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041】一年只开五天的图书馆

 百荷书房 2020-10-28
 


一年只开五天的图书馆
文//高作滨


你可能去过很多图书馆,但一年只开五天的“图书馆”,你可能从来没有去过。


图书馆的主人姓王,是一所大学的教授,他身材瘦小,木刻般的脸上挂着厚厚的眼镜,看人时总是把眼镜拉到鼻梁下,从镜框上方盯着你,好像一眼就能把你看穿。


第一次遇见他,是爸爸带我给他拜年。一进屋,我就见到柜子里、地板上到处摆的都是书,就像走进了图书馆。四处观瞧,我看到离我不远的墙角里,摆着好多小人书,我的心就像被磁铁吸走了一样,再也坐不住了,一点一点地挪向那里。


看到我的怪异举动,王老师停止了和爸爸说话,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走到墙角里拿出一摞小人书,放到我的跟前,转身对爸爸说:“这孩子喜欢看书,过年这五天就来我家看吧。”一听让我看书,我高兴得从凳子上跳起来,当天就留在王老师家看小人书了。


六十年代的小人书,都是黑白的,没有色彩,画面简单,文字不多。但能看到这么多本,也让我兴奋不已。一头扎进书堆里,书中的画面和故事让我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直到妹妹来叫我,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就这样,五天很快过去。


过完年后,我曾几次去过他家,但都因王老师备课,没有看成书。


墙上的日历换上了新的一版,吃完初一的饺子,我早早地来到王老师家,问过好后,眼睛就盯向了去年的那个角落。王老师知道我的心思,冲我点了点头,我就飞一样地扑向那里。可是找了半天,一本小人书也没找到,取代它们的是《朱总司令的故事》《半夜鸡叫》《三毛流浪记》《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选》等书籍,有心想问王老师,可是看他正在专注地写着什么,只得随便拿起一本带插图的书读了起来。读着读着,我慢慢地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越读越放不下,渐渐地对这些书产生了兴趣。有些繁体字和词我不认识,我就按着句子的意思往下顺,不懂的我就学着王老师的样子,用笔把它记录下来,回家查字典。


小孩没常性时间一长,我就坐不住了,从椅子上出溜下来,看看这儿,摸摸那儿。这时,王老师也不说话,把他那厚得像鞋底子似地眼镜,从鼻梁上拉下来,从镜框上盯着我,四目相对,我赶紧坐回到凳子上,老老实实地看书了。


《十万个为什么》是我最想看的一本书,当时刚出版发行,几次央求爸爸想买一本,可都因种种原因,没有买成。这次在王老师家见到,高兴得我捧着这本书,在地上转了好几圈。赶紧打开书,静静地读了起来,那浩翰的知识让我的梦想插上了翅膀,随着它无拘无束地飞翔,一口气把它读完,好久不愿放下。


日历又换上了新的一版,年夜饭的饺子热气腾腾地端上了桌。吃完年夜饭,我再也没有像头几年那样,拎着用罐头瓶子做的小灯笼满街乱跑了,而是早早地上床睡觉,盼着白天去王老师家看书。


再次来到王老师家,去年放在角落里的那些书,就像变戏法一样,又都不见了。我疑惑地望向王老师,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来到了书柜前,里面摆满了《鲁迅全集》《红岩》《青春之歌》《海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娜·卡列尼娜》等各类中外书籍,还有一些发了黄的线装本。有了两年的读书经验,我更加喜欢那些具有时代性、故事性、文学性的当代名著,喜欢书中那些传奇故事,书中人物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崇拜,让我敬仰。


五天时间很短,想用这么短的时间看完一柜子的书,是不可能的,我就用五天的最后半天,看小说梗概、记书名,等寒暑假到地摊上蹭书看。


蹭书看时间不能太长,长了摊主会赶你走。我就选择几本书,每个书摊看一会。一个假期下来,我阅读完了中国四大名著。快速的阅读,使我养成了超强的记忆力,有机会就给小朋友们炫耀。一次,正当我绘声绘色地讲孙悟空七十二变时,一抬头看到王老师就站在我的对面,心想这下坏了,美猴王遇到了师父,没想到王老师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冲我赞许地点了点头。


墙上的日历换了又换,一晃又是两年过去。


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楼门前站着一群红卫兵,以为是又来纠斗爸爸,赶紧往家里跑,可是刚进小区,就看到这些人正从王老师家往外搬书,我一看急了,不顾一切地冲进屋,王老师正被两个红卫兵架着,见到我进来也不说话,只是用眼神示意我,把散落在我脚边上的书拿走。趁着红卫兵不注意,我捡起书掖在衣襟下,慌忙向门口走去,脚下一滑,一个踉跄撞在门框上,书从我瘦小的衣襟下露了出来。一个眼尖的红卫兵一把揪住我的脖领,把书从我的衣襟下搜了出来,并狠狠地踢了我一脚,用力将我推出门外。忍着剧痛,站在楼门口,我没掉一滴眼泪。王老师被两个红卫兵扭着胳膊押到楼前,脖子上还挂着一个沉重的“反动学术权威”的牌子,绳子勒在他那干瘦的脖子上,使他无法抬头。搬出来的书在楼前堆成了一座小山。一个红卫兵把书堆浇上煤油,一把火点着了。熊熊然烧的火苗就像烧在我的心上,一股热流从我的眼框中涌出。


当王老师从我身边被押走时,他没有眼泪,反而冲我笑了笑。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他笑,就像书中的英雄慷慨走上刑场,那么自信,那么坚定。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王老师,后来听说王老师被关进了牛棚。不久爸爸也被下放改造,我们家也跟着到了农村,从此,再没有了王老师的音讯。


时光的日历翻了又翻,一晃十几年过去,恢复成人高考后,我以全市前两名的成绩,考取了大学本科。欣喜之余,我想起了王老师,怎么那么巧,每年去他家看书,书都会变,而且还那么适合我。爸爸告诉我:“那都是王老师有意为我准备的。”我的心就像图书馆里的灯,一下子通明起来……


现在条件好了,图书馆随时供人们阅览,但是在我心中,每年初一到初五只对我开放的那座“图书馆”,永远也不可取代。


2017年9月 于大庆


创作简介:


高作滨,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岁月》《诗刊》《金秋周刊》《江淮文学》《中国魂》《老年学习生活》《退休生活》《原郷書院》《次时代文学》《大庆作家》《鸭绿江晚报》《大庆油田报》《大庆晚报》等书刊中发表过多篇文章。


向推荐:



画者,行者,在路上…...  

——杨咏墨


   
关注 “百荷书房”,阅读全本小说和作者文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