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在青天河 //百荷踪影

 百荷书房 2020-10-28

 

在青天河  
文//百荷踪影


【想起那些日子,新发旧作。】


《作家报》复刊十年纪念。5月18—19日,一百五十几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文朋诗友们,欢聚在青天河,为《作家报》过生日。同时举办“青天河文学创作周、作家报·青天河杯全国文学艺术大奖赛颁奖典礼。”《作家报》复刊十年来,在张富英总编殚精竭虑,不遗余力的扶持下,已成长为朝气蓬勃,神采熠熠的少年郎。青天河这个素有“北方三峡”和“桂林山水”之美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风景名胜区,它的碧水青山、古道观音、自然大佛、佛耳潭、佛手岩等等,名胜古迹,自然风物,在青天河106平方公里的山川水域鳞次绽放容姿。308个观赏景点,峰峦叠翠,绿水凌波的青天河,正适合“作家报”这个翩翩少年郎的众多崇尚者,在此一方钟灵毓秀之地,修心修禅修境界。这是一次绝佳的成长历程,更是一个极富特色的里程碑。作家报这颗挂满了文学硕果的大树,十年来润泽了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读者,更有数千名作者借此媒介和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华;十年的历程既艰难也温馨,真可谓十年磨一剑,一剑向青天。


站在306房间望窗外的小路


青天河,我们跟随《作家报》成长的脚步而来,在你圣山灵水的怀抱,我们将洗尽都市生活濡染的尘埃,感应你千万年修来的圣灵之美,让凡尘之心暂时超越于世外,过一把山居静幽处,相看两不厌的空灵日子。


在青天河的日子里,我和来自湖北孝感的朱晓玲同住在青天河宾馆306室。与朱晓玲(她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小说和评论都写得很棒。)的相识是2012年5月在浙江安吉,《作家报》与中南百草原联合举办的“中南百草原文学创作周暨作家报·中国美丽乡村百草原杯全国文学艺术大奖赛颁奖典礼”等活动,我们有幸参加,且相识,后来通过网络常常联系,并成为谈得来的好友。一年后再次相逢,且是在5A风景名胜区青天河。故交重逢,格外亲切,更令人兴奋的是:组委会把我们安排在同一个房间。



中午12点多,我们由组委会专车从博爱接站,来到青天河宾馆报到。没来得及领房卡,工作人员就安排我们午餐。午餐结束,我们领了房卡,来到306房,放下行李,匆匆洗漱,稍事休息,便下楼观赏周遭风景,和相熟的,甚至陌生的文友交流。在青天河宾馆门前,我们与《人民日报》社高级编审、中国散文学会会长,著名作家石英老师合影、与著名军旅作家米文华老师合影、与《铁杉之问》的作者李桂秋等老师合影。


在青天河宾馆306房间,电视ccTV-1播放着什么节目,我和朱晓玲谁也没有注意去看。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那种深山幽居的雅趣,令人气静神闲。夜半时分,有“布谷、布谷……”的鸟鸣声,声音清脆、空远,令耳闻目睹了太多城市浮躁、喧嚣的我们身心都陶醉深山鸟鸣的空灵之中。那一刻,我们停止了说话,静静地聆听。聆听那空谷鸟鸣间的清幽与绝唱。然而,大约过了一刻钟,“布谷、布谷”的鸟鸣声戛然而止。我意犹未尽,起身来到窗口向外眺望,支起耳朵,静静倾听。可是,夜空宁静,山谷宁静,那棵窜到306窗口右侧的柏树宁静,窗外那条小路宁静,路两旁的小白杨宁静。我终于明白,原来那鸣叫的灵鸟,是在催促我们睡觉。然而,与好友相见的欢喜再次亢奋了我的神经,我无法入眠,晓玲也是毫无睡意。于是,我们轮番起话题,畅谈文道至凌晨两点多,依然没有困意,但我们都强迫自己入睡。因为再过五个多小时,还要参加会务组安排的活动。女人都是极其爱美的,我们实在不愿把自己弄得疲倦不堪,带着熊猫眼,去参加活动。



