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颗中草药的变形计:“深山小草”成“金枝玉叶”

 黔东南身边事 2020-10-28

“我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

深秋的月亮山,依然苍翠欲滴,在榕江县水尾乡的深山密林中,有一种草药,叫做草珊瑚,当地人叫接骨茶,其春夏开花,香气四溢,秋冬结果,鲜红香甜。具有极高的药用、食用及观赏价值。

水尾乡共有林地22.6万亩,野生草珊瑚资源丰富。在水尾乡的深山密林随处可见成片生长的野生草珊瑚。

千百年来,世代聚居在这月亮山深处的水尾人以农耕自给自足,小农意识的水尾人不知道这个长在深山的小草怎么才能变成摇钱树。

“我们刚开始发展林下产业时也没有直接想到草珊瑚,尝试发展了林下养鸡、林下养羊、林下钩藤等产业,虽然都有一定的收益,但是投入大、技术要求高、市场风险大,不是最理想的。”

“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收官之年,必须要发展一个可靠的产业,来巩固前期打下的基础。”水尾乡党委书记王华跟记者谈到。

经专家调研、专班讨论,2019年,水尾乡开始发展草珊瑚产业,在山中生长了几千年的“深山小草”摇身一变成了水尾乡脱贫致富的“金枝玉叶”。

2020年,水尾乡规划实施草珊瑚种植13000亩,其中上下午村10000亩,水尾村1860亩,高望村1140亩,人工培育1140亩,开发野生草珊瑚11860亩。


通过“合作社+承包户+贫困户”的模式搭建草珊瑚产业,其中涉及务工、林地转租、利益分红,实现了产业全覆盖。

据悉,草珊瑚产业的发展将解决上千人就近务工,人均增加劳务收入1.1万元以上。另通过28元/亩的林地租赁,群众可每年可获得36.4万元租赁费。同时贫困户采取“保底分红+效益分红”的形式,每户贫困户年增收保底2400元,超过保底按效益分红。

在高望村草珊瑚基地,三三两两的老百姓在打理草珊瑚。

58岁的韦克秋已经在基地务工七八个月了,他告诉记者:“一个月在基地务工10天左右,一天120元,非常轻松。”

在水尾村的山林里,村支书潘秀锋带领着部分村民正在除杂草,将满山的野生草珊瑚打理出来,分片管理,叶收和果收分离。

潘秀锋说:“草珊瑚是我们知根知底的东西,发展它,我们底气足,信心满。”

脱贫攻坚,善做善成。

目前,水尾乡正在积极创建草珊瑚种源基地,争取把水尾乡打造成为“优质草珊瑚之乡”。

END


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小旭 彭熠 龙炳燕 熊明慧

 总监制:吴会武     监  制:龙卫东

      编   审:杨   勇     编  辑:张  杰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LOG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