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和田玉鉴赏方面“新手只看白度,而老手却看结构”呢?

 新用户32808405 2020-10-28
为什么说和田玉鉴赏方面“新手只看白度,而老手却看结构”呢?

就像年轻人谈恋爱只看外貌,而年长的人看的确是性格内涵等等一个道理。结构就是和田玉的内涵,白度只能算是一个加分项。如果两者都有,那么这才能算是一块真正的好玉。那么和田玉的结构是什么?好多人天天听李哥说,但李哥发现大家还是了解的模模糊糊的。

为什么说和田玉鉴赏方面“新手只看白度,而老手却看结构”呢?

首先从概念方面说吧。和田玉是什么?国标是透闪石含量超过98%的石头都被称为和田玉,其余2%含量的物质为角闪石,阳起石等等其他矿物质,因此可以看出和田玉是多种矿物的集合体。所以自然这些物质的颗粒大小和排列方式就形成了咱们常说的和田玉的结构。

1.结构的粗细

和田玉是里面含有多种矿物质颗粒。和田玉的细度其实就取决于这些矿物质的颗粒大小。所以就简单明了了,颗粒越小料子也就越细,反之越粗。通俗点讲就像下面的两个图片一样,稀饭和小米稀饭。如果小米稀饭是和田玉,那么结构就显得更细腻,因为内部矿物颗粒比较小且均匀。

为什么说和田玉鉴赏方面“新手只看白度,而老手却看结构”呢?

(小米稀饭,细)

为什么说和田玉鉴赏方面“新手只看白度,而老手却看结构”呢?

(米粥,粗)

结构比较细的和田玉这方面,其实雕玉的师傅最有发言权。结构细的和田玉的玉质更易于雕刻,不易产生毛刺,裂纹和崩口,且易于抛光。非常受雕刻师傅的青睐。结构比较细的和田玉对玩家来说手感也会更好,触摸时会更加细腻和湿润,而和田玉的结构如果比较粗糙,那么盘玩久了会给人干涩的感觉。这与人类皮肤相同。婴儿的皮肤娇嫩,毛孔小。每个人看见都喜欢捏两下。但如果这是一个体毛大汉,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去碰它。

为什么说和田玉鉴赏方面“新手只看白度,而老手却看结构”呢?

关于和田玉结构颗粒的粗细,我们可以在自然光或灯光的垂直照射下观察到。颗粒感不强或不明显的则是比较细的结构,大概率为上品。

2.结构的松与密

买过和田玉的朋友肯定注意到了配套的国检证书中有一项是“纤维交织结构”,这其实就是和田玉的重要特征,也是和田玉鉴定的一个重要方法。

为什么说和田玉鉴赏方面“新手只看白度,而老手却看结构”呢?

(纤维交织的毛毡比较形象)纤维交织结构排列得越紧密,越有序,这种和田玉的质感就越浑厚细密,也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脂感。如果交织的结构松散地排列杂乱间隙较大,那么这种和田玉看起来会非常粗糙且非常水透,这里再次强调一下,这可跟翡翠的水头效果是相反的,水透在和田玉中是大忌!刚才不是说到这两天早上喝的稀饭了嘛。让我们再用这个做个比喻。米粥肯定是看上去粘稠均匀才好喝。如果稀汤寡水的就喝起来比较涮了,卖相也不好,就是店里免费喝的那种。晚上大家去买一碗就知道了。

为什么说和田玉鉴赏方面“新手只看白度,而老手却看结构”呢?

(稀汤寡水)

对于和田玉结构的松与密,我们可以先用肉眼观察。如果肉眼可以直接看到明显跟粥一样的纹路,那么结构相对来说就不是很好。如果肉眼看不到它,可以打侧光看。也是很好看出其内部结构的。还有一些朋友喜欢透光看。这里李哥不是说不对,只是透光看相对于料子比较薄的情况下还可以,如果料子比较厚你怎么办?还是侧光法比较通用!

为什么说和田玉鉴赏方面“新手只看白度,而老手却看结构”呢?

(肉眼可见的结构)

为什么说和田玉鉴赏方面“新手只看白度,而老手却看结构”呢?

(透光看结构)

为什么说和田玉鉴赏方面“新手只看白度,而老手却看结构”呢?

(侧光看结构)

还有些朋友说经常有商家说“过灯无结构”的情况。这是什么意思?不是说和田玉都有结构吗?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夸大的说法。结构肯定有,只是因为非常细而且紧凑。就算打灯,因为结构均匀所以不明显导致很难看到。其实商家只是想反映这块料子质地的优良细密。要是有些朋友实在较真的话,可以放大镜伺候下试试。

为什么说和田玉鉴赏方面“新手只看白度,而老手却看结构”呢?

(籽料的结构在打灯的情况下肉眼几乎看不见)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新疆的和田玉籽料一直受人追捧的原因了吧?可不是因为它的白度,如果只是因为白,那么俄料可就要站出来比试比试了。所以新疆籽料的好主要是因为它的结构!就产地来讲,大多数新疆的籽料的结构都要比青海料、俄料、韩料细腻且紧致的多,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玉质要比它们好的原因。

为什么说和田玉鉴赏方面“新手只看白度,而老手却看结构”呢?

为什么都说羊脂白玉好?见过羊脂白玉的朋友下次可以仔细看看它的结构。另外“羊脂”一词本身就是形容它的质地细腻油润程度的,而非形容白度,这里好多朋友可能误解了。而白度如果在结构不错的前提条件下还可以的话,那必是一块美玉无疑了。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说“新手看白度,老油条看结构”的意思了吧?上面这些图片应该可以让大家对和田玉的结构有了一定的初步理解了。以后逛玉石市场的时候不妨带个手电筒实践一下。毕竟理论与实践终将结合嘛。

为什么说和田玉鉴赏方面“新手只看白度,而老手却看结构”呢?

还是那句话。和田玉收藏道路上没有那么多漏可捡,踏踏实实的多看,多问,多听慢出手,每天更新文章,让大家少交学费,多交流才是正道,有什么可以私信或者其他方式联系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