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道》芮小丹生存智慧不被人苟同,因为我们做不到真正“放下”

 昵称63703230 2020-10-28

电视剧《天道》是豆豆所著的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改编而成,有王志文、左小青领衔主演,对于芮小丹的死亡存在较大争议,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为什么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我们看。

首先,悲剧的套路就是反转,就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况且豆豆在写作中尝试通过文笔下的人物反思当下,通过佛学、基督、甚至是传统文化的一些精神内核赋予主角芮小丹和常人不一样的地方。

人设搭建过程中,芮小丹最大的人物就是按照天道意志去“表现”不可思议不是不能想象,而是容不得你思议,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理循环,因果报应。

芮小丹的死亡是突出“主题”的重要方法,因为要诠释“遥远的救世主”这个主题,芮小丹没有救自己选择救众生,选择救自己的最终都没能成功,得救之道不是破了戒的狼吞虎咽,是觉悟,觉是知道、知觉、知识,以及知性,悟是智慧,是自在和超脱。

今天的话题是芮小丹的死是不解之谜,丁元英不劝不可思议,甚至原著中“自杀”和电视剧中“失血过多”,都是“你懂得”原因,那么《天道》芮小丹生存智慧不被人苟同,因为我们做不到真正“放下”。

《天道》芮小丹生存智慧不被人苟同,因为我们做不到真正“放下”

01、活在当下,顺势而为

首先芮小丹是不管天道思维和客观规律的,所以这句话是不适用芮小丹的,即使丁元英也未必就顺势而为,丁元英造势、借势、驭势,不见得一定要顺势而为,顺势而为的前提是知道势在那?以及势变化的轨迹和过程,更重要知道现象背后的本质和真相。

理性人人可知,但人人未必能用理性解决问题,就好比钱能解决绝大多数问题,但是通常有一些事情是钱解决不了的,我们要学的不是用钱解决问题,而是其他方式,学会其他方式百利无一害,依赖钱去解决,很容易出现戏剧性一幕,而且跌跟头。

感性思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思维,很多人觉得自己不成功是因为他太善良,不是,本质上我们“老实人”的原因是感性,愿意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们认知的世界也不一定全然是理性,也不全然是感性,多情剑客无情剑,有情人终成眷属,一个情字把男女之间关系拿捏的恰到好处,感情和爱情都不是靠理性来经营的,相反更多是感性,因为女性感性,讲不了道理,只能曲线救国。

《天道》芮小丹生存智慧不被人苟同,因为我们做不到真正“放下”

02、芮小丹怎么做到心无挂碍,自在的呢

芮小丹是一个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的人,她不信丰社会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丛林法则,她更善良,喜欢用自己身体丈量世界,让她生命的每一个毛孔都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和环境的温暖。

芮小丹的厚重体现在博爱众生上,她的慈悲就像“大地之母”用爱哺育天下众生,谁还记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但是我们宁愿相信上天有好生之德,更有慈悲,苍天有眼,一定是天不藏奸。

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成功的女人,失败的男人背后有一群败家的娘们,这就话不对,丁元英没遇到芮小丹就世俗意义上成功了,可是他心没安住,直到遇到芮小丹,他才明白天国的女儿不仅仅在音乐里,还在现实里,只不过此女只因天上有,人间拿能几回闻。

《天道》芮小丹生存智慧不被人苟同,因为我们做不到真正“放下”

03、如名、如是、如来,都建立在知行合一的基础上

芮小丹不是聪明,是一种苦行僧一样修行的人,她不热衷去赚钱,争名夺利,放佛世俗中所有可以争的物质都与她无关。

她的真性情以及内心的那个真我才是她追求的东西,无我境界就是天国境界,我执、法执、众生执、以及无明,她不在乎自己执念,别人看法,以及世俗的观念还有自身的愚昧和无知。

一种听从自己本性、本心的人,一个人实事求是到这个地步,一定能够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原本我们是有智慧的,只是因为世俗太脏,眼窝子太浅,容易被洗脑,容易被欺骗,容易被假象所蒙骗,更容易陷入自欺欺人的谎言和阿Q精神胜利法当中。

《天道》芮小丹生存智慧不被人苟同,因为我们做不到真正“放下”

04、放下有多难,得到前提是舍出去

很懂东西我们生不带来 死不带去,我们面对的不过生老病死而已,但是我们怕,但是怕不解决问题,庸人自扰而已。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人要有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为自己活太狭隘太自我,太自私,我们要给自己灵魂留块地方,为更多人活着而努力。

因为只看到自己容易坐井观天,我们需要更大的格局和智慧来看世界,因为世界不仅仅只有我们自己而已,还有花草树木,还有蓝天白云。

《天道》芮小丹生存智慧不被人苟同,因为我们做不到真正“放下”

《天道》芮小丹生存智慧不被人苟同,因为我们做不到真正“放下”

我们不认同芮小丹无非两点,小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和黄福海硬拼,小丹明知可以活而不活,普通人是无法坦然面对死亡的,因为本性难移,人的本能对死亡是恐惧和不安的。

芮小丹为什么什么都不怕,因为她有一颗强大的心,当双腿被炸伤之后,她面对的不是生死的问题,而是她自己是不是心安的问题。

那一刻她明白了,永恒的爱恋一直在心里,丁元英爱的那个人也在心里,不能因为她的残躯破坏她在丁元英心中的形象,而且活着的意义已经找到,朝闻道夕死可矣。

人就是这样,是人就得敢人干的事,放下不是禅,不是悟,而是智慧,是如来,更是对自己人性、人格、自尊、自我的尊重。

向死而生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洒脱,一种不羁,笑看风云,难道不好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