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她是一个传奇

 百荷书房 2020-10-28
她是一个传奇
文//百荷踪影


她是一个平凡女子,也是一个奇女子。
一.


春秋古越国,苎萝村浣纱溪畔有一对夫妇,妻子溪畔浣纱,丈夫打柴卖柴,以卖柴浣纱为生,小日子过得其乐融融。那是一个日薄西山的傍晚,樵夫背着高高的一大捆柴薪,从山上回家,当他路过浣沙溪边,看见怀孕的妻子拖着笨拙的身体在溪畔浣纱,她前后、左右地忙碌着,一会儿在溪水里漂洗,一会儿把洗干净的衣物放进身边的木盆里。樵夫在大远就盯着妻子看,看得眼睛一时涌上一股酸酸的潮迷蒙了眼睛,那是心痛怜惜的泪水。樵夫背上的柴薪的好像越走越沉,樵夫禁不住想找个合适的地方歇歇脚。他朝着妻子喊了一声:“喂——”随即把肩上的柴捆放在溪畔。溪畔不远处有几个小小孩童在戏水玩耍。樵夫笑眯眯沉醉、凝视,目光追随着几个孩童的身影,用心用情地望着,眼眸放出羡慕之光。那光束随着孩童们的嬉戏、跑动,热烈、亲切、向往……


樵夫十几岁就跟随父亲上山打柴,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向山神讨生活。


前两年,终于取来一位邻村的小家碧玉为妻。妻子的勤奋,让樵夫心生怜惜,更是十分的欢喜与满足。山村人家,能够取到勤奋能干的媳妇,当然是一份福气。樵夫把目光从那几个小孩子身上收回来,死死盯着妻子,嘴唇努了一下,想再“喂”一声,可是终究没有喊出来。但还是被浣纱的妻子看见了。


爱人之间是心有灵犀的,妻子站了起来,在那长长的衣襟上沾干了手上的水,满面的笑纹,像春风吹皱了的湖水,水波潋滟满含春意,妻子笑吟吟地走过来,深情地望望丈夫,再盯着樵夫背后柴薪,说:“惜点力气喏,这么重啊?”她娇俏的杏眼看着丈夫,面颊上飘来两朵云霞。樵夫看着妻子,笑着拉了妻子的手,目光望向了妻子的肚子。妻子明白丈夫的意思,有些羞涩,也有点骄傲,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了两个字:“你呀!我这还有许多没洗完呢,……”妻子只是在丈夫面前稍作停留,便回到溪畔,继续在清清的水流里洗涤衣物。


樵夫三十好几了,只从前年娶了妻,盼的就是妻子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为他生个儿子,便是终生依靠了。只从知道妻子怀孕那天起,他打柴的时候老是走神儿,总是想象着有一个儿子,围绕着他叫爹的模样。每当此时,他就偷偷地笑,不言不语,但那笑的余韵总是悠长而明媚,荡漾往复在他的周遭,就是那山里上的鸟儿鸣也增添了几分悦耳。


樵夫向往初为人父的神圣与自豪,想到妻子将要分娩,他背起砍柴的斧头,步履轻盈如飞地进山。心中似有一股清风吹拂,眼前的青山秀水似乎格外清新舒爽,夏日火辣辣的太阳,似乎也不再热辣辣炙烤他的身体。一切都是那样的舒爽顺意,好像有神的点拨,砍柴时,大脑里飞过许多撩拨心旌声音和画面。他忽然想起在哪儿听过的小调:“蒹葭苍苍……有位佳人,在水一方……”他想不起下面的词了。樵夫哼着下面的调调,想起了那美好的一幕:那一日他进城给大户人家送柴,隐约从楼上传来女声歌唱。他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静静地听那似远似近的歌声,若不是管家招呼他,他似乎忘记了柴房的位置。


