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乐欣赏——《月亮代表我的心》

 乡愁里的福州 2020-10-28


月亮代表我的心

作者:孟丰敏

立秋了,这月亮,一年行尽银河长天,可曾寻见离人?凭空地画着圆弧线,交代着这一年的苦苦思念,走遍一座江南、一段春水,终究人间梦里寻遍,不见离人踪影。到了八月十五,那满满一轮清透的圆里是相思泪,是秋眼,还是化蝶如诗的梦?可否代表一颗惆怅销魂的心,诉说一段深深的千古痴情: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你去想一想,你去看一看,月亮代表我的心。轻轻的一个吻,已经代表我的心,深深的一段情,叫我思念到如今。

这首歌曲,先作曲后填词。词、曲完美地融为一体,在我心中,似乎已没有第二首可以如此经典得完美了。那首经典英文歌曲《moon river》虽然也是词曲合作一流的作品,但是从含义概括性上看,我们的这首更胜一筹,从此开启了国人表白的新方式。原来“我爱你”的爱情表白竟可以如此含蓄美妙。有些人确有不知之处,中国人自古表白爱情便是如此委婉的。日本文化受中国影响,据说他们的表白时也是如此的。一位先生想对一位女士表白,便请她出来赏月,对她说:这月色真美呀。兰心蕙质的女性很快心领神会了,含羞微笑、低头不语。然后,两人便只是随便交谈,并不再围绕这情爱说个不尽。这就是古典爱情的纯净、美好。欧阳修在他的词作《玉楼春》里这样说: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千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可见自古以来爱情与月亮便有说不完、扯不尽的故事,更有藕断丝连的无尽缠绵,大有此恨绵绵无绝期、海枯石烂的意味。那便是说,这爱到恨了,也不和你分开。中国的古典爱情在宋词里真是写尽写绝了,多少女子、妇人的情爱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但竟也没有一句话可以像《月亮代表我的心》这样高度概括。可见台湾词作家孙仪的词是千古难得了。也由此可见,一首好词和一首好诗一般:梦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的,一个转身,或许你便可发现,可这转身却需千年的功力和一点顿悟的慧心。

词又与诗不同,只一两句话就要叫人瞬间听懂且深入人心,这实在是难。因为词是听觉艺术,而诗是视觉艺术。词是听的,一首歌曲时间有限,很快就要听懂并产生共鸣,这样的艺术是多么高技巧的呀!诗则可以反复读了揣摩、思考、玩味,再慢慢寻味出一种别致。歌词是音乐和文学属性并重的文体,若拿去音乐的属性,只剩文学的属性,如宋词般慢慢品味,不能唱了,就也不是词了,只是诗的另一种文体罢了。所以,能称作词的首先是歌,是听的。寻遍上下五千年,一首耐听又易懂、传唱度高,且一句入心即化的爱情歌词,在我心中便只有《月亮代表我的心》。 


写一个故事,总是你读了前面的精彩,忽然帘幕一撩,却从里面款款而出一位绝代佳人,叫你看愣了眼,目不转睛,仿佛心魂都被勾去了。我这里要拉出来的不是一位佳人,而是一位老先生。他不是这歌词的作者孙仪,而是曲作者翁清溪先生。自然孙仪先生对这首歌曲的贡献似乎还大于曲作者了,没有这词,这首旋律的流传还是有限的。但是上面已将这首词的功劳大大地夸了一遍,而孙仪先生自身故事太少了,只听说他写词吃苦不少,甚至在2011年为了拿回《月亮代表我的心》的著作权,和唱片公司打官司,最后胜诉了。读者便由此可知一个作词人的辛苦。自己的原创作品因为知名度高了,就会莫名其妙成了别人的作品,连人带名一起被抹去了,多叫人心酸呀。所以,请读者看到这里,一定记得,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是谁。词作者是孙仪,这或许是笔名,因为真名并没有特别说明,但至少我们知道他是台湾的孙仪先生。


现在就要正式介绍曲作者翁清溪先生了。翁大师,我愿意这样恭敬地称呼他。他的笔名是汤尼,所以在他的很多作品里,你会发现作曲是汤尼,编曲是翁清溪。其实作曲、编曲都是他。我对他的经历了解,也是通过百度百科的介绍,所以只能摘抄一段关于他的介绍给大家了解:

 

翁清溪先生1936年出生,2012年8月去世。一个台湾音乐史上不可磨灭的名字。享年77岁的翁老师,被誉为乐坛的「幕后金手指」及「60年代群星会时期的音乐教父」。打从60年代起,只要是被翁清溪相中的歌手,在他的量身打造之下,没有一个红不了的。

