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年味 || 杨岱昌

 百荷书房 2020-10-28
一进入农历的腊月,年的味道便会越来越浓,城里乡下,集贸市场,处处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处处都飘荡着年的味道,如一壶老酒,甘醇浓郁,似一杯茗茶,香气清幽。而小时候的年味,更是甘醇悠长、耐人回味。
——杨岱昌
年味


作者:杨岱昌


礼 馍


童年的记忆里,春节是一年当中最为开心的日子,因为只有过年时才能满足一年来的多种欲望和需求,贪吃、乐玩、好攀比的童心,只有巴望着过新年的时候才能满足一二。因此,在那童稚的岁月里,恨不得月月过年,日日过年。这样的童心在那样的年代里,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下,可谓是童心所向。总之,过年对于不懂事的孩童来说,那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


过年蒸馒头是个力气活,更是个技术活,蒸的好坏,也代表着这个家庭女主人的茶饭头。那时候过年,家家户户不仅要蒸好几锅馒头,还要蒸出多个花样来。母亲也一样,总会一连蒸上好几锅。记忆中,母亲蒸出的第一锅是豆渣馍。豆渣馍,是用石磨磨出的豆腐渣,参和着玉米面、红萝卜丝、葱花等作料蒸成的馍,这些馍叫头锅馍,放在年头里吃。接下来才蒸白面馍。白面馍是过年吃的、更是用来招待客人的。为此,母亲特别提劲,馍不仅要蒸得白、蒸得虚、吃起来还要有味道。要想做到这一切,不仅要花费一定的功夫,而且还需要手艺。尤其是在寒冬腊月,面要发好,碱要适中,揉得要匀,火候更要得当。这些只要做到位,就具备了先决条件。


当一笼笼冒着热气、雪白的馒头出锅时,母亲还要用颜色水在馒头的中间打上红点,这才算完成了最后一道工序。第三锅的馒头花样就更多了,有枣花馍、口袋馍、面鱼馍、麦垛馍。这些代表和孕育着吉祥丰收的馒头,会被母亲深深地埋藏在家中的面缸里,或粮仓内,要等到农历的二月二,龙抬头时才可以拿出来享用。


母亲认为把那些花样馍都藏好了,只等着到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里,为全家人摆上一顿丰盛的,花样翻新花样馒头,这样的意义不只是在吃上,更在一种吉祥祝福,五谷丰登的期盼!可是,我们这些贪嘴的孩子,早就趁母亲不注意的时候,把那些硬得长了翅膀的面鱼鱼扒出来,当做点心,香香甜甜地享用过了。


拜 年


春节拜年,也是童年记忆中的一大趣事。那时候的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在大年初一的上午,在自家堂屋列祖列宗的牌位或悬挂的主子前,摆上供食、点燃香火,来祭拜缅怀自己的先人。每到这一天,无论是大人或小孩,只要是本家的晚辈,都要到比较亲近的长辈家里磕头拜年,头是磕给先人,年是拜给长辈的。  


大年初一的早晨,吃完了饺子,穿戴一新的我们便会邀上本家几个要好的小伙伴,走门串户去那些上了岁数的长辈们家里磕头拜年。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总会讨来大人们的喜欢、呵护。在向长辈们磕头拜年的同时,往往也会得到他们所回赠的新年礼物,大枣、花生、核桃、花米台等等,有时候还能分到几块水果糖。走一圈下来,收获还是挺大的,口袋里往往会塞得鼓鼓的,如今这些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在那个时候却被我们当做了糖豆豆,稀罕的不得了。


让我留存记忆的,是到一位称作二奶的家里拜年的事。那时候还小,光知道叫她二奶,究竟和自家有多近的关系,也只能从父亲或爷爷哪里得知。二奶的当家人二爷,在城里是位干部,他家的小女儿和我一般大,那时我们还在一个班里念过书呢!只是后来她随母亲一道进城了。


这样的家庭,在当时是挺让人羡慕的,家里吃的、穿的,相比我们都好了许多。因此,到她家里拜年当然是我们这些孩子最高兴的事情,在二奶奶家里,我们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社 火


在我们的那个村子里,过年玩社火一直延续到今天。据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的春节,村子里都会出社火。一提到杨岭的社火,十里八乡都是出了名的,尤其是闹歌,还参加了省、市举办的民间社火大赛,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过。


村子里分前街和后街,前街是武社(玩狮子),后街是文社(耍闹歌)。且分别拥有自己的表演团队,一到演出锣鼓声声,彩旗猎猎,狮子、闹歌竞相表演,那场面真叫热闹。小时候,年还没到,前街的武社便开始准备了。舞狮的凳子楼架起来了、踩绳子的吊桥搭起来了,耍狮子的梢棒、大刀等家伙事摆了出来。一批批年轻的后生在老玩家的指导下,开始操练起来了。


爷爷年轻的时候,是一个耍狮子的好手,梢子棍、大刀、绣球等等,在他的手里,总能舞出多个花样来。爷爷是南街狮子社的重要成员之一。至于精彩到何种程度,我大多都是从爷爷,或其他长辈人哪里听到的。


出社一般是在下午进行,前街、后街的社团负责人会按照演出的需要进行分工,除狮子社和闹歌社演出成员外,还有其他辅助成员组成。作为文社,闹歌队还有化妆师、护驾队、打鼓队、彩旗队,等等成员组成。而武社舞狮队,阵容就更强大了,除了打鼓队、彩旗队以外,还有炮仗队、梢子大刀队,村子里的青壮年几乎都参与了进来。可谓阵容强大,场面壮观。当然了,精彩的演技、独特的演出也吸引了十里八乡的群众,前来观看热闹。锣鼓声、鞭炮声、梢子声、喝彩声、呐喊声,汇集成年节的巨大气场,热闹壮观,让这个宁静的小山村喧闹起来。年味,到了这个时候,既是一个高潮,也是一个结尾。过了正月十五,社火也演完了,年节也过了。


年味,忘不掉的记忆,淡不去的味道。


  
关注 “百荷书房”,阅读全本小说和作者文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