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特稿︱王蒙的人生活法

 莆田长谷 2020-10-27

初夏,收到王蒙老师的亲笔签赠《一辈子的活法》。读罢让我感动不已。王蒙的一生概括起来有五种色彩:由青涩到发红,忽然又落入黑暗深渊之中,随着春风骀荡,大紫起来,而当如日中天之时,却又出人意外地辞去部长职务,回归清澈平淡的生活。

革命情怀

王蒙出身书香之家,祖父王章峰是清末具有革新意识的康梁改革派一员,父亲王锦第是个留日学者,却也是个不懂得如何生活,不懂得如何经营家庭的男人。上世纪40年代,在日渐贫穷的困顿中,少年王蒙遇上了他的领路人———李新,充满智慧的李新让王蒙有着醍醐灌顶和拨云见日的感觉。当李新回到解放区,王蒙就一心一意追随地下共产党员何平走上革命的道路,在何平的熏陶下,少年王蒙是那样热爱苏联;又由于热爱共产党,他14岁就加入地下党,解放初,16岁的青涩少年就被任命为北京市共青团区委副书记。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少年王蒙如饥似渴地汲取革命新思想新观念,在飞扬的青春中,诗情洋溢,他拒绝冗长与空洞的官样文章,终于选择了文学这条崎岖的道路,他要为文学献身、用文学来革命,用文学来书写美丽的人生。

才华横溢的青年王蒙初露锋芒,写出《青春万岁》的小说,受到文艺界的高度评价,他开始走红。就在此时,他的作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却掀起了轩然大波,让年轻的王蒙一下子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但他自己丝毫没有感觉到这里面的风波诡谲。看着铅字里频频出现自己的名字,他是那么自得,王蒙喜欢出名,喜欢成为别人注意的中心。正如王蒙以后的回忆所说的:“轻易胜利的里面,会蕴藏着什么危险,什么后患呢?天下诸事,有一正就有一反,有一顺就有一逆……”。真真是这样的,还沉浸在新婚的喜悦里,全国的反右运动已经开展起来了,在等待处理的时候,王蒙被派遣去劳动改造,他是顺从的、因为他已默默不语,能够明哲自保就是最好的结局,频频传来难友的噩耗让他“没有心软心疼的余地,只有照顾好自身,才不至于跌入更凶更险的深渊。” 

和人民在一起

历经多年苦难,王蒙终于在1962年摘掉“右派”帽子,此时,他决定去新疆。在新疆,王蒙和新疆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他住在公社社员阿卜都热合满·努尔家中,成了其中的一员,相处融洽。在不满四平方米的小小厢房里,王蒙适应了房子中牛皮的怪味儿,习惯了维吾尔人的生活。房东大娘的外孙女拉依赫曼虽然只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却有模有样地做起了王蒙的维吾尔语老师,她耐心地、不厌其烦地教王蒙,没有年龄的界限和代沟。每逢王蒙的妻子崔瑞芳从北京去看望王蒙时,房东赫里倩姆就会兴奋地爬到树上摘果子给崔瑞芳尝鲜。玛依努尔喜欢读书,王蒙经常拿来书和玛依努尔姐妹家的藏书交换阅读,建立友谊;年轻人见到王蒙就亲切地叫“大队长哥”。那是信任,是接纳,是深情厚谊,是无法替代的爱。

和少数民族打成一片,让王蒙如鱼得水,无论是红白喜事,他都是新疆人民的座上宾,王蒙尊重他们的宗教和礼节,深得新疆人民的心。1969年春,王蒙的单位自治区文联成立了大联委,大联委通知巴彦岱公社,要扣发王蒙的工资和存款,可是公社革委会的人用鲜明的态度保护了王蒙,因为他们知道,王蒙没有不良的表现和记录,他们不会无缘无故地去伤害一个好人,所以拒绝执行文联大联委的有关命令;当王蒙试探着想要回到乌鲁木齐时,巴彦岱的大队党支部书记阿西穆·玉素甫劝慰道:“唉!老王,你是个好人。你到乌鲁木齐,好,就待下,不怎样,就回来。那边如果不需要你,我们需要你;那边如果没有你的户口,我们给你上户口;那边如果没有地方安家,我们给你宅基地,派人给你盖几间大房子。咱们还要修果园,我们这儿可以接收你,老王,请放心。”贴心的话语怎不令人感动?

当王蒙以后重访新疆见到往日亲朋好友的时候,大家都老泪纵横,感慨万千。王蒙和新疆人民的水乳交融般的关系,是从骨子里的渗透,就像王蒙自己说的:“一类东西是从一只耳朵里听进去,又从另一只耳朵里飞走了;还有一类东西是从耳朵里听进去,从此融进了血液,再也忘不了的。”不仅是语言,还有灵魂,所以,王蒙一直把新疆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亲切亲近,就像生于斯长于斯,再也无法从生命中割舍。

人生坦途

形势悄悄在好转,王蒙也随之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二个春天,正如他自己所说:“真真又是一次解放”。王蒙积极进取的心得到了全面的释放,他心系中国的社会,仍然壮心不已。这个时期是王蒙创作大丰收的黄金期,他压抑了20年的才华喷薄而出。他的中短篇小说《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春之声》、《蝴蝶》、《相见时难》等几十部获全国性大奖,他的作品被译成英、俄、德、意、西班牙、韩国等二十几个国家的文字,有广泛的国际声誉,曾荣获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和日本创作学会“和平文化奖”。

