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村听月•8|野村•古月

 莆田长谷 2020-10-27
品读名家美文
陈建平,网名牧云,福建莆田人,初二辍学,连城上山,务过农,打过工,当过记者,通过自学福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获正高职称,现居天马山麓云村小筑听月山房,读书读不深,舞文文不通,聊以自适耳。
野村·古月   
我把天马山麓的书斋号为“牧云草室”。牧云者,天马行空自由放浪也。草室之称,则带有荒野味,泥土香,草根缘,山家乐。两者结合,是冀望以满壁缥缃,营构一种洒脱野逸的心灵小屋。
    
可不是,退隐江湖,复归草野,想读书时读书、要冥想时冥想、该入静时入静,无拘无束,率性而为,何等自在。
    
草室里,让我颇为自得的是,书桌上方挂的那幅剪纸图,她系5年前我赴闽东野游时,在剪纸之乡拓荣县所得。图较简单,仅“黑”与“白”加“天青”三色,黑的是夜色中的树影和田畴,天青色是夜里的天空,白的是清亮的圆月和洒在村道上的月光。就这简单的三色和不简单的构图,勾画出村道的清谧、原野的宁馨、月亮的幽洁、秋夜的辽远......
逢着看书倦怠,我就会起身伫立,独对这幅剪纸神游。瞧,圆月挂树梢,瓦蓝的天空象大海般深邃,此境当是秋宵月圆之夜。树影婆娑,森森错错恍若鬼影,但又疏朗清达,并无威胁之虞,使人想到如果是木精树怪,也该有谦谦君子的风度。树影中有两杈横移,似在随风摇曳,为整幅图添加了微妙的动势,你会感到这是轻风在打扫红尘,梳妆清夜,使人俗虑尽消,心神俱寂。图右露出的一角栅栏,围着的当是村边的菜园瓜棚了,鲜瓜新菜可能四季不断,供奉着农家的自足与闲适。最使人牵挂的是月光映照着的村道,由累累卵石铺就,延伸向不可知的远方。远方有什么呢?是荒山还是海岬,是僻村还是城廓,是草野还是朝堂,是温馨如春的旧家或是大展宏图的官衙,只能凭你去自由发挥想像了!
为给这幅剪纸图命名,我颇费了一番心思。初时想到“乡关”、“昨夜”、“静村”,但太明了,承载不了那么多含蓄的意象信息。后从月桂树梢想起朱熹“耕云钓月碑”中的“钓月”,又觉得太书生气,有牵强做作之嫌。想呵想,还想到“听月观风”、“秋为人清”、“难忘今宵”、“乡路依旧”、“远方的故乡”等,总觉得或是输了一股沧桑感,或是弱了几分人文气。只好舍弃。
    
说实话,过去我对剪纸并不看好,它太刻板太死硬太顽固,欠缺信手拈来的灵气,没有自由挥洒的空间,信息量单调且局限。可这幅谋杀了我不少脑细胞的剪纸意蕴竟然这样丰富,涵意也是如许深邃,理所当然改变了我的看法。她对华夏传统文化纵深度的美学解构,她对中国文人生存状态的隐约把握,确是高妙得紧。一句话,她洞悉儒生士大夫在权力束缚中寻求慰藉的心态,为他们营造出一方流放心灵的幽野天地,仅从这点来看,拓荣剪纸名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有道理!  
仔细推敲,在这幅清素的逸品中,作者好象把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叠加在一起。用心沉入,她的月亮是古典的月亮,季节的月亮,文化的月亮。她的天空是历史的天空,人文的天空,道家的天空。她的树影随风摇曳,窸窸窣窣地细语着,好像要告诉你什么,是要讲述“绿野仙踪”的故事,还是要铺排西游水浒的传奇?她的道路既从过去伸延而来,又通往不知所终的未来,使人浮想联翩,想起人生行旅的艰辛与憧憬、苦难与风流、梦想与光荣。如果让思绪在这条月光之路上游荡,有人可能会想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有人可能会想起“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静对此图,我遥遥远远地陷入回忆,忆起了上山下乡的非常岁月,忆起在闽西连城县宣和公社科南大队的知青生涯;有人把那里称为青春年华的“北大荒”,又有人把之称为磨砺人生的第二故乡。当年,我插队的野村就藏在莽莽苍苍的群山中,一派凋敝景象。村边科里山下有客家的墟场,我被安排在设于墟场的粉干场里干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独自住在墟角的一方土屋里。那里除每周一墟日山民们前来赶集外,其他日子人迹罕至,夜晚独处格外冷清,只有山风、树影、冷月作伴,半夜常可听到附近山头夜枭的嚎叫。凌晨三更爬起加工粉干时,体味的又往往是晓风残月。那村野场景,与剪纸传递的情境十分类似,所不同的是添了两分萧索,加了三分凄凉。
在物质贫乏精神贫困的文革年代,远离乡关的知青们苦中作乐,夜晚经常聚会“天方夜谭”,美其名曰“精神加餐”。有天我到村里的插友处聊天,神神叨叨说了半夜聊斋,深夜沿村道回荒寂的墟场时,乌云遮月,就感到道旁的苦楝树、芭蕉丛鬼影幢幢,藏着不少阴物。摸黑走着,忽然发现村道前有一团圆白的东西,摇摇晃晃导引我前行,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异常诡异。联想到鬼故事,我大气不敢出,吓得浑身汗毛直竖。待到云破月出,这才看清那是只白色的大土狗。野村见“鬼”的印象从此存入记忆。
    
