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未来,海康机器人的“一万种想法”

 zjshzq 2020-10-27

智能制造的核心在于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催生新的工业发展形态,其中包含智能生产、智能产品、智能物流和智能服务。而在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建设过程中,高效实时、准确稳定的数据采集传输是智能工厂建设第一要素

在国内,头部工厂已经开始这一智能化转变进程,但是中国大量的一般工厂,还停留在人工作业阶段,产能升级的需求远远没有满足。

海康机器人从成立之初,就瞄准了这个方向,其两大核心业务: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对应的就是这种未来制造业的升级换代需求。



柱石:机器视觉



视觉技术是海康机器人的技术发展根基之一,其机器视觉业务是“底色”,更是“柱石”。机器视觉业务线聚焦工业视觉传感应用,专注底层算法软件和硬件技术。

海康机器人副总裁吴尧表示:“疫情下,具备视觉感知能力的智能设备益发盛行,而疫情后,企业制造升级步伐会加快。机器视觉作为前端感知的核心部件,市场需求旺盛。”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发布的《2020年中国机器视觉行业调研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视觉市场规模65.50亿元(该数据未包含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1.77%。2014-2019年复合增长率为28.36%。GGII预测,到2023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达到155.6亿元。

目前海康机器人已经形成了以工业相机为核心的标准产品线,以VM算法平台为核心的智能产品线,以及以智能读码器为核心的ID产品线,为国内外来自3C、电子半导体、汽车及零配件、新能源、物流等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企业,提供专业的视觉产品及服务。

吴尧讲到:“机器视觉产品比拼的焦点在于性能,比如可靠性、稳定性、精度、质量等,所以我们会一如既往追求高品质。近年来我们业绩保持快速增速,离不开在核心技术、产品制造、质量管控、营销服务等方面的持续投入、用心经营,这是我们发展的源动力。”

目前,海康机器人利用自主研发的机器视觉软硬件,针对物流快递行业,提供覆盖转运中心全场景的物流应用系统,全方位突破人工效率瓶颈,实现包裹信息可追溯,以自动化智能手段提升转运效率,完美诠释物流行业快而准的工作理念。基于机器视觉产品的读码设备和系统已规模化应用于京东、顺丰、三通一达、中国邮政、苏宁等企业,提供全流程支持。



稳步增长的移动机器人



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制造业在仓储及物流环节的自动化水平偏低,移动机器人是实现自动化物流的关键要素,随着智能物流与智能制造需求的不断释放,移动机器人将在生产物流及仓储物流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于海康机器人在移动机器人领域的表现,八个字概括:“精耕细作、无处不在”。

在GGII发布的2020年产线AGV竞争力TOP10中,海康机器人以新晋玩家的身份一举占据第二,更是在2020年仓储AGV竞争力TOP10中,占据头名。

海康的移动机器人最早是以二维码导航类产品为主,率先将二维码导航的移动机器人,应用在制造业的厂内仓储与制造物流等场景,不光是工业仓储,更有产线物流。海康机器人也较早进行SLAM技术的研究,目前采用SLAM导航的潜伏、移载、叉取机器人都有大规模项目落地。

今年,海康机器人更是发布了多款支持视觉SLAM(VSLAM)导航的移动机器人。视觉技术除了在移动机器人导航方式上有应用,也能帮助机器人更好地理解动态环境。人在感知外界环境的过程中,80%以上的信息来自于视觉。对机器人等机械设备而言,视觉技术是“慧眼”,实现了对外界环境的观察、识别以及判断等功能。

近年来,随着SLAM技术的不断发展,AGV不断朝着AMR的方向演变。海康机器人也一直在布局AMR市场,GGII数据显示,在国内市场的工业AMR市场份额比较中,海康机器人依然遥遥领先。

一直走在AMR产品和案例创新前列的海康机器人,其移动机器人支持二维码/LSLAM/VSLAM等导航方式,覆盖5kg~3000kg负载要求,满足多种厂内物流搬运需求,机器人可适应-10~0℃低温环境,支持WIFI和5G组网模式。

在3C制造业,海康机器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己经做到了“一骑绝尘”,应用已覆盖收货/质检,原材料存储、半成品生成及配送、成品立库存取、成品发运等环节,并成功拓展到汽车、电子半导体、新能源、食品药品、第三方物流等领域,打造了众多标杆案例。



站在“新基建”的风口


吴尧讲到:“关于未来,海康机器人有很多的想法,现在大力发展的新基建包括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定位,这和海康机器人的产品技术走向有很多契合点。近年来海康机器人逐步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移动机器人、机器视觉产品中,并通过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努力为用户实现使用过程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服务过程的数字化。”

深度学习过程中会有大量数据的存储和交互,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也需要更好的网络传输技术,5G具备大带宽、低时延等特性,可以为这些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挖掘提供更好的网络环境。可以说新技术相互间的助力,是相辅相成的。

“所以说,用好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为自动化生产、厂内物流提供变革力量,是我们产品研发的走向之一。”吴尧表示。

 

新基建是立足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能激发更多新增需求。不少冲在创新发展前沿的企业,已在这个战略方向上有所准备,顺应数字化趋势,在新建工厂时积极采用智能方案,无论是生产制造过程还是厂内物流环节,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的渗透率都在不断加深。

吴尧表示:“政策利好与市场需求带来了很多发展机会,我们希望携手行业合作伙伴、结合产业生态,借力新基建、智能制造,顺势而为,为用户提供更智能的产品和方案。”

● 一周大事件 | 国自机器人拟科创板挂牌上市;利元亨推出远程运维复合机器人

● 从流水线到AGV,产线物流往哪走?

● “现阶段车辆成本太高是无人配送商业化落地的最大障碍”

● 九号公司的“新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