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闽邮人|海因广纳而成其深 —— 访福建知名邮票研究学者宋晓文

 莆田长谷 2020-10-27
情系八闽邮苑
初夏,慕名拜访知名邮票研究学者宋晓文老师,踏进他在省邮协的办公室,大大的书橱,书香弥漫,让人体验一把坐拥书城的幸福感。
作为知名的邮票研究学者,宋晓文还兼任国家级邮展评审员,中华集邮联合会2-5届理事、福建省集邮协会专职副秘书长、邮展委员会主任,学术宣传邮展委员会副主任。他的著作有:《方寸美术六十年》、《新中国画家与邮票》、《中国邮票鉴赏》等,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赞曰:“宋晓文先生是一位对邮票钟情一生的集邮家。”
天赋异禀早成名
家传渊源
福州台江三保李家,世代书香,少年宋晓文在这样的世家里成长,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养成谦谦的君子之风。外公李毓纯是解放前成立的“福州邮票研究会”第一批会员,拥有众多的解放前后盖有邮戳的珍邮,其中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候,一枚中国最大的大方联纪念邮戳分外珍贵。

少年晓文,特别得大舅舅的宠爱,大舅舅酷爱绘画,他把自己最钟情的绘画艺术传授给晓文,郑重其事地在一本画册中题字相赠:“希望你成为一名人民的画家”;

1977年,恢复高考,在三明永安插队的晓文带着大舅舅的殷切希望,投考省内唯一有绘画专业的院校福建师大艺术系美术专业,却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的角逐中铩羽而归。懂得灵活应变的晓文立马调转方向,顺利考取三明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带着对绘画艺术那种失之交臂的遗憾,晓文一直在思索、探寻,如何才能找到一条绘画与集邮相互交集的平衡与交融?那年,他才17岁。

立足以新中国邮票创作艺术为经线,按邮票作者(包括原稿作者、题词篆刻者、设计者、雕刻者)为纬线,宋晓文立志于探讨作者的生平简历、绘画艺术和邮票创作过程来进行集邮研究。除了对画家持有的仰慕之情,更为保存一份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宋晓文鼓足勇气给画家们写信,求取题词签名、并请介绍创作经历和提供创作邮票原稿的史料。没想到,不管是画坛崭露头角的新秀,还是久负盛名的大师,他们都一一回信。刘海粟、吴作人、黄永玉、关山月、张仃、田世光等名家,不仅认真地在收到的邮品上签字盖章、还有亲笔画稿、书法作品相赠。最令晓文感动的是:中国人物画大师蒋兆和先生,耄耋高龄时,在他的李时珍邮票上题诗相赠:渔夫农夫亦我师,深山采药问樵时,真知灼见岂空论,本草重修谁笑痴”。

晓文感叹道:“我觉得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这些老艺术家们不仅画艺精湛,更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对艺术有着执著的追求。吴作人的夫人萧淑芳,收到晓文的来信,想要收集吴作人先生的闲章时,毫无推托之词,她颤巍巍的双手找出晓文想要的几枚闲章,工工整整地盖在晓文寄去的明信片上,因为双手不听使唤,印章盖糊了、歪了,她擦拭干净,重新来过。

在与画家们交集的同时,晓文还悉心收集与邮票原稿画家有关的各种资料:邮刊上对邮票的评价、原稿画家的艺术经验谈,进而是各种报刊中有关画家生平活动的介绍文字,日积月累,晓文辑录了三大巨册。1982年,晓文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福建省集邮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1986年参加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集邮联最年轻的理事。

源于兴趣和爱好的驱使,更因为敬佩画家们的崇高境界,晓文决定为画家们立传。在画家们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下、编辑部及福州朋友们的倾力相助下,1988年,一本反映画家艺术风格、特点和发展历程的书面世了。该书内容精粹、语言精练、具有学术性与史料价值,是福建省第一部集邮专著。著名邮票设计家刘硕仁先生在序中说这本书:“对集邮者和美术爱好者都将是一件难得的‘礼物’。”

