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神方治疗子宫肌瘤

 文文ap25 2020-10-27

  小坏旦  

修复心能场

圆满具足


首先说,中医治病是治病根儿,不是治病名,就像满架葡萄一根藤,这根藤一长起来,东结一串葡萄,西结一串葡萄,你怎么摘也摘不完。一旦你把这根藤拔掉,你就再也看不到葡萄了。子宫肌瘤也好,卵巢囊肿也罢,两种病其实是一个根儿,《黄帝内经》里讲得很清楚,寒气与津液气血相博,并合凝聚不得散,积乃成矣。简单来说,就是气血不流通了。

那么,气血为什么不流通了?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气滞。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在身体里是将帅,血液的运行靠的是气的推动。如果气的流动出现了问题,气走不动了,血液也会堵在哪里,停滞不前,久而久之,形成瘀血。而且当一个人生气的时候,不仅血脉不流动了,还会有好多湿气产生,形成痰浊。痰浊,瘀血,相互裹结,就像面团儿一样,越堵越大。
第二,体寒。
空调多了,冰箱多了,寒气多了,体寒的人也就多了。再加上很多追求漂亮的女性喜欢穿低腰裤、露脐装,导致小腹这个部位常年暴露在外,阴寒之气随随便便就进来了。
寒气会不断地折伐你的阳气,阳气衰微,气血运行就会进一步减慢。寒气越多,瘀血停留的地方就越多,等到聚于子宫,就成为子宫肌瘤;聚于卵巢,就成为卵巢囊肿。
而且寒主收引,人在感受寒邪之气后,会下意识地缩成一团,瑟瑟发抖,这就是寒气凝滞、收引的特点。它就像一扇大门,把其他两种邪气紧紧闭在那里,使得这两种邪气想散也散不掉。
所以,肌瘤囊肿其实就是寒气包裹着瘀血痰饮。

中医对子宫肌瘤的认识有上千年了,早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里就记载了一个十分经典的方剂,叫桂枝茯苓丸,肌瘤三年五年的,用这个方子效果很好,十年八年的可能还不够,还要加一些破血逐瘀比较厉害的药进去。
桂枝茯苓丸,方子很简单,就五味药:桂枝、茯苓、丹皮、芍药、桃仁。
桂枝是桂树枝头最上面那一小节嫩嫩的树枝,所以它是阳气非常足的一味药,吃了以后会感到暖洋洋,它像太阳,能够给身体带来驱散阴寒的阳光。
上文说了,寒气就像一扇大门,把痰浊瘀血紧紧闭在那里,使得这两种邪气想散也散不掉。桂枝把寒气消散,相当于把门打开,痰浊瘀血就有了出路。
这个时候,还需要有一股外在力量来让血气灵活运转起来,靠谁呢?桃仁、芍药、丹皮。这三味药张仲景选的太好了,它们专门针对瘀血而设,可以破血逐瘀,让气血通畅,气血通畅,才能去到该去的地方,起到该起的作用。
桃仁是桃子的仁,桃子可以吃,它里面的仁啊可是大药。桃仁是破瘀血的高手,能够把一切有形的瘀滞化掉。
丹皮可以清热,而且是一边清一边流通。如果身体长期有不化的瘀滞就会有化热、化火的危险。古医书上说,丹皮能泻伏火,破结蓄。也就是说它既能帮你把火灭掉,又能把瘀滞疏通。
来帮助桃仁丹皮化瘀的还有芍药,这里用的是赤芍,它跟白芍的不同之处在于,白芍偏补,赤芍偏散,白芍能补血,赤芍能活血。
最后再用茯苓把桂枝、桃仁、赤芍、丹皮化掉的瘀血,以及痰饮,通过小便排出去。因为茯苓的药性是往下走的,走水道,本身又有祛湿的作用,能够消除已经停留的水湿。
这就是张仲景的桂枝茯苓丸,这个方子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瓦解肌瘤囊肿,首先用桂枝把包裹在外面的重重寒气消散,再用桃仁丹皮赤芍把里面的瘀血化掉,最后用茯苓把各种浊水利出去,这样,肌瘤囊肿就慢慢消失,不见了踪影。
所以说,用药之道就在于明医理,你先把疾病搞清楚了,这天下的药任你选。

附:
《中国药典》:桂枝茯苓丸
处方桂枝100g 茯苓100g 牡丹皮100g 赤芍100g 桃仁100g

性状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甜。

炮制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90~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症。用于妇人宿有症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金匮要略》卷下:桂枝茯苓丸
别名夺命丸(《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二)、牡丹丸(《普济方》卷三五七)、夺命丹(《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桂心茯苓丸(《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

制法上药五味,研末,炼蜜为丸,如兔屎大。

药理作用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中成药研究》1986(5):24~26,实验表明,静脉注射或口服本方,能明显降低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红细胞电泳速度。实验发现,该药显效于静注、口服两种给药途径,前者作用快,后者作用持久。且口服降低血浆比粘度的作用特强。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缓消症块。治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月经困难;经停腹胀痛;难产;胎死腹中;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

