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的“催生”旧俗,其实有三种含义

 书剑庸人 2020-10-28

民间的“催生”旧俗,其实有三种含义

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在民间视为极其庄重的人生大事。孕妇临近分娩,娘家要给女儿送婴儿穿的衣服和产妇吃的鸡蛋、红糖等营养品,名为“催生”。那么催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催生有三种含义,哪三种呢?我们且往下看。

一、催生旨在“快生”、“好生”

催生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祝愿孕妇早日生产,顺利生产。例如杭州,“孕妇产期将届,外婆家要送催生礼。清末民间初,外婆家送喜蛋、桂圆及襁褓,于达月的朔日,派人送往男家,并携笙一具,吹之而进,以表催生之意。也有用红漆筷十双,或用竹筷以洋红染之,一并送往,取快生快养之意。”还有杭州市郊的九姓渔户,“小儿出生前,外婆家要准备衣服鞋帽、抱裙之类去催生。催生时,担子要一头放在床上,一头放在船板上,意思是一上一下,祝愿“快生”。

旧时卫生条件差,接生草率,故往往导致婴儿和产妇的病变,甚至死亡,因此,人们无不希望生产顺生的。催生时就更要图个吉利了。例如,有的地方催生时,“送去的鸡蛋,不能烧熟,取其“好生”。也有将蛋煮熟的,如绍兴催生时送的红蛋,红蛋就是染成红色的煮熟了的鸭蛋,母家用红绸布包裹若干只红蛋送到女儿床上后,马上解开包裹让红蛋滚动出来,此举意味着女儿能顺利分娩。而温州则送“快便肉“旧时,女儿怀孕临产时,母亲要送肉给女儿约一寸足方,切得端正,不偏不倚,烧熟送去,叫“快便肉”。以为产妇吃了,临产快便。也有祭祖的,如畲族,“旧时,临产时要祭祖,以求祖宗保祐仪式胎儿的祖母或外祖母,手点三支清香明烛,插在祖炉,一边叩拜一边念道:“堂上祖师,脚下师男要添孙子孙女,保祐顺利降临。念完后,烧纸锭。

二、催生与生男生女

催生风俗除了表达对产妇的最良好祝愿外,也许催生时最关心的就是生男还是生女了。因此,产生了许多有趣的卜测男女的催生风俗。例如丽水的催生风俗是这样的:“女儿怀孕将产时,由娘家送一碗面条到女儿家,入门时如果碰到的第一人面孔朝屋内认为生男孩,面孔朝屋外认为生女孩。

在湖州,“孕妇达月(即预产月),娘家……来女儿家催生。认为母亲进门见女儿站着,便是生男之征;若坐着,则是生女之兆。

在杭州,“未生之前,外婆家须备物前往催生……达月之朔日,第一人叩门而入者为男客,则生男;女客则生女。杭人极信此说,谓屡试不差。

在宁波,“孕妇临产之月,娘家送‘催生担’,有衣、食两项。衣有婴孩穿的黄棉袄、黄夹衣、黄单衣、涎兜及包被、尿布等婴孩用品;食有鸡蛋、红糖、长面、桂圆、核桃、黄鱼鲞等。催生衣物用包袱包扎,从窗口丢进床上,以包袱朝向预卜生男或生女,认为包袱朝里朝下为男,朝外朝上为女。

在绍兴,“在女儿分娩前,母家除了把婴儿出生后所需要的衣服、鞋帽等物品送至婿家外,还要送熟鸭、红蛋、活鸡、挂面、红糖、解粑粽‘四盒篮’等。炖熟了的鸭盛放在罐里,‘鸭罐’与‘阿官’谐音,当母家把鸭罐送到婿家时,要边走边喊:“阿官来哉,阿官来哉,以预兆女儿生男孩。送往婿家的活鸡有雌有雄,只数不限,但不能成双,送到婿家后,要立即打开鸡笼,看第一只跑出来的是公鸡还是母鸡,以为由此能推定生男还是生女。

三、催生也是自豪感的表达

传统习俗,都是以多子多孙为福气的,因此,生育是值得自豪的事,若能生一个男孩则更是值得骄傲的事。催生时,正是产妇将产未产,所生不知好坏,亦不测是男还是女,正是最富于希望的时候。这时是表达生殖崇拜所遗留的对生育的自豪感情的最佳时机了。因此,有的催生风俗中就包含了这一表达内容。最普遍的方式是送粽子或鸡蛋给亲朋好友。例如杭州市郊,“妇女临产前,逢端午、中秋,娘家要送催生粽子一担,用红绳捆襁褓衣服鞋子等物。夫家将催生粽子分赠亲友一二对,使亲友得知小儿将降生了。

“在嘉兴农村,送状元糕催生,鸡蛋要成单,一般五十一只,粽子一般三十一只。这些所送的物品都是祈望生男孩的,送的数目是单数,也是同样目的。

有的地方则要隆重一些,要举办酒席。例如台州,“临近分娩时,娘家有送食物的习俗,叫做‘送过水面”。食物有麦可、鸡蛋、虾皮、鲞等。娘家要办酒席宴请诸亲友,谓之“催生饭”,又谓“过洋饭”。

以上便是中国民间的一些催生旧俗,其实是包含了三种含义。

注:以上内容是民间的一些催生旧俗,不得与封建迷信挂钩。

楚留香最爱的女人是谁?其实他自己早已说明了

关于母爱,点击率最高的微小说,看完泪崩!

借钱,就是花钱买仇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