樵夫歇了一会肩,又“喂”了一声妻子,说:走了啊。


樵夫背着柴薪,再次送往有女子歌唱的那个东家。心就不由自主想起那声音,走路脚步也不由自主地飘忽起来;眼也忍不住四处逡巡,寻找那日飘来女子歌声的方向。但那声音好像已经消失了几个世纪,竟然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这是一个难忘的夜晚,樵夫妻子忙碌了一天,晚上被临产的疼痛折磨得死去活来,樵夫叫来了产婆,之后心急如焚地被挡在门外,等待屋内的消息——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婴儿的啼哭声。樵夫终于听到了一声震颤心灵的哭声,哭声一下攥住了樵夫的心,他激动得两眼闪着泪花,连声说:生了、生了,生了……樵夫原本盼望妻子能够生个男婴,却不期而至,生了个女婴。女婴出生后,产婆欢天喜地给樵夫说:“恭喜樵大,母子平安,孩子和母亲一样,生得好漂亮。”樵夫并没有领会产婆的话,打躬作揖说:“谢谢婆婆,谢谢婆婆!”说着一边急忙忙给婆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赏礼。


樵夫兴奋地进到屋里,傻呵呵地笑着,说:“樵大有儿子了,俺有儿子了,呵呵……”妻子不忍心否了樵夫喜翔,便默默地虚弱地说,小小人儿,没啥好看的,让孩子睡吧。”樵夫揶揄片刻,说:“他是我儿子,我……我要看……”樵夫得知妻子生了一位千金,而不是男丁,憋了好几天没说话。孩子满月的时候,妻子要求樵夫为女婴取个名字,樵夫淡淡地说:“我们住在西村,就叫她西施吧,……”


西施出生之前一晚,樵夫妻子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坐在床沿上,手里捧着一支长长的细茎、小小的花瓣,美丽的花朵飘着淡淡幽香。她想知道那开着的花儿,是什么花。?她想问问天天上山打柴的丈夫……可是,就在她问出声的时候,感觉是被丈夫推了一把,忽然惊醒了。


原来是肚子痛,把梦给惊醒了。是要生了,她叫樵夫赶快起来,去叫产婆。


据后来的考据家研究,当初樵夫的妻子手里捧着的是“格桑花”。象征了女儿西施。格桑花不仅美丽,更因为她生长在海拔五千米以上的西藏高原,她看上去弱不禁风的模样。然而,风愈狂,她愈挺;雨愈打,她愈翠;太阳愈曝晒,她开得愈灿烂。有人也叫她“格桑梅朵”,她是藏族期盼幸福吉祥,寄托美好情感的吉祥花。


吉祥花。越国古都。不知道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神灵的喻示?也许西施就是西藏高原佛祖的圣灵之地,给越国送来的吉祥,送来的福音!


西施借这位手捧着“格桑花”的女人的子宫里,诞生到了诸侯纷争时期的越国古都,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的苎萝村。这里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于各种植物生长,更适宜于人类居住。宏阔美丽的钱塘江,奔腾不息的江水,在这里稍微歇息,惠及此地世代子孙,再次启程开始了漫长的征途。


西施生的美丽,且聪明过人,樵夫越来越喜欢这个女儿,他为西施取名夷光。夷光长到十多岁,便常常陪伴母亲到江边浣纱,她模样靓丽,又聪明体贴,受到街坊邻里的盛赞,更使樵夫和妻子感到无限欣慰。樵夫每天打柴卖柴,妻子照常浣纱操持家务。夫妇两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出落得纤腰如柳,面若桃花,婷婷玉立,走路如清风摆动杨柳。是那种“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美丽。


更奇的是,西施每每随母亲到溪畔浣纱,溪水便散发出淡淡幽香,水里正在戏水的鱼儿,便屏住呼吸,停止了摆动浮戏,失去了浮力的鱼儿,纷纷沉入水底。


西施,成为苎萝村一带远近闻名的奇女子。


一时间,邻村的姑娘小伙,都好奇地来看西施浣纱,这期中有一位绰约少年,他是楚国的范蠡。范蠡出生于读书世家,自小熟读兵书,且善于谋略,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他听说了西施的故事后,为一睹西施芳容,不惜拔山涉水,远道而来,久于江边伫立,等待浣纱女西施到来,以解思谋已久的渴望。


