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证常用方(二十一)——内痔

 科学成就健康 2020-10-27

定义

内痔是生于肛门齿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下的静脉丛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临床表现是便血、痔核脱出及肛门不适感。

辨证论治

1、风伤肠络证

证候: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等;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

方药:凉血地黄汤加减。

组成:生地黄1、当归尾1、槐角1、地榆1、黄芩1、黄连1、升麻1、荆芥1、赤芍1、枳壳1、天花粉1、生甘草1。

加减:大便秘结者加槟榔1、大黄1。

2、湿热下注证

证候: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血。

方药:脏连丸加减。

组成:黄连1、黄芩1、生地1、赤芍1、当归1、槐角1、槐花1、荆芥1、地榆炭1、阿胶1。

加减:出血量多者,加仙鹤草2;灼热较甚者,加白头翁1、秦艽1。

3、气滞血瘀证

证候: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肛缘水肿、血栓形成,触痛明显;舌质红或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治法:清热利湿,祛风活血。

方药:止痛如神汤加减。

组成:秦艽1、桃仁1、皂角子1、苍术1、防风1、黄柏1、当归尾1、泽泻1、槟榔1、熟大黄1。

加减:肿物紫暗明显者,加红花1、牡丹皮1;肿物淡红光亮者,加龙胆草1、木通1。

4、脾虚气陷证

证候:肛门松弛,痔核脱出须手法复位,便血色鲜或淡;面白少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治法:补中益气。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组成:黄芪1、人参1、白术1、当归1、炙甘草1、升麻1、柴胡1、陈皮1。

加减:大便稍干者加肉苁蓉1、火麻仁1;贫血较甚时合四物汤。

外治疗法

1、熏洗法:以药物加水煮沸,先熏后洗,或用毛巾蘸药液趁热湿敷患处,冷则更换。具有活血止痛、收敛消肿等作用。常用五倍子汤、 苦参汤等。

2、外敷法:将药物敷于患处。具有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祛腐生肌等作用。根据不同病情可选用油膏或散剂,如九华膏、黄连膏、消痔膏(散)、五倍子散等。

3、塞药法:将药物制成栓剂,塞入肛内。具有消肿、止痛、止血作用。如痔疮栓等。

4、挑治法:适用于内痔出血。其机理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促使肿消痛减。常用穴位有肾俞、大肠俞、长强、上髎、中髎、次髎、下髎等,一般挑治1次即可见效,必要时可隔10日再挑治1次。

5、枯痔法:即以药物如枯痔散、灰皂散敷于II、III期脱出肛外的内痔痔核的表面,具有强腐蚀作用,能使痔核干枯坏死,达到痔核脱落痊愈的目的。此法目前已少采用。

典型案例

患者,男,62岁。大便后痔核脱出已5年。近年来逐渐加重,严重时咳嗽、喷嚏均能脱出,需用手推回,纳差,精神萎靡,二便如常,面色无华,舌质淡,脉弱无力。

中医辨证:脾肾两虚,气虚下陷。

治则: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肾固脱。

处方:生黄芪3、白术1、当归1、枳壳1、五味子1、乌梅1、补骨脂1、党参1、升麻1、五倍子1。

每日1剂,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又继续治疗1个疗程,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说明:以上医学观点为专家个人意见,不代表天江药业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