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篇连载】《爱情是生命里一抹朝阳》第十一章:围城之惑(5-6)

 百荷书房 2020-10-28

长篇连载:爱情是生命里一抹朝阳
5
建安与裴爱珍的婚事从简到了战乱年代或者灾荒年的办事风格,——两个人原来的被褥搬到一起,就算是结婚仪式了。裴爱珍婚后第一次和建安回婆家,满心想象着婆家会请来亲友热闹一番。不料想,看的是公爹不冷不热的脸庞,吃的是极其家常的饭菜;三个姐姐也没有像相亲的时候,都到齐了来庆祝弟弟的新婚之喜。而是只有三姐在娘家,那是因为轮到她陪护母亲,她在“值班”。建安和爱珍才有幸看到三姐。三姐含着几分淡然向建安和爱珍说了几句祝贺的话,一对新人并未感到一丝喜庆和热烈,却是深感到三姐那浅笑深处所蕴藏的幽怨与委屈与不屑。
三个姐姐的情绪主要在于为母亲病情的考虑。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母亲从受伤,一病就是好几年,都是三个女儿轮流照顾,好不容易盼到唯一的弟弟娶妻。三个姐姐都觉得为弟弟付出了很多,弟弟结婚了,弟媳妇总也该为家里分担一点什么,比如照顾几天母亲,也不枉她们做出了那么多牺牲。然而,令她们失望的是,弟弟竟然千挑万选,找了一位残疾(独臂)女做妻子。这样不但弟媳不能够帮助家里做任何家务,就是他们自己小家庭的一些事务,恐怕也得靠弟弟去做了。三姐妹为唯一的弟弟感到不值。建安是大学生,人民教师,高中的老师,怎么能找一个残疾女?尤其是大姐,在为弟弟唏嘘慨叹的同时,竟然怨恨裴爱珍长着一双狐媚眼,怪她那眉眼妖娆,带几分妖气的身段,迷惑了建安的心智。包括父亲李铁蛋在内,他们一致认为,建安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建安了,家里人苦心苦志地供他读了十几年书,算是白白浪费了。如今无论办任何事情,从不为家人着想,好像他生来就是大学毕业,就是优越的天之骄子,别人就应该为他牺牲。
在三个姐姐和父亲的眼里,建安已经变成了陌生人。他们不再把他当成李家的希望,宝贝似的呵护,顶梁柱似的重视了。尽管建安每月在县城省吃俭用,把节约的薪金都拿回家孝敬父母。然而,一个教师的工资就那么一两千元,除了房租,过日子的柴米油盐,门市应酬,总是所剩无几,有时候再给母亲买一些常用的药拿回家,剩下的现金,就更是寒酸到了卑微的地步。建安上学的时候,三个姐姐都是出力出钱,如今,大姐的孩子结婚,修房盖屋急用钱,自然会想到找弟弟帮助。大姐的儿子从小学习不济,勉强混到普通高中毕业,便开始了打工挣钱的旅途。如今也是二十多岁的大男孩了,年前谈了一个邻村在一起打工的姑娘,春节回家,便带那女孩认了亲。女孩乖巧伶俐,阿姨、叔叔地叫着,亲闺女似的,又勤快又懂事儿。建安大姐见儿子带回家的女孩如此这般的孝顺,亲切,懂礼数。心想:反正儿子也到了结婚的年龄,不如早办早省心,自己身边也能多个帮手。
这些年农村办喜事儿,最不济的也得三两万开销,甚至六位数以上的人民币,才能够办成一桩婚事。比如女方家里的一应开支:摆酒宴,买陪嫁,都要男方把真金白银送过去;男方家里的婚宴更是不能够少的开销,一般都要请全村老少前往吃喜酒庆祝,加上婚庆的车辆,唢呐班子,新人的房子装修,家具家电,一应开销办到底,账目是很好算的,计算器的按键啪啪一按,数字就呈现在眼前。然而,穷人家的孩子办婚事,老人既是愁白了头,又能怎样?
李建安大姐怎么算,儿子十年打工挣来的钱,也不够一场婚礼的铺排。她怎么也得把唯一儿子的婚事办得让亲家挑不出理儿来,让街坊邻居青眼相看啊!她得想法向亲人们求援,第一人选当然是在县城教书的弟弟——建安。