他终于看到西施与母亲结伴,翩然而至。范蠡眼前一亮,如一道辉光闪烁,刹那间照亮了心灵。他惊诧地站着,不知所措,木讷揶揄痴痴地看着玉容生香,秀色可餐的西施。此时此刻,他若是迎上去,吟诵那首现成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许会让西施惊愕,或者不屑一顾。然而,这位翩翩少年郎,也许是碍于西施母亲在场,也许是惊诧于西施美貌。范蠡这位饱读诗书侃侃而谈潇洒不羁的少年,竟然一时木讷,哑了声息。他敛声屏息地愣在那儿,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他走到江边,掬起江水,洗了一把脸,嗅了嗅手上西施浣纱的水味道,确实似有花香,他陶醉二迷离地嗅着那淡淡的幽香,似乎心醉神迷……最终,他什么也没做,只是再次深情地望着在河边浣纱的西施,有许多话语哽在咽喉,在心里翻来覆去地转着,使他本来智慧的大脑一时笨拙到了停止思维。他试图迎上去,拉着西施的手,说出自己的心愿。可是,他却不知道该说什么,从何说起……最终只能是恋恋不舍地原路返回。



自从见了西施之后,范蠡便萌生了一个最大的理想,到越国去谋一个差事,岂不是美满幸福。于是,范蠡到了越国。然而,到了越国后的结果,却是出乎他当初所料。


春秋末期,诸侯争霸。军事人才,政治人才,深受各诸侯国青睐,范蠡一心要到弱小的越国谋事。公元前496年,范蠡终于实现理想,进入越国,专为越国的强盛出谋划策。他原本打算找机会追寻自己心中的女神——西施。不料,在国家危难,遭受外敌欺凌,欲振国威之时。文种心生一计,打碎了范蠡的青春少男之梦。


在越国即将被吴国吞并的生死存亡之际,谋略家文种向勾践陈奏治国之道:“爱民。”“利之无害,成之无败,生之无杀,与之无夺,乐之无苦,喜之无怒。”劝谏越王把维护百姓利益当作治国之道。


文种还总结商周以来的征伐经验,提出伐吴九术:“一曰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财帛,以遗其君;三曰贵籴粟缟,以空其邦;四曰遗之美好,以为劳其志;五曰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台,尽其财,疲其力;六曰遗其谀臣,使之易伐;七曰强其谏臣,使之自杀;八曰邦家富而备器;九曰坚厉甲兵,以承其弊。”


勾践采纳了文种谏言,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派使臣遍访美丽女子。得“浣纱女西施、好剑女郑旦”两位美女,准备送于吴王,在夫差卧榻之侧,安插卧底。以美色乱其心智,泯其斗志,耗其金帛,以达到里应外合灭吴之目的。


西施和郑旦进宫面见越王。


越王宠爱的一个宫女,见了过西施、郑旦之后,认为她们两个先天素质非凡,具备美人的先决条件,但并不等于符合了美人的标准。她向勾践献言说:“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具备美貌,二是善长歌舞,三是体态礼仪。”


于是,越王下旨开教坊,请乐师,教歌舞、训礼仪。经过三年教导,三年封闭式艰苦卓绝的训练,昔日浣纱女西施、舞剑女郑旦,举手投足如训练有素的宫中佳丽。翩跹起舞宛若一对翩然翻飞的蝶儿;明目顾盼,缱绻多姿,朱唇微启,羞云漫颊;云衣花容的西施更加婀娜迷人,好剑的郑旦更显飒爽英姿。这两个天生丽质,又经过严格训练的美女,正如两把隐形的匕首,即将刺向吴国的心脏。


对于夫差,她们无疑是两支美丽的罂粟花,两个性情不同的美人,无论夫差喜欢上哪一个,都将是一条不归的路途。而对于西施和郑旦,则是越王灭吴整个棋盘上的两颗棋子,与棋子不同的是这两颗棋子自从离开越国故土,便进入了一个未知的狼窝险滩,她们的居心一旦被识破半分,必将是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那么,这两颗离开了棋手的棋子,无论如何,其命运都将是一步险棋。



西施与郑旦前往吴国担当越王寻机灭吴的最前沿工作使命,临行之时,越王勾践亲自接见了西施、郑旦两位负有特殊使命的女子,并进行了关键的一次培训和安抚工作。越王晓之以义,明之以理。勾践把越国连年来的征战之苦,国家危亡,或者强盛的利弊一一陈述予两位女子。


