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晋之名:人物消磨寻常事,江山本待德者居

 金色年华554 2020-10-28

异朝同名政权之区辨——以晋之名

在中国历史上,前后有三个王朝(政权)以晋为国号,为方便区辨,我们不妨顺着历史的长河往回漫游一番,从创始人、世代、存续时间、都城、疆域区划、国号根源、历史价值等几个重要方面加以探析梳理,或为加深认识,或为消遣无聊,未为不可。

以晋之名:人物消磨寻常事,江山本待德者居

1.任你三国归一,终究昙花一现

晋室肇兴司马炎,

三王追谥昭思懿。

两三传间至怀悯,

群胡云扰如鼎沸。

——陈普·《历代传授歌》

大一统的秦朝已淡出470余年,汉朝也已故去46年,中国历史再度迎来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公元266年,司马炎逼迫曹魏末代皇帝曹奂禅位,即位建国,国号晋,史称西晋。西晋与后来的东晋合称晋朝。

西晋先都于洛阳,后迁都至长安。

西晋历4位皇帝,国祚51年。公元316年,长安被匈奴汉国(前赵)大将刘曜攻破,西晋末代皇帝司马邺被俘虏,西晋灭亡。

公元280年,西晋攻灭东吴,彻底终结了常被民间津津乐道的三国历史,统一了全境,疆域最盛时,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大海;南抵越南北部地区;西达甘肃,与河西鲜卑、羌、氐相邻,境内划为21州、200郡(国)、1300县,统治人口约3500万。

以晋之名:人物消磨寻常事,江山本待德者居

司马氏的套路与曹氏篡汉如出一辙,皆附会“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言,魏高,晋更高。司马昭先是被封为高都侯、高都公,后又进为晋公、晋王,为后人提前做好舆论准备,待司马炎即位,以晋为国号,顺理成章,表明自己继承的是大汉正统,实在是天意所在。

西晋一朝,奢靡之风盛行,吏治腐败,体制上主要承袭曹魏,又大量分封宗室为地方藩王,与州郡县体系共同管控地方。军事上,采用世兵制,兵员来自于军户,以藩王都督各地军事,为日后的叛乱埋下隐患。经济上,实行占田制,世家大族趁机占据大量田地,荫蔽大量农户人丁,门阀士族逐渐坐大,政府统治的根基被大大削弱。这一时期文化朝多元方向发展,儒家不再独大,玄学、道教、佛教得到了蓬勃发展,深入民间,科学上成就斐然,数学宝典《九章算术注》著成,地理名著《禹贡地域图》问世,医学上有《脉经》流传。

西晋的统一没能维持多久,犹如昙花一现,其内部藩王不断争权,爆发了“八王之乱”,大厦已经摇摇欲坠,其外部有游牧民族大量内附迁徙,政府不能妥善管理,采取歧视压迫的政策,激发了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的极端反抗,西晋终于走向败亡。

由于西晋的失败,中国北方则进入长达130余年大乱斗的时代,即十六国时期。

以晋之名:人物消磨寻常事,江山本待德者居

2.莫笑衣冠南渡,权且偏安江左

东晋风流胜事多,

一时人物尽消磨。

不因醉本兰亭在,

后世谁知旧永和。

——薛绍彭·《诗一首》

西晋王朝散席仅仅1年,南方的晋王朝接着开办了宴席。

公元317年,原西晋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晋王,公元318年,司马睿在南渡士人和江南世族的联合支持下,于建康建国称帝,国号仍为晋,史称东晋。

东晋和后来的刘宋、南齐、南梁、南陈都以建康为都城,这座城市西枕长江,南临淮河,河网密布,水运发达,四周卫星城镇林立,东西、南北都连成40里,是当时世界上超级繁华的都市。