清晨,当我从睡梦中醒来,有好几种不知名字的鸟儿在窗外山谷鸣叫。其中,布谷鸟的声音格外清晰,因为很小的时候,在乡村里就有这种鸟叫,祖母说那是催促人们赶快做好麦收秋种的准备。对床的晓玲依然睡着,她是前一天夜里坐火车赶到郑州再来到青天河的,长途跋涉的她,也许真是太累了,不然这么好听的鸟儿合奏,她怎会错过?我不忍心打扰她,就静静地躺在床上听鸟儿们的鸣唱,一颗心也随着鸟鸣而沉醉。早餐后,我们漫步于宾馆门前的林荫道上,议论头天傍晚和博爱县宣传部副部长张海生在青天河大坝上散步的情景,张副部长像专业的导游员一般给我们介绍了许多青天河景区的历史和现在。

 


那一重重青山绿水,那弯弯曲曲的栈道,那神秘而天然的峰峦叠嶂,诱惑着我们。我们约定了中午牺牲午睡时间,到青天河大坝景区正在修建的栈道上走走,清清静静地体验一下行走于水上栈道,悦目于碧水青山的感受,拍一些照片,留作纪念。因为我们实在是太爱这里,害怕在会议规定的时间里,和一百多名参会同人一起来时,受大部队的约束,便不得像游子回归家园一般与之亲近,更不能够像爱人一般,荡漾在山水叠翠的怀抱,尽情地撒娇爱抚。


中午,我们匆匆用了午餐,便结伴而行,来到青天河景区栈道上,观赏、拍照。栈道上有两名工人在用铁钻和锤子,叮叮当当地在栈道的水泥地面上凿坑,使之形成凹凸有序的图案,以便游人走起来防滑。在栈道靠山体的部位,我们发现层层叠叠的卵石,零零星星的土层,那上面满刻着千万年前的故事。站在形态各异的烁石前与之相看,我禁不住叹息,百年之后的此时此刻,站在这里的又会是谁?我在心灵的底部问询,烁石沉默良久,并没有回答,它们似乎在默然中诉说着这里的沧海桑田。放眼青山绿水,层崖叠嶂的山脉,似乎在倾诉地壳运动,山崩地裂的那一刻,它们慢慢长高的艰辛。



19日,是会议安排游览青天河景区的日子,参会的全体人员,乘游览船,漫游青天河景区。这是一个欢乐的游览历程,大家上船之后,导游给我介绍了景区各有特色观赏点,之后提议大家出节目,活跃船上气氛。果然,一些多才多艺的代表唱歌、说段子,船上笑声朗朗,掌声此起彼伏。青天河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段段碧波涟漪,船船欢声笑语,重重山水叠翠,路路惊诧欣悦。来往的船只不断地和我们的游船擦肩而过,我们频频向船上游客招手致意,送去我们的问候与祝福,以示在这清水碧波,圣山灵秀的山间有过一次相遇的缘分。下船之后,我们随步道,走台阶,赏美景,在天然大佛脚下、丹道观音面前,我们虔诚拜谒,拍照,留影。


青天河,山的厚重,水的轻灵,已在我们的心路历程上驻扎,都市生活的繁嚣,已被碧水青山净化成一湖丹青,禅意。在那短暂的时刻,我多么神往于古时候的游侠高僧,他们可以漫游四海,四海为家,走到一个灵山秀水的圣地,便可以安居下来,融入自然,修心养性,参禅悟道。而我们毕竟是凡夫俗子,尘缘太重,既是一时沉迷于山水,总归要回到繁嚣尘世,继续品味人间烟火的艰辛。


“相见时难别亦难,”20日,告别青天河的时候,我默默地与之行注目礼,在心里与之悄悄相约。青天河,我会想念你的,再会有期,我会在适合的时候再次拜谒你——你的圣灵神秀,你的柔波千顷,你的青山碧水,你的深秋红叶,你的佛性禅意。


2013/5/22初稿23日修改


向您推荐:



画者,行者,在路上…...  

——杨咏墨



   
关注 “百荷书房”,阅读全本小说和作者文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