肩负重任的西施、郑旦,向勾践施以臣子之礼,以表明她们这一去,是作为越国的忠臣,前往复命的,并非平常的女儿身。两位女子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壮和豪迈,更有小女子眷恋家乡的柔情与不舍。值得一提的是,范蠡也特别前往为西施、郑旦饯行,范蠡的前往,也许更多的是为西施。西施并非薄情女,也并非不解风情,然而,自从被越王选中奉献给吴王夫差那天起,她就开始学着忘却红尘情愫,三年的受训结束,她就被越王的灭吴策略彻底洗了脑。范蠡前来饯行,西施虽然心生欣喜,尽管她已经训练有素,但她还在心理上一次掩饰着少女的羞涩和矜持。范蠡为了调节气氛,特地在越都一家内部餐厅,为她们摆宴。为了使自己更加名正言顺地请客,范蠡还专门请了文种。文种在,范蠡总会有所顾忌,有些想法也许会在萌芽中消灭。他这是专门为自己请来了一位纪检监察局的代理书记,监督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总不至于做出月初常理的事来。这时候的范蠡决心将儿女私情抛却在了九霄云外,他一心一意地想着怎样能够使西施顺利完成任务,能够平安无恙地活着回到越国。


然而,真能像范蠡想象的那样吗?


席间,西施、郑旦同样以君臣之礼答谢文种、范蠡,她们举止得体,落落大方。


然而,范蠡看到如此一位仙姿玉容,千娇百媚,款款深情的心上人,就要远赴异国,侍奉于吴王之侧,以身侍王。真是“怒发冲冠”无由发怨言,“壮怀激烈”无缘赋肝胆。那种欲罢不能的窝囊火,燃烧着范蠡大将军的激愤之情。就在西施向他施礼的刹那,范蠡几乎是随着西施的“万福”站了起来。本来是要用双手去阻止西施的礼仪,想扶住她那婀娜的身姿,说一句客气的、亲切的、让西施记住一辈子的话语。然而,他还是知趣地客套了一句场面上的话,他说:“免礼、免礼。两位姑娘此一去,别离故土亲人,舍身为国,范蠡无比崇敬,你们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是范蠡今生今世学习的榜样。深望两位姑娘身在异邦他乡多多保重!”范蠡说完这段话之后,一时间,竟然不知所以。满腹经纶,出口成章的范蠡,早已是面红耳赤,站在那里,内心翻卷起的情感浪花几乎吞噬了他的七尺之躯。


此一去,何日还?范蠡不知,西施不知;前路茫茫,驿路苍苍;吴越何时化干戈,玉帛可为我辈设?今日饯行话沧桑,何时重逢饮琼浆?细思量,实难忘。今日一别两茫茫。冰雪聪明的西施,早已看穿了范蠡的心事。她何尝不是对范蠡一见钟情?如若不是国难当头,她肯定会和范蠡琴瑟合鸣,作比翼的鸟儿,双飞的蝶儿,或林间,或湖畔,或碧野……她和范蠡应该是嬉戏于湖面的鸳鸯,是双栖双飞的燕儿……西施心跳失律,竟然有些失态。她勉强地收拾起自己的胡思乱想,端起酒杯道:“谢谢范将军关怀,西施敬您一杯!”西施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那是一杯告别酒,也是一杯壮行酒,更是一杯爱情酒。这一饮而尽的甘醇也许是西施这一辈子的思念与牵挂!