 1988年12月6日,晓文的《新中国画家和邮票》在福州举办了首发式,新华社为此发了电讯稿。与书配套的《新中国画家与邮票专题展》也同时开展。展品精彩纷呈地再现了黄永玉、吴作人、徐悲鸿、齐白石、范曾等51位著名画家设计的邮票和代表性画稿,还有他们的签字、题字、题诗、信件,珍贵且厚重。现场人头攒动,来自美术界和集邮界的好评如潮。次年,此书再版,依然供不应求,同年10月,中华全国集邮展览89“北京”集邮文献级竞赛中荣获镀银奖。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晓文与台湾邮友就互动频繁。当时,宋晓文在南平工作,正极力推动“百城版”邮票的研究。何谓“百城版”邮票?即中国在抗日的最艰难时期,邮票印务被阻滞,邮政总局另辟蹊径,百城印务局由福州迁到南平,以香港中华版孙中山像邮票之图案为蓝本,承印邮票的责任。

为了推动“百城版”的研究,宋晓文与南平集邮同仁邀请台湾俞兆年先生和黄百城的儿子回到南平,参加 “闽台集邮文化交流——百城版邮票学术研讨会”,经过慎重而热烈的讨论,一直以来扑朔迷离和难以决断的历史遗留得到解决。
调研莆田长谷邮友之家
投身邮协倾全力
回归省城
1997年,晓文调入省邮协秘书处工作。在抓好全省集邮的同时,他认为,福州邮协的工作代表省邮协的水平和荣誉,因此,积极融入福州的“师大集邮者沙龙”、基层集邮发展等活动,与同好们畅谈人生、邮票和收藏,每次活动,集邮者都会介绍一套邮票及其蕴含的历史故事,有时候则由主持人介绍一组与福州有关的邮戳。这是一种文化的碰撞,晓文与集邮者们一起弘扬文化,传承历史,也因此开阔了视野;通过调研、沟通,他倾听来自基层集邮者的呼声,更好地为集邮者服务。

福州市集邮协会成立二十周年,晓文投身于这场纪念活动,精心策划一场“邮票画展展福州风采”。此展是福建集邮界与美术界的一件盛事,福州的集邮爱好者纷涌而至,反响甚佳,时任省委副书记黄瑞霖亲自宴请了画家,评价:“这是在福州举办的、达到国家美术水平的展览。”

另一场为福州人津津乐道的跨界联展,轰动全国。因着税票与邮票是一对“姊妹花”,中国第一套红印花邮票就是税票,在中国历史上,税票和邮票曾是共用的,传为美谈。晓文游说省税务部门联手举办一场连接海峡两岸、港、澳四地的“税票邮票展览”。为了能够顺利开展,晓文多方联络、协调,使港、澳、台参展人员和展品能够顺利入关。税务局把这场活动当作税务宣传月的第一天来办,分外重视。中央电视台也千里迢迢而来播报新闻。

为了集邮之花开遍八闽大地,晓文为集邮者搭建了一个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广阔平台。策划了全省民间集邮组织,首先成立八闽专题邮会,长乐的罗道光脱颖而出,成为专题集邮的领头雁;继而成立驿缘邮会,市集邮协会副秘书长林啸天成为福建邮票拍卖独树一帜的人物。这些民间邮会,收罗散落在福州各单位部门的集邮爱好者,为他们提供活动的平台,展示他们的成果与风采。事实证明,这些人已然成了集邮界一股中坚力量。如今,挂靠在南平的专题邮会、厦门的生肖和航天邮会、莆田的文献邮会、福州的驿缘和极限邮会,越来越红火,集邮爱好者们搭乘着盛世巨轮,扬帆起航。

集邮需要传承,需要后备力量,为了培养青少年对集邮的爱好和兴趣,晓文从2002年开始,每年都到省教育厅申请活动合作。十几年来,省邮协指导各地创建“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其中有17所获国家级称号。集邮融进校园,把弘扬民族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这些示范基地设立的中小学集邮校本课程让学生认知世界、增长知识、提升了他们的道德素养。