用法用量每于空腹时服1丸,不知,加至3丸。

备注方中桂枝温阳通脉,芍药养血和营,桃仁破血消症,丹皮活血散瘀,茯苓益气养心。以蜜为丸,取其渐消缓散之义。

摘录《金匮要略》卷下

言庚孚方:桂枝茯苓丸
处方桂枝15克,茯苓15克,桃仁(去皮尖)15克,丹皮15克,芍药15克。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瘕散结。主瘀滞胞宫,结而为患。

用法用量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日早晚饭前服用10克。

摘录言庚孚方

《金匮》卷下:桂枝茯苓丸
别名夺命丸、牡丹丸、夺命丹、仙传保命丹、安禳丸

处方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兔屎大。

功能主治下其症。化瘀生新,调和气血。主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3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妇人小产,下血至多,子死腹中,其人憎寒,手指、唇口、爪甲青白、面色黄黑,或胎上抢心,则闷绝欲死,冷汗自出,喘满不食,或食毒物,或误服草药,伤胎动气。

用法用量夺命丸(《妇人良方》卷十二)、牡丹丸、夺命丹(《普济方》卷三五七)、仙传保命丹、安禳丸(《胎产心法》卷中)。本方方名,《张氏医通》引作“桂心茯苓丸”。

各家论述①《金匮玉函经二注》:桂枝、桃仁、丹皮、芍药能去恶血;茯苓亦利腰脐间血,即是破血。然有散有缓、有收有渗、结者散以桂枝之辛;肝藏血,血蓄者肝急,缓以桃仁、丹皮之甘;阴气之发动者,收以芍药之酸;恶血既破,佐以茯苓等之淡渗,利而行之。

②《金匮要略方义》:本方为化瘀消症之缓剂。方中以桃仁、丹皮活血化瘀;则等量之白芍,以养血和血,庶可去瘀养血,使瘀血去,新血生;加入桂枝,既可温通血脉以助桃仁之力,又可得白芍以调和气血;佐以茯苓之淡渗利湿,寓有湿祛血止之用。综合全方,乃为化瘀生新、调和气血之剂。制作蜜丸,用法从小量开始,不知渐加,亦有下症而不伤胎之意,更示人对妊娠病证应持慎重之法。如此运用,使症消血止,胎元得安,故本方为妊娠宿症瘀血伤胎之良方益法。

临床应用
①症瘕(宫外孕)《山东医刊》(1966;3:15):宓某某,女,25岁。结婚8年未生育,四年前流产一次。这次月经两个月未来,前两天小腹突然疼痛剧烈,下坠,阴道点滴下血,血色紫黑。面黄瘦,语音低微,精神不振,急性病容,少腹疼痛拒按,舌苔白,脉沉滑。西医妇科检查:宫体增大如鸡卵,后穹窿饱满、触痛,似囊样感,宫体后与右侧附件有拳头大包块,压痛明显。西医诊断:子宫外孕。中医诊断:症积瘀血。患者拒绝手术,故以中药与桂枝茯苓丸,服3次后,第2天腹疼减轻,阴道下血成淡红色血水,其量增多,饮食增加,精神好转;又继续服至3天时,流出1块扁园形血块,淡红色,似烂肉状,并继续下黑紫色血,其量减少,腹痛消失,(但仍有压痛),脉搏沉缓;又续服3天,下血停止,腹部压痛消失。后穹窿稍有饱满,无压疼,中位子宫,附件双(一)。又继续服药2天后,所下血色变为鲜红,量多;改服加减胶艾汤2剂,下血停止,一切症状消除。继续观察1月,患者身体健康,月经来潮1次,持续4天。

②产后恶露不净《蒲辅周医案》:陈某某,女,成年,已婚。1963年5月7日初诊:自本年3月底足月初产后,至今四旬,恶露未净,量不多,色淡红,有时有紫色小血块,并从产后起腰酸痛,周身按之痛,下半身尤甚,有时左少腹痛,左腰至大腿上3分之1处有静脉曲张,食欲欠佳,大便溏,小便黄,睡眠尚可,面色不泽,脉上盛下不足,右关弦迟,左关弦大,寸尺俱沉涩,舌质淡红无苔,由产后调理失宜,以致营卫不和,气血紊乱,恶露不化。治宜调营卫,和血消瘀。处方:桂枝1钱5分,白芍2钱,茯苓3钱,炒丹皮1钱,桃仁1钱(去皮),炮姜8分,大枣4枚,服5剂。16日复诊:服药后恶露已尽,少腹及腰腿痛均消失,食欲好转,二便正常,脉沉弦微数,舌淡无苦。瘀滞已消,宜气血双补,十全大补丸40丸,每日早晚各服1丸,服后已恢复正常。

③盆腔炎《新中医》(1975;6:40):以桂枝茯苓汤治疗盆腔炎50例,其中慢性盆腔炎35例,治愈27例,疗效达77.1%,疼痛症状消失平均为16.4天,附件压痛减轻平均为18天,附件压痛消失平均18.9天。亚急性盆腔炎10例,治愈8例,疼痛症状消失平均为6.8天,附件压痛减轻平均为11.1天。急性盆腔炎5例,治愈4例,急性期合用各种抗菌素治疗。其余例数均为无效。

摘录《金匮》卷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