欲做女儿身,与郎常相伴。这何尝不是天下女子的愿望,常伴爱人身旁,或小鸟依人,享受缠绵情爱,或做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凡女子该做得一切,都于红尘情愫中一一实现。然而,金戈铁马践踏越国田园,杀戮越国士卒、父老乡亲、兄弟姐妹的场面再次浮现于西施眼前,那种母呼儿啼的悲惨景象,让西施心痛欲裂。吴王夫差率领的军队在越国土地上,烧杀掠夺,大有歼灭越国之势。那是这个世界上最最可怕,也最最汹涌的烈焰,更是伤人最理直气壮的复仇的火焰。


复仇的火焰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那是人世间燃烧起来便无法扑救的火焰。如今,一个以打柴为生的父亲的女儿,为了国家的危亡,她将身负千军万马都难以实现的使命,为那些死于无辜的士兵百姓,父老乡亲,她披上了一件看不见的战袍出征,她要去复仇了。然而,复仇的种子只是在她心中燃烧,那燎原之火,究竟是燃烧自己,还是燃烧“仇家吴王”?女子的贞操,儿女的私情又算得了什么?!越国亡了,家园、父母、兄弟姐妹……覆巢之下,一切的一切都不复存在。国家兴亡事大,此时的西施,怎能为儿女私情而弃绝王的重托?!


一别故国望故乡,驿路漫漫,何处话凄凉?西施出越国,别故乡,孤影一袭,绝尘而去。正是此去路迢迢,何处寄相思啊?!范蠡目送那渐行渐远的车马队列,载着越国的重托,带着范蠡的相思,也留下了西施对故国、对范蠡的情愫,一路浩荡,一路悲壮,一路壮怀激烈……


西施一路风尘,一路愁绪,一路情思,一路幽怨。来到吴国,拜见吴王夫差。夫差一见西施,心中大喜,叹道:越国一个战败的臣服之帮,竟然有如此貌若天仙般的女子?!


吴王对西施奉若圣母,爱若宝藏,每日使出千方百计手段,只为博得美人欢欣。


而西施却总是于端庄秀丽之中,透出忧郁的气质,使得那种如兰之气韵,在郁郁寡欢的幽怨之态下,更叫人心生出怜香惜玉之情愫。夫差渐渐被西施的沉郁之美所吸引,沉湎于西施妖娆幽怨的美色之域而不能自拔。他对西施百般宠爱,想尽一切办法让西施开心。为了不使西施过于思念故乡,他在姑苏城建造春宵宫,筑人工湖,造龙舟置于湖中,日与西施戏水;又为西施建造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便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排开,在上面铺木板,由西施穿木屐起舞,裙上缀小铃,翩跹舞蹈,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夫差听到那美妙的响声便如醉如痴,只把心儿魂儿都赋予美人,一颗心的每一次跳动都随那响声,随那舞蹈的身影儿迷醉,而痴狂。


夫差果然爱上了西施,而且是爱得神魂颠倒,不计后果,不计成本地付出他爱的代价。自古至今,真正的爱情莫不如此。只不过这样的爱情太稀缺了,不现实,更是把生命置之度外的一次冒险。生存是人类追求的第一目标,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爱情其实就是人们生活中,一个极其娇贵的宠儿,如若生存都成了问题,那爱情肯定是保不住的。夫差真心实意地爱着西施,假若越灭不了吴,吴国越来越强盛。无论西施对夫差怎样心怀叵测,终归是无用的。然而,夫差。夫差陷入了爱情沼泽,他完全忽视了自己国土,政权,生命,正在一点点地被自己的对手蚕食。内部的分崩离析,越国的瓦解,昔日强大的吴国,已经在盛名之下苟延残喘。


一个普通百姓在迷失了自己的时候,需要诤友的提醒和帮助;一位帝王在迷失了自己的时候,更需要谋臣们谏言献策。不幸的夫差就没有这份福气。他身边的伯嚭贪财好色,是一株墙头草;伍子胥刚正有谋,复仇心理太重,善良心软的夫差看不惯;他不但听不进伍子胥的谏言,最终还逼其自杀。


可怜的夫差啊!他只有在迷失了自己的路上越走越远,以致亡国亡命。



《吴越春秋》记载,文种向越王献“破吴九术”,其四为“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勾践“使相者国中,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縠,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


吴王夫差为报父仇,攻破越国,越国重臣文种买通吴国大臣伯嚭与夫差极力周旋,终于让夫差动了怀仁之心,不灭越国。越国得以保存,勾践率王后与范蠡到吴国为奴。三年后,夫差生病。范蠡抓住良机,献计于勾践,勾践为夫差尝粪便寻找病源,此举彻底感化了夫差,夫差释放了勾践。勾践回到越国的后,卧薪尝胆,磨练意志,养精蓄锐,二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动;他不忘国耻,广纳富国之策,重用谋臣文种,表面却对吴国称臣,友好往来。吴增封越国,纵横八百余里。文种索葛布十万、甘蜜九党、文笥七枚、狐皮五双、晋竹十艘,以复封礼。


