疫期间的消毒用品我全部包圆了,我再捐款1500元,用于村里为困难户购买防护口罩。同时,对大家伙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只要来一个电话,我一定第一时间免费送货到门。”
另外村里的消息灵通人士还向大家伙透漏,刘进发已向村党支部书记悄悄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那申请书满满当当、密密麻麻地写了有五六张信纸哩。
难怪村支书会专门在广播里对刘进发进行了表扬,话语中不乏溢美之词,临了还不忘叮嘱大伙一句:“我们村的入党积极分子刘进发,最近为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以后大伙就不要再喊人家‘铁公鸡’‘老鳖一’和什么‘葛朗台’的诨号了。”
听着广播里村支书热情洋溢的讲话,刘进发的脸上露出了少有的幸福而甜蜜的微笑。乡亲们和他的老哥们也开始对他“刮目相看”啦!
                             犟
高士英是村里出了名的困难户。他上有年过古稀、体弱多病的父母需要孝敬;下有身患小儿麻痹症的独子需要照顾。他的老伴虽然不到60岁,却是一个典型的病秧子,需要常年吃药打针。
也许是繁重的家庭负担和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消磨了高士英这位堂堂男儿的血性和脾气,让他在人前总是显得窝窝囊囊,唯唯诺诺,连说话也是低声细语,直不起嗓来。
不过,令乡亲们感到惊愕和不解的是,一向“逆来顺受”和唯命是从的高士英,这次却与村里的干部们叫起“板”来,自己执意要到村头的疫情防控堵截点站岗值班。
村里广播一吆喝要在村头设立疫情防控堵截点,高士英就第一个赶到了村口。他肩上扛着一根碗口粗的杨树檩条,手里拿着一个破马扎,强烈要求承担起村里疫情堵截检查的任务。
村干部考虑到高士英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就三番五次劝说他回家照顾老人和孩子。谁料想,向来对村干部“言听计从”的高士英这次说起话来却底气十足,不容置辩:“我家里没事,能为大家伙做点事,俺心里才感到踏实和舒坦,不然,俺呆在家里会心不静、神不安。”
“士英哥呀,你家里那一大摊子事,就够你操心费力的了。站岗值班的事情你就放心交给我们,还是回家忙活去吧。”好心的左邻右舍也劝他。
“兄弟呀,没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没有村里党员干部和乡亲们的关心与照顾,俺们这一家子能吃饱饭、穿暖衣?更别想住上这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啦!是党和政府才让俺活得像个人样。俺没有别的本事,为乡亲们站站岗、值值班,也算是尽了俺的一份心意呀!”说这番话时,高士英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声音也变得有点嘶哑和哽咽。
防疫阻击战依然在进行,高士英每天仍会准时出现在疫情检查堵截点上。此时此刻,他那瘦小单薄的身影看上去却显得那么地高大,目光是那么地坚毅,神态是那么地专注、坚定和信心满满。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陈正国,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发表新闻稿件千余篇,30余篇获奖,出版新闻作品集《我是交通人我自豪》,先后获报纸杂志优秀通讯员等荣誉称号45项(次)。偶尔涂鸦文字30余万字,不敢妄称“散文”“杂文”亦或“随笔”、小小说,悉数见诸报端和网络平台。
_
_
_
_
_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