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胸膜区解剖及肺内病变致胸膜继发改变CT观察

 manyjohn 2020-10-28


总结:

       肺内病变的性质判定,对临床合理正确治疗至关重要。对此,影像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总结了很多有用的征象,但有时仍遇到困难。邻近胸膜的肺内病变,常常引起其形态学的改变,虽然有时这些改变是微细的。这些征象,随着CT设备的极大改进,值得探讨研究。不同性质的病变,往往引起不同的改变,如果根据这些改变,倒推肺内病变的性质,不失为一种思路与方法,尤其当肺内病变表现不典型时。实际应用时,有时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与感觉。

        胸膜区及胸壁解剖,有些部位比较细微,正常时不能完全显示或相互区分,但病变时可有显示,而且往往是大量的肺内病变引起了胸膜区结构的形态学改变。正常时从内至外,有壁层胸膜下与肺表面的少量结缔组织(胸膜下间质及其向肺内的延伸)、壁层胸膜、胸膜腔及腔内液体、脏层胸膜、脏层胸膜外少量的结缔组织(含脂肪细胞)、胸内筋膜、肋间最内肌、肋间最内肌下的血管与少量脂肪(肋间动静脉与肌间脂肪)以及肋间内外肌,甚至有时包括其外的前锯肌。不同性质的肺内病变,能够引起不同的胸膜结构的显示与改变,甚至同一性质的病变,在不同发展时期、与胸膜面的不同接触部位,表现也有不同。正如课件中的示例,展示了10例肺内良性病变、10例肺内恶性病变,分别引起的胸膜不同的改变。此外,如果对这些胸膜区表现有所了解和注意,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常见的“胸水”,我们不会再简单报告“胸腔积液”完事,常常能给临床以提示,包括漏出液还是渗出液,渗出液中是炎症性的、还是肿瘤性的,与现在临床开展的胸腔镜检查相互印证、提高。

        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肺内良恶性病变,其生物学行为,或多或少会引起邻近胸膜结构的不同变化,尤其是其细微变化,反映了其病变本质。随着薄层CT软件阅读应用,以及多平面观察,这种思路与方法,值得大家探讨。

END

致谢:山西医科大学一院  乔英

编缉:罗冬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