勾践十三年,越国赴吴国请籴粟万石,两年后,拣择精粟而蒸,还于吴国。


终于在公元前473年,勾践秘密调动藏于民间的三万雄兵,攻打吴国。吴国因连年向齐、晋扩张,国力日渐疲弱,空虚的姑苏城被越王的军队层层包围。曾经强盛,曾经试图征服诸国的吴王夫差,终于在刚愎自用,偏听偏信,沉迷于声色迷帐不能自省中灭亡。夫差拔剑自刎,吴国的领土先后被楚、越两国侵占。自此,南方第一个华夏文明强国,烟消云散。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创下人类君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


勾践卧薪尝胆,被称为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的经典之举,他的超人意志值得人们效仿。然而,吴王夫差刚愎自用、好色奢侈、用人不当、不听诤言的霸王作风,或许是吴国终被越国所灭的致命伤。红楼梦里那个代理过大观园“董事长”之职,并大刀阔斧对大观园进行改革的探春曾经有过一段精彩的预言: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吴国的灭亡,尚若没有夫差沉迷于爱情声色的谜帐,没有偏听偏信于贪财贪色,好大喜功,为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安危,内残忠臣,外通敌国的宰辅伯嚭的谄言秽语。也许勾践的卧薪尝胆只能是富国强民,西施的若仙美貌也许只是一首美丽的桃花诗。只可惜啊!世间没有假设,尚若可以假设,那么若不是春秋乱世,那么范蠡与西施之间的爱情也许会是另一个版本柏拉图,更也许是一场你侬我侬,恩爱缠绵,浪漫悱恻的小夫妻,以致儿女绕膝,四世同堂,执子之手,白头偕老……所有祥和、幸福、浪漫、快乐的词语都堆砌在他们的名下,也许都不过分。然而,世间事往往就是如此的不堪,生存,竞争,霸业,江山,美人,一股脑的诱惑,万丈红尘中的恩怨情仇,正如海涛波浪,令人猝不及防。防不胜防。这就是西施、范蠡之间爱情的根苗生长的环境和土壤,是一场上帝注定了的情殇。



春秋末期诸侯争霸掠夺土地、相互兼并,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重重灾难,百姓随时都有为一方“霸主”现出生命的可能。因此,便有“春秋无义战”的说法。行文至此,我想起了小侄子的一句话,一次我和上小学二年级的侄子看电视剧《解放》,“四平保卫战”中,东北民主联军在吉林四平与国民党军队展开鏖战,血流成河,尸体遍野的画面,让人看得灵魂都在颤抖,心尖子在一阵阵刺痛。看着都是中国人在炮火烽烟中一个个倒下,前赴后继,壮烈到了悲壮和悲哀。打小侄子问我:“姑姑哪是好人啊?”当时我不想说话,就接了两个字“看吧。”没想到侄子接着说了一句话,让我深思。他说:“都是中国人啊!”


近代现代的战争也许与古代的战争有着截然不同的概念,然而,那些为战争而牺牲的生命却是同样的,都是爹娘生养的血肉之躯。自古以来,中国在改朝换代,一方争霸,另一方灭亡,在打杀之中,不择手段地给予对方打击,残害生灵无数,牺牲了多少无辜者的生命,流干了多少人的鲜血?因为战争,造成发展着的历史停滞,或者倒退,生灵涂炭的教训,令人不堪回首,痛定思痛。


公元前496年,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因为爆发战争。年轻的越王以范蠡为军师,打败吴军,年老的吴王因伤重而亡。吴王阖闾又名阖庐,姓姬,名光。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公元前514至前496年在位,著名军事家,“春秋五霸”之一。