他是一位无师自通的音乐传奇人物,小提琴、黑管、萨克斯风、口琴、吉他、钢琴等多种乐器,都是透过自修而会演奏。他崛起于美军驻台时期的乐团演奏,23岁时便进入美军俱乐部演唱,28岁自组Tony大乐队,1971年更筹组华视乐团担任团长暨指挥,从无师自通逐渐成为音乐事业蓬勃的大师。

翁大师的很多作品都是先作曲后填词的,所以我在很多文章中都会特别地强调好歌曲最好是先作曲。这样旋律不会受到词的约束,可以自由驰骋。旋律有了自己的主题和情感线路后,经验丰富的词作家根据这个框架来填词,一样可以创作出好作品,比如《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

很多流行音乐界的作曲家都是自学成才的,比如鼎鼎大名的罗大佑也是自学成才,国内最早期写《义勇军进行曲》的聂耳亦然。聂耳当时创作这首歌曲一半,跑去日本进修音乐,在日本创作完成了这首歌曲再寄回来。翁大师也如此,他曾前后三次出国音乐深造,最早期是到欧洲学习古典的管弦技法,第二次是1973年进入波士顿百克里音乐院进修爵士乐,之后回国筹组台视大乐队同样担任团长,并进入电影圈担任电影作曲,参与「小城故事」、「原乡人」等电影配乐的工作,赢得多项国际配乐大奖,1985年年届50岁的他,第三度赴美是他断然在事业高峰期前往进入南加大研读电影配乐。一位真正热爱音乐的作曲者一定会痴迷地在音乐大海中不断地练习更高超的技艺,从而为攀越更高的巅峰做准备。


因而,我一直不喜欢说艺术创作者有业余和专业之别,而是职业与非职业之分。且艺术的学习,更不能说科班出身就是专业的,否则便是业余的。比如翁大师没去学校学习就能创作便是天赋使然,去国外进修只是为了学习更高的艺术表达技巧而已,和同行进行比较,了解更时尚的风格潮流,而好作品并非具备了这些技能就可以成功的。比如我们国内写作《梁祝》的作曲者何占豪也是无师自通学会创作的。他的第一首原创作品就是《梁祝》,创作当时他刚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想跟老师学习作曲而不得其门而入,所以就奋力创作了这首《梁祝》,想靠这首歌曲来赢得老师的青睐,从而获得上作曲课的机会。谁知,这竟是一首石破惊天的不朽名曲,已超过了老师们的作曲水平。

其实,创作对于任何人都没有门槛,只要你有心钻研学习,全力以赴去创作,总有收获的。只是作品有高低优劣之别,可这也不是学校教育的结果,也是个人天赋才能之差别,那便要问询你的先人了。你先人中若有人从事这职业,哪怕是爱好,大约你便有这样的才能基因。

如果有人问我,音乐欣赏的第一步和关键是什么?我想强调,音乐是人类情感的再现、重复,听音乐就是感受情感的丰富性,所以旋律起伏得越大,体现的喜怒哀乐情绪越丰富,越吸引人。这就好像听故事,你不知道下一段情绪是什么,充满好奇,而旋律高低起伏不平,带着你感受恋爱一般,真是非常迷人。而歌词是要演唱和聆听的,不是用来看和思考的,所以作词者写词要简洁易懂易唱,才能迅速打动人心。

写出如此动人音乐的作曲家们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说实话,能创作出优秀旋律的作曲家、音乐人,情感绝对比其它类别的艺术家更丰富,所以某些作曲家是貌似疯子的人,也是脾气暴躁的家伙。即使他看起来温文尔雅,其实隐藏着太多的情绪需要发泄,如果发泄不出来,他们必定会暴风骤雨般得狂躁,比如贝多芬。作曲是情绪的宣泄,使人愉快轻松,可治愈抑郁症,可见音乐是多么正能量的艺术。

如果您遇到一位作曲家,请不要吝啬您的溢美之词,尽力赞美他吧。他也许瞬间就冒出灵感,立即为您唱出一首动心一生的难忘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

本文发表于2016年1月《海峡瞭望》杂志 

本文摘自音乐散文集《台湾音乐往事》。

作者简介:

孟丰敏,笔名璎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州市作协副秘书长,词曲创作人。出版《约你开花》、《流翠烟台山》、《台湾音乐往事》、《奇幻之旅》、《美禅》等书籍;

音乐代表作《我在福州等着你》、《诗意榕城》、《卡遛福州》、《秋在云上》、《玫瑰红颜》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