 

6
大姐风尘仆仆进县城找建安借钱,进屋屁股刚刚落座,就一脸笑意深含沧桑地说:“安仔啊,大姐真的是不好意思来找你,可是……可是,你外甥要结婚,姐想来想去,没别的办法,这就跑你这儿来了,看能不能先借点,……为姐解决眼前的急难?”
建安听了外甥要结婚的消息,第一反应并不是欢喜庆贺,而是心中涩涩地分不清何种滋味。便不由自主地说了一句:“他才多大啊?二十多点,有许多事情还看不清楚呢,就……”建安欲言又止,心想事已至此,多说了,只有惹得大姐不高兴。他怎能阻止得了已成定局的事情。自己倒是读了十几年的书,又到了三十岁才走上红地毯。然而,所谓成家立业的喜悦,在自己生活中并没有多少体验。日子过得怎样,正如是哑巴吃黄连,心中的苦楚只有自知。
人皮难披,亲情难违。
虽然大姐说是借钱,但建安心里明白,前几年,自己读书的时候,大姐没少帮助自己。虽然那些钱都是经过父亲的手,是父母摊派给大姐的苛捐。但李建安不能够忘了大姐的恩情。大姐没能读书,童年就参加了田间劳动,是大姐终生的遗憾。否则,以大姐的聪明好学,如若坚持读书,她绝不会做个一无所长的家庭主妇,一个不懂得科学种植,只知道出力修理地球的一届农妇。建安望着大姐渐渐衰老的容颜,风霜侵袭得粗糙如枣树皮一般的肤色,不免心痛。乡村的传统风俗,只要能找到媳妇,谁家不是在儿子、闺女,二十来岁的时候,就办了喜事?对于大姐借钱的事,建安心里纵然有百般滋味,万种难言,也只有在肚子翻腾。嘴上却是悠然道:“姐,既然您决定了,那就给他办吧。钱我这儿尽量准备,不过,您还得想想别的办法,我可能......可能最多给您凑一个整数。”建安艰难地向大姐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他知道,外甥的婚姻大事,是大姐的一项重点工程。可是他作为一介教书先生,已经是把自己的能量巨大地发挥到夸张了。拿出一万元的现金,给大姐,以报答大姐,以维系他做弟弟和舅舅兼具的尊严。大姐听完建安的话,暗暗松了一口气,心想还是姐弟情深啊,姐总算没有白辛苦。便欣慰地说:“这就好,这就好,给姐帮大忙了……姐不再耽误你了,你忙,姐先回去了。”
建安望着大姐道:“大姐先回去,等钱凑齐了,我抽空给您送回去。我还有课,就不送您了。”他把大姐送到楼下,就势拐进了教学楼自己的办公室,他得赶紧准备一下教案,给学生上课去。
建安一路走着,在心里打着算盘,怎样给爱珍说,怎样凑齐一万元。这样的心事他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上次二姐家里盖房,他就做了好大难,才向爱珍张开口的。他禁不住暗自叹息: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啊?
他是在怨自己读了大学,欠了一家人的债吗?是,也不是。也许是他背负得太多,或者觉得大姐来借钱时的尴尬是想起他结婚时候大姐的冷淡,觉得无法开口。是,也不是,此时此刻,建安的思维混乱,他自己也说不清楚究竟为何。
 待 续


作者简介:
百荷踪影,本名王淑敏,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新密市诗词学会、作家协会副主席、水墨清华艺术研究会研究员、水墨清华美术馆馆长。
创作观:用智慧写造句,用真情讲故事;践行“生活是眼睛的海,文字是心灵波” 的原则。
创作动力:俗世里有万丈尘埃,怎能让人无动于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