夫差是吴王阖闾之子,他发誓要消灭越国为父报仇。三年后,夫差率领雄兵攻伐越国,越国战败降服与吴国。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之言,不顾国家连年征战,百姓疲于奔命,国库空虚粮草匮乏。然而,为了称霸,吴王不断与齐、晋发生激战,夫差在伯嚭调唆下敕令伍子胥自杀。国家忠良早残害,奸佞之臣伯嚭却反而受到皇帝中用,只是朝纲不振,人心涣散。越国趁虚而入,公元前473年,夫差兵败而逃,被越王勾践围困在秦馀杭山(今天苏州南阳山),在大势已去,江山崩塌的危机关头,夫差向勾践求和,勾践自然是不准啊!他怎能把活着的机会给夫差?自己当年差点被夫差所杀,如今反而来报复了,他怎能让复仇的火焰燃烧在夫差活着的心里?!那不是给自己留下一颗不定时的炸弹么?夫差被决绝了,留给他只有自杀一条路可走,成者王,败者寇——华夏文明史上,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自文明史以来,三皇五帝、秦皇汉武、春秋战国……刀枪剑戟、坦克大炮,征战不断,沧海桑田,坎坷曲折,一路走来的艰辛可谓惊心动魄,撼天地,泣鬼神。今天再读那些血染的历史,一路走来的艰辛,帝王将相,仕宦布衣,细品起来,大概都能稍解其中滋味。然而,历代帝王,哪一个不是以臣民的血浇铸江山,再以臣民的血断送王权?!


西施虽然在夫差那儿巧于周旋,小心应酬,暂时避免了自己流血牺牲的命运。然而,毕竟伴君如伴虎,西施看似生活在幸福明艳耀目的光环里,却每时每刻都有如履薄冰的感觉。故乡那浣纱的河水,砍柴的父亲,范蠡包含智慧和深情的眸子,送别时的嘱托……一幅幅万般温情的画卷排山倒海而来,每当这样的时候,西施便会情不自禁的微笑。那是饱含无尽憧憬和记忆的一笑。



吴国灭亡,夫差挥剑斩断自己一世的情仇,一世的悲哀,一世的悔恨。《史记·伍子胥列传》载,夫差自杀前,以袂掩面,唏嘘慨叹道:“吾,无面目以见子胥也!”


其实,越国能够灭吴,何尝不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倘若吴王当年没有听信伯嚭秽语,杀了勾践灭了越国,倘若吴王夫差没有被勾践的表面忠诚所迷惑,倘若吴王夫差听信吴子胥的劝谏,倘若没有西施以“女间谍”的身份“乱其心魂、迷其心志”。也许吴国的命运,夫差的命运都会是另一种写法。然而,历史的现实还是残酷地给了吴王夫差一个亡国亡命的教训。这个教训大得使称霸一时的夫差连改正的机会都没有了。只是悲惨地为我们后来者留下了一段悲剧的话题。


西施,表面是勾践送给吴王的礼物,暗地里却是勾践安插在夫差身边的“卧底”。在夫差为其沉迷,且偏听偏信伯嚭的一面之词,心智与吴国的真正利益越来越远的时候,他的心魂因为跋扈而飞扬,因为沉迷而自信到刚愎自用。加之对齐、晋等国的征伐,实际上国家的民力财力都已经疲弱不堪。而夫差却是一味地被自己的霸王气焰燃烧着,西施作为夫差宠爱的妃子,却是在那已经燃烧的烈焰上添油加薪。她的任务就是让夫差相信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也是最爱夫差的女人,夫差是中国唯一可以统一国土,称霸全国,给她西施幸福的男人。这种自信越强烈,距离吴国灭亡的日期就越近,夫差在一步一步地按照勾践布下的迷魂阵,向前,向前,再向前……


其实,人在迷途的时候,最需要的也许就是别人的提醒和忠告。可是,有谁敢于向一国之君,又自信到狂妄的夫差直言相谏?有伯嚭的吹拍,西施的色惑,像伍子胥那样耿直的忠臣也只能是自杀。吴国除了灭亡,大概是没有其他出路的。