还有一次惊吓发生在雷鸣电闪的子夜,粉干场养的一只公猪受雷声刺激,破栏而出私奔,不知去向。职责所在的我摸黑出门,满墟寻找;墟里找不着,只好大着胆子闯进墟后荒坡的坟场。那是解放前枪毙犯人的地方,野坟零乱荒草凄迷,夜里常有磷火游移。其时雷电交加豪雨倾盆,昏黄的手电筒光只能照见数米远。猛然一个炸雷滚过,震得我心惊肉跳,耳膜嗡嗡作响,闪电的白光中,那只倚着墓碑的公猪惊现眼前!好个黑家伙,挺着三寸长野猪般的白獠牙,浑身湿漉漉的,如从墓穴中爬出的妖魔,显得格外狰狞。由是我的记忆里,加深了野村的印象。
    
也许是沧桑岁月的经历作祟吧,也许是传统血脉中化不开的文人情怀,终于,我把这幅剪纸图定名为“野村.古月”......因为回望中国封建史,无数历经十年寒窗苦读从野村走出的学子儒生,早初都在寻找一条“修身,齐家,平天下”之路,到了后来,未免还要寻找一条淡出官场的“回家”之路,不管他们曾经金榜题名叱咤风云踌躇满志,或是名落孙山落魄潦倒郁郁失志。“野村”往往是他们的起点,也是他们的终点,而古月,则是他们出野或下野的证鉴。
“野村.古月”使我想起陶渊明的《归去来兮》,他咏叹的“云无心以出岫”实是“有心”,“鸟倦飞而知还”才见真章。而在归隐庐山村野后,他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也才能描绘出梦想中的乌托邦——桃花源。“野村.古月”还使我想起稼轩先生的《西江月》,他夜行黄沙道中,见识了“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闻听到了稻花香、蛙声喧,转过溪桥还见到野村的社庙和茅店,于是萌生出寻获归宿时朴素的惊喜。这位以整顿乾坤为已任的热血男儿,最终也不得不“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退隐江西带湖,追怀“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古月照野村,野村望古月,传递的是一种归隐的生活,表达的是一种散淡的心态。 从更深层的意义来说,大凡中国儒生,一旦实现了野村萌生的理想,野村往往又成为另一种理想。由于生存状态的重重负累,他们最终都要借助释道玄学的小径,寻找一个灵魂回归的“精神家园”。野村,正是那个超尘脱俗家园的表征。古月,则是他们放浪林泉的映像。在经过无尽的宦海风涛和人生沧桑后,他们人生的序言和尾声终于在野村,在古月下迭合在了一起。而那条月光之道,正是他们通向隐逸山野的幽梦。
    
或许可以这样说,野村.古月,在时空的交叉点上与中国儒家精神相会,进而结下了数千年姻缘。 
备注
 绿野、平泉、东山分别指名相唐朝裴度、李德裕和东晋谢安隐居之所洛阳午桥绿野堂、洛阳郊外平泉庄和浙江上虞的东山。
延伸悦读

我们来了!【嘉新·诚信联盟】八大品牌巨惠进行中...用品质和诚信为你保家护航

云村听月·3|梦里水乡

封存精彩|邮中呈现中国奥运军团夺金辉煌时刻

因为分享·所以精彩|CK742
点击下方阅读原查看更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