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考」你的耳朵真的能听到16000-20000Hz的声波吗?

 知芯世界 2020-10-28

楼主:在讨论声波之前,先说个众所周知的色彩问题, CIE定义的三基色三种颜色的波长分别为700nm/546.1nm/435.8nm, 然而这三种波长的光以不同比例混合后却可以产生390-760nm的"连续光谱"效果.

好了,开始我要讲的问题:多年以来,对于人可闻的 "声波" 频率范围的上下限,分别都有两个数字: 16HZ/20Hz, 16KHz/20KHz. 于是, 在不同的场合, 会看到20-20000Hz, 20-16000Hz, 16-16000Hz等数据. 究竟那个是对的? 没有文献坚定地支持.

医学上鉴定听力, 据说最好的设备是美国的听力计, 最高提供15KHz的声波输出, 用于测定人耳的听觉阈. 在人耳的听觉阈和痛觉阈上, 其实都只提供35-15000Hz的范围, 在此之外为什么不能给出? 是设备一下子没输出了? 还是人耳一下子失去了反应? 书上没说.
 
早年(大约是22-24岁), 我曾经在一家专门给先峰, 山水代工的工厂服务, 因工作原因, 我接触到原厂最好的音箱, 还领用了一副监听级耳机(不是耳塞), 我用测试碟测试过我的听力, 结果让我非常沮丧, 我居然听不到32Hz的信号, 音量开的很大, 耳膜都生痛了也好象没有什么声音, 高端的15KHz的也只能鸲强听到一点点. 

当我了解三基色原理后, 回想起声音的问题, 一个想法诞生了: 人耳也许真的不能直接"听到" 20-30Hz, 而是通过耳膜的震动感来感受? 低于20HZ的感受不了, 是否因为内脏的震动感变得更强? 同理, 因为频率过高的声波绕射能力下降, 少部份通过空气传入耳道, 少部份通过骨头传到耳膜, 由于两股声波传输的速度不一致, 波长也不同, 加上人体血流及肌肉不停地运动, 还会产生多谱勒效应, 叠架后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 这很好证明: 用信号发生器输出你能到的最高频率, 经过功放驱动喇叭, 你所听到的声音会忽大忽小, 并且有"发飘"的感觉 

下限是16HZ还是20HZ, 上限是16K还是20K 都不重要, 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LRAD定向声波设备, 以两束人耳不可闻的超声波, 使远方(射程内)的人耳内合成人耳可听到的声音, 也是利用超声波差拍的原理: 声音指向性强,能量集中无扩散,利用特定的超声波合成技术,因此目标指向能量极大。根据使用需求,实时调整音量大小,可以分别实现:远距离广播通讯、警示和驱赶三种类功能。一般而言,不能距离对应的不同功能如下:1米-100米:声压极大,能量集中,能实现驱赶来者功能;100米-1500米:声压大,能量比较强,能实现警示来者功能;1500米-9000米:音质清晰,指向性强,能实现广播通讯和喊话功能。

继续, 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的听力会变化, 是否跟骨质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飞鸿浩劫:俺14k就听到头了

maychang:那是必然。
人耳有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由韧带联接。鼓膜的振动是经过三块听小骨和韧带传递到内耳的。
既然是骨,那么也会由于年龄增长而变化,从而影响听觉。

人的听觉、视觉、嗅觉中,听觉最简单,嗅觉最复杂。
在心电图、脑电图已经司空见惯,甚至可以根据DNA做亲子鉴定的今天,人们仍然无法确定某种物质分子会引起什么样的气味感觉。

楼主回复maychang:有道理, 幼时骨头细小, 可有效传递较高频率的机械波, 成年后骨头变长变粗, 损耗增大, 年老后骨质一般会疏松, 损耗会更大.

LeoMe:某种玄学的说法,20~20K只是一个大致的能听到的范围,但是超出此范围的,或者说你自己听不到的频段,会影响听感。索尼的监听一般都能做上40K,高频破音确实少了,到底好多少,木耳朵听不出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