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州古厝:李纲之松风堂

 乡愁里的福州 2020-10-28

天宁晓钟对松风

文:孟丰敏

仓山区的“烟台山”在宋元明三朝皆名称“天宁山”。天宁山上有一座天宁寺。天宁寺古来适于诗人画家吟诗作画,在青天下淡描几笔群山,引几只翠鸟,一座隐蔽于茂林修竹间的山寺和闲看江边风光的山僧,便令人恍惚入画梦中。查询古人诗句可知,天宁寺内曾有双江台、明极堂、宝华堂、松风堂、藏六庵、山房、宝塔、松林、竹林、荔枝园。寺内堂屋坐南朝北,盛暑之时,闽江清风徐徐吹来,凉爽宜居。天宁寺东麓乃梅岭,冬日雪晴梅花繁盛时节,远近游人来赏梅,于梅丛中可闻天宁禅钟声声,颇有出世隐逸之仙意,因此得两风景名胜“天宁晓钟”、“梅岭冬晴”。

天宁晓钟大名鼎鼎,吸引了不少名人如朱熹父子、陆游等。朱熹之父朱松来天宁访僧不遇,便赋诗道:“此心浑似片云飞”而后竟安睡寺僧竹榻上。对比天宁晓钟,寺内松风堂更负盛名,有一段不能不说的故事。《舆地纪胜》卷百二十八景物下记载:“松风堂,在报恩光孝寺,李丞相纲寓居于此,青松千盖,日影不到,榜曰‘松风堂’。”两宋之际的抗金名臣李纲,为何会寓居松风堂呢?宋高宗赵构即位后一心偏安享乐,并不想救回宋徽宗和宋钦宗。李纲却想整军备战抗金,因此得罪宋高宗而被罢相。

此后,李纲一直遭小人诬陷,贬谪到海南、江西等地,更回到祖籍地邵武隐居。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正月底,李纲携全家乘舟沿闽江迁居福州。当年三月中旬,他们抵达福州时先寓居在福州新店的安国寺内。

当年六月底,李纲带着家人又迁往天宁山的天宁寺内居住。李纲自然也十分青睐“晓钟”响起的天宁山。山上树木茂密、人烟稀少。天宁寺巍峨耸立山间,面朝闽江、波光入户,晴天墙上可见水光流动,冬日雪谷幽芳、江梅争春山间诗僧有高致,如此隐逸画面,难怪李纲以为在此隐居是件好事,喧嚣复杂的人间难得几时清静呀。

李纲便在天宁寺里筑松风堂,打算在此隐居苦读、采药终老,并为天宁寺和松风堂赋诗多首,如《题留天宁明极堂》、《松风堂长篇》、《中秋月色佳酌饮天宁寺宝华堂》、《所居天宁寺,方丈后有阁提花数株,连日盛开,玉雪可爱,恨怅然有怀》、《天宁路上初见梅花》。

《松风堂长篇》中,李纲说这里群山环绕,云物增奇峰,旅泊不求安,少憩南台宫,便这样住下了。他在松风堂屋前植修竹,屋后挖渠通清流。青霞皎月中,他沉浸于灵丹秘诀妙理的学术探寻中,闲暇时则灌溉寺内的荔枝园,不喜欢城市里“时来车马踪”,所以“逝将选幽僻”,觉得天宁山上“风月应更好,清欢永相同”。

李纲在天宁寺内住了三年。1132年,松风堂刚建成,李纲即受命湖广宣抚使造战舰募水军,前往长沙。1133年和1138年,他两次回到福州,都返回松风堂小住。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日上元节,57岁的李纲在福州溘然长逝,后葬于福州怀安县桐口大家山之原,赠少师,谥忠定。

明朝来松风堂怀古的诗人特别多。有位诗人坐在松风堂里道:“天风满榻坐参禅,上有松声下有泉。”可知松风堂得名正因为靠近松林,松林下有流泉绕过松风堂。

闽剧儒林始祖、明朝闽中十才子之首的曹学佺来梅坞赏梅时,也曾到天宁寺寻古迹,写了一首《过松风堂》:

