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龙八部》:金庸为什么让萧峰死?因为他不得不死

 书剑庸人 2020-10-28
文/乔沐
《天龙八部》中金庸塑造了萧峰这样一个豪气冲天、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在很多读者眼中,萧峰是完美的英雄,也被很多读者誉为金庸笔下第一大英雄。但是这样一个英雄,却偏偏没有摆脱命运的束缚,或者说,命运始终在跟萧峰作对。
萧峰是契丹人,却在周岁之时,遭逢家变,父母双亡,从此萧峰从契丹人变成了汉人,名字也改成了乔峰,当然,这些,萧峰自己并不知道。

成为乔峰的萧峰,凭借自己的天赋异禀和恩师的栽培,在中原武林声名鹊起,人人敬仰,他加入丐帮,行侠仗义,锄强扶弱,为国为民,为丐帮立下汗马功劳,顺理成章的成为丐帮帮主,从此“北乔峰”之名,威震天下。
盛极必衰,名高丧人,这个充满哲学气质的命题在乔峰身上得到印证,杏子林子商略平生义,乔峰被人陷害,他的身份公诸于世,原来人人敬仰的乔帮主竟然不是汉人,而是当时被认为是汉人死敌的契丹人。
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汉人是人,契丹人也是人,为什么偏要有胡汉之分?胡汉的分别有什么意义?乔峰不懂,也不想懂,他只想查清真相。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苦难之后,终于真相大白,原来他真是契丹人,一个在汉地长大完全不会说契丹话的契丹人,于是乔峰又做回了萧峰。
重新做回萧峰之后,他的思想开始有了转变和升华,他不在纠结于汉人还是契丹人,不再纠结于胡汉恩仇,在雁门关外萧峰完成了他意味深长的宿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自己的生命换来宋辽数十年的和平。
风舞狂沙,血溅夕阳,萧峰是雁门关外迎风挺立的钢枪,他的形象愈发高大出色和熠熠生辉。

这样的大英雄,在金庸笔下只有萧峰一人,所以将萧峰誉为金庸笔下第一大英雄,绝不是浪得虚名,而是实至名归。
既然是萧峰是金庸笔下第一大英雄,金庸又为什么让他死?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萧峰杀身成仁之后,在场众人的反应。
段誉和虚竹自不必多说,两人是萧峰的结拜兄弟,见萧峰自尽,奋力救援,放声大哭,拜倒在地。

丐帮群丐齐涌上来,团团拜伏,吴长风捶胸叫道:“乔帮主,你虽是契丹人,却比我们这些不成器的汉人英雄万倍!”
中原群豪则是一个个围拢,开始低声议论。
这个问:“乔帮主果真是契丹人吗?那么他为什么反而来帮助大宋?看来契丹人中也有英雄豪杰。”
那个回答:“他自幼在咱们汉人中间长大,学到了汉人大仁大义。”
另一个回答:“两国罢兵,他成了排解难纷的大功臣,却用不着自寻短见啊。”
再一个回答:“他虽于大宋有功,在辽国却成了叛国助敌的卖国贼。他这是畏罪自杀。”
再一个反驳:“什么畏不畏的?乔帮主这样的大英雄,天下还有什么事要畏惧?”

辽帝耶律洪基心下则是一片茫然,寻思:“他到底于我大辽是有功还是有过?他苦苦劝我不可伐宋,到底是为了宋人还是为了契丹?他和我结义为兄弟,始终对我忠心耿耿,今日自尽于雁门关前,自然决不是贪图南朝的功名富贵,那……那却又为了什么?”然后摇摇头,拉转马头而去。
辽国众将士则是不住回头,望向地下萧峰的尸体。
这些言论都是在萧峰死去之后才发出的,萧峰不死,相信这些观点永远不可能被说出来,换句话说,是萧峰的死,激发了这些言论和观点的诞生。

在场汉人的观点是:契丹人中也有英雄豪杰,萧峰大仁大义,是两国罢兵排纷解难的大功臣。
在场辽国将士的反应则是对萧峰的不舍。
辽帝耶律洪基则是没有想通萧峰为什么要自杀?他想不通萧峰到底是为了大宋还是为了契丹?或者是为了他自己?若是为了他自己,他为什么要死?
问题又回来了,萧峰为什么要死?金庸为什么要将萧峰写死。
因为只有萧峰死,只有萧峰的死,才能警醒世人的觉悟。

在那个时代,胡汉恩仇,是主要矛盾,我骂你辽狗,你骂我宋猪,今日我屠戮契丹牧民,明日你打宋人草谷,如此反反复复,受苦受难的永远是天下老百姓。
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胡汉的分别有什么意义?
萧峰的思想和境界冲破了狭隘的民族界限,将悲悯的目光投向天下苍生,只有天下太平,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没有牺牲,没有毁灭,就不会有人重视,所以,他不得不死,他只有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以自己的毁灭来提醒世人的觉悟——胡汉的分别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人类的自由和平等才是最适宜的答案。

萧峰死了,他的精神就如一座丰碑矗立在宋辽两国百姓的心中,又如一座灯塔照亮了宋辽两国百姓追求自由和平等的道路,指引着当时的人们向着和平的方向不断前进,也激励着读者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这是萧峰的终极理想,也是金庸的终极理想。
所以,作为金庸笔下第一大英雄的萧峰,他必须死。
《神雕侠侣》:少年时代讨厌郭芙,如今却真心为郭芙点赞
金书第一英雄萧峰最终结局如何?
段誉和王语嫣:每一个你朝思暮想的女神背后,都有个对她不屑一顾的男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