人类战争史上,为了争霸,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美人计、连环计、空城计、苦肉计……哪一计谋不是生灵涂炭,血流成河的升级版?更令人心痛的是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老人孩子,即使美若仙子的西施,或是天作之合的情侣,或是一见钟情的才子佳人,生于那乱世美好生命,都不能幸免地成为帝王争霸的牺牲品。当我们以怀古和崇敬的心情去阅读这样的历史,这样的生命,这样的乱世,心便沉入疼痛的沼泽。


吴国在内外“兼修”的背景下,终于难逃灭亡的命运,按说西施大小也算是参与灭吴的重要一分子,总该名正言顺地回到故国,回到亲人身边,越王不说像欢迎将军凯旋那样的礼遇西施,也改在国人面前以正视听,给西施一个公道的说辞才对。然而,越人认为西施的美丽是尤物祸根,要把西施沉于江中,以祭奠被吴王杀害的伍子胥。政治就是如此残酷,人心就是如此叵测,帝王更是江山的奴隶,为了一己江山,可以被判爱情,可以不顾民心,可以大恶不计,可以滥杀无辜,更可以伪装慈悲。而生于乱世的一名弱女子——西施,在完成帝王授意的使命之后,只能以祸水的名义被那些高喊仁义道德的人们所戕害。真是悲哀到了令人心痛和颤抖啊!


幸而我又读到了另一种文字:西施与范蠡结为伴侣,泛五湖而去,不知所终。这是《越绝书》的记载,西施的结局与前者迥然相异。这让我为西施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有了些许平衡,只为西施有了一个令人欣慰的归宿?


西施,中国出名最早、影响最大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名声,与吴越春秋、与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吴复仇联系在一起;又与伍子胥忠贞被谗、伯嚭奸佞亡国,与“红颜祸水”的信条联系在一起;与巾帼报国、与红颜薄命、与浣女范郎情的悲喜姻缘联系在一起……与其它“美女”相比,西施负载着更多的历史文化的内涵与重荷。正如(唐)崔道融的《西施滩》:“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有人说历史、故事都是文人写的,西施也只是一些有闲文人为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之战编写的一个段子而已。然而笔者却在假想:如若真有西施其人其事,她不过只是担当了“越王灭吴”的整个布局中一个棋子。作为一个女子,是她人生的一个悲剧;作为越国臣民,则是一份应尽的义务。即使是牺牲了一个女子最珍贵的爱情和贞操。


总之,西施是一个值得今人同情、纪念、敬佩的女子!(唐)罗隐的《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无论怎样,我是把西施当作一种美,一种境界,一种品质来阅读的。正如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见在诗人笔下,西施,已成为一种美的象征。读着这样的诗句,西施的香魂已幻化成一幅美丽的画面,一位婀娜仙姿的佳人,便从一首诗词,一幅图画中走来与他的爱人范蠡携手远去,浩瀚的江海湖面,一叶轻舟,泛泛而去。
然而,冷静下来,回过神来,仔细审视华夏几千年的文明史,自从结束了刀耕火种的那一刻起,便已是男权社会的天下,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红颜祸水”便是这一观念的最高概括。西施啊!我似乎极不情愿看到那浩浩江水的浪峰、波尖,荡涤着你满是悲凉的冤魂,又隐现出一丝浅浅的笑颜。只是那笑颜里深藏着是未知的惆怅。西施,你终于出了吴王深宫,且是以吴国灭亡,夫差身死为前提。西施,你的浅笑,是为自己的使命完成,还是为越国终于复仇?西施啊!是为谁而悲,为谁而喜?面对死亡,面对红颜祸水的污言秽语,你的愤怒竟然是清浅笑容,面对死亡,面对红颜祸水的污言秽语,你竟然报以清浅的笑容。不苟言笑的冷美人啊!难道是你看破了红尘悲哀,早已超然于生死之外的你,终于到一个清静之地超度自己的幽魂?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百荷踪影,本名王淑敏,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新密市诗词学会、作家协会副主席、水墨清华艺术研究会研究员、水墨清华美术馆馆长。创作观:用智慧写造句,用真情讲故事;践行“生活是眼睛的海,文字是心灵的波” 的原则。创作动力:世间有万丈红尘,怎能让人无动于衷?!
微信号:bhzy899


百 荷 书 房
baihezongying678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