昔时词客会,只恨不能从。

今日高斋下,萧然对古松。

月明两三影,风入数千重。

即此可忘世,何须云外峰。

曹学佺自然知道松风堂乃李纲所建,所以第一句诗里说只恨自己生得晚,不能与李纲以诗相会于此,第二句感叹自己今日独自伫立这松风堂高高的屋宇下,萧然望着古松怀想李纲。此后,曹学佺为方便端午在此悼念李纲,捐资修缮天宁寺和松风堂。而他如何能想到,其晚年竟和李纲一样遭遇国亡家恨的事。

明隆武二年(1646年),曹学佺因年迈不能跟随隆武帝亲征收复失地,便捐银万两资助。同年八月,隆武帝亲征失败。清军于当年进入福建,郑芝龙降清,隆武帝在逃亡汀州的途中被俘,绝食而死。九月十七日,清军攻陷福州,次日,曹学佺香汤沐浴、整顿衣冠,在西峰里家中自缢殉国,死前留下绝命联:“生前单管笔,死后一条绳。”

明朝诗人梁克著到天宁寺来时说是拜访云林中的“梵王宫”,看了松风堂后忽发感慨说:“干戈满眼当年恨,民物皆春此日逢。”崇祯年间,侯官县的官府学生林葸写了一首诗《同陈卫公过天宁寺看梅宿藏六庵》说:“古刹曾经劫火残,独留一室一旃檀。梅开几树空江冷,鸦乱疏林落日寒。”可知那时的天宁寺遭火灾,只剩下一个房间。旃檀也就是檀香,香盈禅室,使人怀念附近梅岭的梅林。所以,清朝著名诗人黄任感慨道:“黄叶南朝地,松风不可寻。双江兴废眼,一榻古今心。”

虽说黄任是怀念李纲而发感慨说松风不可寻,但崇祯的一场火宅,松林、松风堂、双江台皆遭火灾烧毁。黄任当然为此深感遗憾,但来天宁寺并非为了怀古。他和主持芥衲是挚友。芥衲九十岁时,黄任来寻芥衲说禅论道,但芥衲不在,他心情十分落寞,才写了这首诗。

黄任说双江台兴废眼,乃因清康熙年间,双江台重新修造,诗人叶继荣曾于七夕之夜于双江台宴集诗友,当时此地风光依然旖旎迷人。可惜松风堂没有恢复旧观,端午节时却成了仓山白龙江边百姓观龙舟竞渡的最佳观景点。当时有诗人谢士骥感慨说:“屈原才死李纲亡,此地此时俱断肠。对酒强禁怀古泪,碧栏丹荔又斜阳。”可知清朝文人将李纲比作屈原,并在松风堂内一同悼念。

清末时,松风堂又是如何光景呢?据福州文史作家齐上志先生回忆,其祖父的兄长供职于英国驻福州领事馆,因工作表现良好,得领事关照,安排居住于天宁寺的松风堂内,便把齐上志祖父一家人也一起迁往同住。1931年秋天,齐上志父母结婚时,便站在松风堂前合影留念。齐上志与兄弟姐妹便出生、成长于松风堂内。

民国时,天宁寺内的部分殿堂建筑被改建为天安小学,使寺庙转身成为幽雅静谧的校园环境,但寺内犹存双江台、弥勒殿、放生池等建筑。1965年,天安小学迁移至仓前佛寺巷内。文革期间,天宁寺几乎全改为居民住宅。

21世纪后,天宁寺与松风堂早已面目全非,近些年在旧城改造中已拆毁,但李纲、曹学佺留在这里的爱国主义精神永垂不朽。松风堂可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仓山区若能在原址重建李纲松风堂,意义深远、非凡。

梦里琼花乡

词曲:孟丰敏

烟台山  烟台山

玉岛琼花美芬芳 

桃花山  梅花坞

你是我美丽的家乡

我爱你  烟台山

每座花园每条小路

坐在榕树秋千上

我要为你深情歌唱

烟台山  烟台山

琼花树下心芬芳

山婉婉  径幽幽

你是我梦里琼花乡

我爱你  烟台山

每个清晨每道月光

采下茉莉戴头上

我要祝福我的家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