1986年,王蒙担任《人民文学》主编和中国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接着,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并任国家文化部长。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中国文人可贵的品质,王蒙耕耘着希望,一边承担起兼济天下的大任,他愿意尽自己力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吉林诗人曲有源不是“危险分子”,不是“大恶”之人,然而,牢狱之灾却让家庭陷入困境。经过一番了解,王蒙解救了他,时间证明,王蒙的做法是对的。

王蒙为人宽容,时刻与人为善。王蒙一边为同行们的无意冒犯领导说好话,一边劝慰领导,无需为一些小事大动肝火。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王蒙努力摆脱人与人之间的狭隘关系,用理性和善意构建与维护和谐气氛。在中国文化部长的任上,王蒙用开放的心态坚持文化领域的改革。大气磅礴的中国艺术节就始于王蒙的首创,使中国文艺更加繁荣

王蒙的事业正在如日中天的时候,却出人意料,毅然请辞,回到书桌旁,回到他的生命本色。王蒙谦逊地说:“我对部长的工作缺少足够的投入与献身精神,缺少对部长的工作以身相许、以命相托的责任感,我自以为在服役,反正我要回到写字台前,写我的作品。这对于信赖和支持我的上下左右同志同事,都是一种辜负,是一种对不住。”

没有当官了,王蒙却潜心于唐朝诗人李商隐和“红学”的研究,他立论新颖,成了大学生们的知音。当他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儒、道的古典哲学研究之后,收获颇丰。王蒙笔耕不辍,他不倦地探索和创新,成了当代文坛上充满活力的常青树。

相约金婚

王蒙的青春热血伴随着他19岁的初恋如火如荼。他们新婚没多久,王蒙就成了“右派”,妻子崔瑞芳选择了和王蒙同甘共苦,她不顾亲人的压力,前往王蒙劳动的地方看望王蒙。可是王蒙却有点怯懦,这怯懦里包含着爱,他不愿让妻子担心,宁愿独自默默忍受着一切。在乡下劳动,休假两三天的日子是那样短暂,又往往由于没有事先约定,和妻子总是在时间上交错。因此,王蒙总是做梦找不到妻子,这一细节也被王蒙记录在短篇小说《我又梦见你》中,那是他们共同的回忆,是王蒙爱的见证。虽然备受打击,但家庭的温暖,爱的滋润让王蒙有活下去的坚定信念,思想不至于崩溃、被击垮。

夫唱妇随是那么美好,妻子崔瑞芳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会尊重王蒙的选择,去新疆,她毫不迟疑地追随王蒙。原因很简单,只要能够和王蒙一起相聚在新疆,那就是最大的幸福。

王蒙去新疆“五七”干校的时候,和妻子挥手告别。此时,王蒙在心中许诺:“我这一生至少有一件事要做到,要对得起瑞芳,要尽可能地给她带来快乐与荣光而不是相反。”随着王蒙地位的提升,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衣香鬓影对王蒙来说并不是稀罕事,可是无论走到哪里,王蒙总是和妻子瑞芳相依相伴,不离不弃。王蒙的家庭是模范家庭,夫妻是模范夫妻。大家都在说王蒙是没有绯闻的名人,尊重自己、尊重别人,更尊重患难与共的爱妻。王蒙实践了自己的承诺,他的一生只爱着一个女人,那就是崔瑞芳。

写意人生

王蒙是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保持着一颗平常心过着一行小诗、一杯清茶、一首小曲的写意生活。喝着自己磨的豆浆,感觉精力倍增。去买炸油饼,和左邻右舍寒暄笑谈,去市场买菜,钓鱼睡觉。

王蒙心地善良,爱惜生命。在伊犁,王蒙摩拳擦掌地要宰杀土鸡,临了却还是下不了手;王蒙爱猫,无论多么忙碌,操心猫的饥寒温饱是王蒙最在意的一件事。即便是寒风透骨的冬天,没了猫粮,王蒙也会出门去买。夜半猫叫,王蒙辗转不安。若是猫儿病了,王蒙更是像个兽医似的,精心呵护,用心调理,直到猫儿大病痊愈。

充满爱心的人,不仅泽及鸟兽,也泽及花草树木,在朋友的引领下,王蒙在山清水秀的北京平谷山村买了一座农家小院,这里空气清新,满山的柿子、山楂、板栗、梨,好似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在自家的小院里,王蒙种下一片草莓,又移来两株梨树、黄杨、香椿、杏树、小核桃树。王蒙像经验丰富的果农,为树木嫁接。

白天王蒙会和妻子瑞芳拿着长竿打核桃解馋,晚上倾听鸟鸣虫叫的欢畅。可以咬文嚼字,也可以吟哦冥思,可以手握诗书,也可以除草种菜。多么悠闲的诗意般的田园生活。

在微博上,我看到一张照片,王蒙紧紧牵着妻子瑞芳的手踏着青石过河,王蒙是一副风风火火的阔步前行,瑞芳低着头,几分娇羞,小心翼翼。照片底下写着:“他们加起来155岁”,多么感动人心的画面,那是岁月累积起来的厚重与深情,祝福王蒙和瑞芳,患难中的真情永远地走下去。

王蒙和作者在一起

小编这么拼

记得关注哦

真爱和鼓励

打赏是美德

延伸悦读

莆阳诗群·27|黄益群的诗·永泰乡村行

莆阳诗群·27|黄益群的词

莆阳诗群·27|黄益群的诗

征求助印︱放笔但写骨与魂——黄益群人物传记选

 因为分享·所以精彩  CK1304

接触真诚

同享丰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