东晋历11位帝王,享国104年。公元420年,末代皇帝司马德文禅位于权臣刘裕,东晋亡,晋朝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作为晋朝的延续,东晋坐拥南方半壁江山,北方则陆续有约20个政权粉墨登场,这一阶段,南北合称东晋十六国时期。公元346年,东晋安西将军桓温攻灭四川的成汉政权,就此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南方,基本以秦岭、淮河、长江为南北分界线,为了控制新占的南方地区,大量增加侨州侨郡,公元418年时,有23州,其中侨州9个,252郡,侨郡93个,1236县,侨县321个,使得州郡县三级制陷入到一种混乱的状态中,统治人口1740余万。

司马睿本是西晋宗室,以晋为国号,意在标榜自己的偏安王朝的正统,同时揭示北方各政权的非法。

以晋之名:人物消磨寻常事,江山本待德者居

东晋是典型的门阀政治,南渡的北方士人与江南的世家大族共同治理江山,中央和地方官员皆出自名门,平民鲜有做官的机会。经济上,士族掌控的庄园经济十分兴盛,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南方迅速普及,南方水田得到极大开发,农作物品种和产量大大增加,工商贸易十分繁荣,建康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军事上,仰赖世族门阀武装,统兵将领往往称霸一方,不断干预国家政治。文化上,相比北方,极度兴盛,诗文歌赋、绘画书法无不成就斐然,涌现出一大批以陶渊明、王羲之、顾恺之为代表的顶尖艺术家,对后世的文艺创作影响深远,佛教在中国南方开始迅速传播。

淝水之战后,南北对峙的格局成型,东晋依赖长江天险保境安民,但政权内部并不稳固,南北士族之间的矛盾不断,名门与寒族之间互相排斥,统治集团内讧连连,最高权力在权臣名将手中多次更迭,以致王朝对恢复中原的大业始终表现疲软。

东晋被刘宋取代后,南方又经历了数次改朝换代,但每次都是平稳过渡,社会比较稳定,北方的纷乱也逐渐尘埃落定,中国历史向前进入到南北朝时期。

以晋之名:人物消磨寻常事,江山本待德者居

3.叹他成也契丹,笑他败也契丹

王喜城边古废丘,

金波泉涌夹城流。

时危异姓能安汉,

事去诸刘独拜侯。

鼙鼓几遭豺虎急,

山川曾入犬羊羞。

石郎可是无长虑,

直割燕云十六州。

——尹耕·《秋兴八首》

大一统的晋王朝退场620年后、南朝晋室散席516年后,中原地区又上台了一个以晋之名的王朝。

公元936年,五代后唐王朝的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契丹首领耶律德光的扶持下,于晋阳(今太原)称帝立国,国号晋,史称后晋、石晋,同年,后晋攻灭后唐。

后晋是五代时期第三个出场的中原王朝,先建都于洛阳,后迁都至汴。

以晋之名:人物消磨寻常事,江山本待德者居

后晋历2位帝王,存续不过12年。后晋可以说成也契丹,败也契丹,公元947年,末帝石重贵与契丹展开数次激烈大战,最终兵败投降,后晋亡。占领汴都的契丹首领耶律德光意气风发,于公元948年称皇帝,改契丹国号为大辽,但在汉族军民的强烈反抗下,耶律德光很快从中原地区黯然退场。

后晋的统治很不稳固,疆域最盛时,控制今河南、山东两省,山西、陕西大部,河北、宁夏、湖北、江苏、安徽各一部,地方区划为方镇、州府军监、县军监三级,民户大略109万。

石敬瑭以太原起家而得中原,太原府治所在晋阳,故而以晋为国号。

后晋政权依赖契丹立国,代价便是将幽蓟十六州(今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广大而险要的地区)割让,年供帛30万匹,奉契丹为宗主。幽蓟十六州是草原部族与农耕民族的军事缓冲区,契丹占据这个地区后,中原王朝便失去天然屏障,这让以后的北宋王朝吃尽苦头。

其他则无甚可述。

综上,以晋之名的三个政权,西晋是统一全国的王朝,东晋是偏安半壁的王朝,后晋是五代割据中原但臣属契丹的政权,高下一目了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