在指导青少年活动中,晓文感受到集邮育人的成果:有个美国老太太写信给福建的一所小学,她说:“我在母亲的熏陶下,从小非常喜好集邮,现在我也老了,能看到你们在培养这些天真无邪的小朋友,倍感欣慰。集邮可以使每个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这句质朴的、中肯的评价让晓文深有感触:对孩子们集邮兴趣和爱好的培养,不单是集邮事业使然,更是教育工作者培养孩子的职责,因为集邮,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鉴赏、培养了道德素养,进而成为有理想、有追求的高尚的人。

为了配合一些重大的中心工作,2014年,晓文首次主持编纂《邮票上的福建》这本书,?这是用邮艺描摹福建历史人文的长卷,让读者足不出户欣赏福建的山山水水,领略厚重的历史文化与人文情怀。此书面世后,得到了诸多赞誉,一举获得第16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文献类大银奖。10月12日,该书经省委宣传部等八个单位联袂推荐确定为福建省第八届“书香八闽”全民读书月活动百种优秀读物;10月17日,又荣获第八届华东地区书籍装帧设计双年展封面设计二等奖,畅销2万余册。

近年,作为主编,晓文带领一个写作班子,佳作迭出:《邮票上的中国体育》于2015年作为青运会的指定礼物敬献嘉宾;《邮票上的人民军队》也已经截稿,而《邮票上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个具有开创性的创作也接近尾声,晓文认为:“编书工作很是艰辛,不足为外人道也,酸甜苦辣都有。一个个困难就像摆在面前的一座座大山,每次跨越都会有巨大的成就感”。
会见莆田长谷自媒体团队
闽台交流启新篇
参展佳作
宋晓文的眼光独到而深远,他不仅仅关注绘画与邮票,还注意到绘画、摄影等艺术与邮票的千丝万缕关系。 

2015年,为纪念抗战70周年,晓文制作了“抗战选题邮票设计艺术”,赢得好评,轰动一时。我一页页翻阅这套展品,熟悉或不熟悉的影像映入眼帘,有精工细作的素描作品,风格浓郁;有用疏放的笔意画成的人物肖像,名家签字和印章。其中,闻名于世的“白求恩在抢救伤员”的摄影图片,是著名的战地记者吴印咸拍摄的珍贵镜头。

这组带着历史信息的展品,由“白求恩在抢救伤员”的原稿照片为主,左右分别是白求恩肖像邮票和“白求恩在抢救伤员”为底本制作的邮票,另外还有一张贴有白求恩邮票的明信片,上面龙飞凤舞地签着“吴印咸”的大名和一枚印章。

上世纪80年代,当晓文用恳切的语气求取“白求恩在抢救伤员”的原稿,问询创作经过和理念时,已是八十高龄的吴老出于对年轻集邮家的关爱和支持,亲笔回信,回答了自己如何在战火纷飞中为白求恩留下这一经典作品。

30多年来,晓文致力于海峡两岸古画邮票的收集,从大陆到台湾的古画邮品几乎被他一网打尽,可美中不足的是,台湾一组12张的“十二月令图”却无缘得之,成为晓文《中国古典绘画》专题的遗憾。常言道:“命里有时终须有”,终究是“得来全不费工夫”,晓文的女婿是台湾同胞,得知岳丈痴迷于集邮,便送了几套台湾古画邮品作为见面礼,其中竟有晓文朝思暮想的“十二月令图”。

《中国古典绘画》专题邮集因此集大成,分成七个章节,有岩画、帛画、壁画、卷轴画、扇面画、木刻版画和瓷器画。岩画是石刻文化,粗犷、古朴,富有生命力;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在帛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反映了汉代人的信仰和人文思想。这套古色古香、独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点的邮册,从远古传来的气息苍茫凝重,让人爱不释手。

晓文还有个心愿,就是让这些“古典绘画”公之于众,让所有的集邮爱好者都来分享自己的快乐,并让它插上和平的翅膀,飞越海峡两岸。
向莆田长谷小编赠送著作
原载《炎黄纵横》2016年8月刊
方寸美术六十年
钜著分享
作者签钤本,量少精品,手慢无……
延伸悦读

宋晓文的邮票艺术人生

八闽邮人|挖掘历史   触摸历史——福建邮学家方友德二三事

八闽邮人|极限集邮名家沈丹昆

因为分享
所以精彩
CK768
点击下方阅读原查看更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