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界洲岛海洋文化馆,很贴心的“三馆合一”模式

 百荷书房 2020-10-28
分界洲岛海洋文化馆以海豚湾、珊瑚馆、海捞瓷“三馆合一”的模式,很贴心。
海洋文化馆海豚湾的海豚表演每天表演四场,场次之间,间隔两小时。早场9:30,晚场16:30。游客若正好赶上海豚表演场次,可以先看表演,再观赏珊瑚馆和海捞瓷展区,若不巧没有赶上场次,便可以调整顺序,先逛珊瑚馆,或者海捞瓷展。总之,很便捷。
珊瑚馆藏有120多种、上万件活体珊瑚和珊瑚标本,以及其他的一些海洋生物标本。其总占地1200多平方米,分上下两层,是国内馆藏品种最多,数量最多的珊瑚馆。可谓绚丽多姿,色彩斑斓,令人叹为观止。




需要特别提起的是,海洋文化馆之一的海捞瓷馆。海捞瓷是对从海底打捞出水的古瓷器的一种称谓,特指古“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瓷之路”开始以后,在南海海域因故沉船而遗留的各类外销陶瓷器具。它们是华夏民族先辈们留在海底深处的一段历史片断,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种物证。
分界洲岛海捞瓷馆,馆藏海捞瓷数量可观,中国瓷器开创出口历史以来的多个品种在此展示,如:瓷碗、瓷碟、瓷瓶、胭脂盒、酒壶等等器皿。这些瓷器的生产时间跨越北宋、元、明、清初等历史年代,尤以元、明时期的瓷器保存比较完好,具有朝代连贯性、产地多样性、品种典型性等特征。 它们因为一次灾难性的沉船,而沉睡在海底又被打捞上来,那种完整或不完整,是经历了大浪淘沙般磨砺,而再次获得新生,是中国陶瓷文化史与海洋文明史的再现。
海捞瓷历经海难洗礼,一件件如中华文明的镜子,让人们看到了中国陶瓷的发展之路,更让人们感受到千年以来,中华民族在“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的艰辛付出,代价是那样的巨大和昂贵。那些跨越了北宋、元、明、清初,等等历史年代的“海捞瓷”,不但展示了中国古代海上对外贸易的运输历史、陶瓷外销史、海洋文化史。更是展现了中华民族留在海底深处,不同历史时期的精彩,彰显着华夏民族“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的历史文明与辉煌,意志和荣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