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子门生丨兴业弘文赤子担

 桃花源间 2020-10-28




本期编辑


林淞月





作者:苏子门生
桃花源间



兴业弘文赤子担 
——著名作家郭宏文“杂说散记”     



苏子门生


己亥年入伏后没几日,我的远在冀南某企业打工的颇为相知要好的诗友郭建伟先生(网名紫墨青书、青花词客),给我打来电话,委托我某日和她女儿“接头”,把反映他多年来文学创作成果的书、报、刊资料,替他报送给连山区作协主席郭宏文先生。说是郭主席拟将相关人员的资料统一报省,为一批‘成果与声名俱佳’的文学爱好者助力,推荐其加入辽宁省作家协会。应该说,这是一件很“功德”的善事。郭建伟先生还特意“强调”道:“如今宏文主席已是文坛'显贵’,却还心系我们这些民间‘寒士’,这真是难得的义举啊!”我很赞赏郭建伟先生的这番“强调”。做人,必须得懂得感恩。同时,我也很强烈地感到,此“郭”对彼“郭”,不是一般的客套,而是由衷的感动、感慨和感戴。这种发自内心的真挚表达,不免也让我的心情,受到了“郭氏暖流”的“冲击”和“震颤”。  


桃花源间


其实,我与这位年庚比我小十来岁的郭主席,并非不相干的陌路。在“两郭”尚素昧平生时,我和宏文老弟即已相识,甚至已相当稔熟。当年,我们均供职于宣传系统,不同的是,我在原锦西市(县级)升格后,被分劈到“大市”,不久即由普通干事水涨船高地成为市委宣传部副科调;而晚于我从“宣”的宏文,则因其突出的工作实绩和写作才华,先是由乡村小中学调到区有线电视台任新闻部主任,五年中,所采摄的新闻稿件,实现了在央视播出,并三次获得辽宁省有线电视新闻评比的一等奖;而后转调至区委宣传部,翌年便一跃而为副部长。这种罕见而惊人的进步,完全是其超常的付出,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听宏文说,他其实不是没有到市里工作的机会,只是他觉得在哪里工作都一样,在市里未必神气风光,在区里也没感到“委屈”“掉价”,反而比市里更“接地气”。那时,宏文不仅本职工作很是出色拔萃,业余耕作也颇果实累累;既有高质量的鲜活生动的新闻稿件时常见报,更有反映辽西独特风土人情,且个性鲜明、意蕴深厚、趣味丰饶和颇具新鲜感的乡土散文,不时发表于国内各类知名的文学报刊,而且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令人对其油然而生敬羡!     


苏子门生
因为我也算是资深文学爱好者,所以对宏文及其创作一直很关注,每逢其有新作在当地报纸推出,或在杂志上发表,只要我一经发现,或立即“藏”起报纸,或掏腰包买下杂志,于业余闲暇时认真品读,细细体会其中的“不一样”的“郭味”。虽然自己有时也在本市报纸上,偶发一些散文,且篇幅不短,义理内蕴,亦具一定文采,但实在讲,比起宏文等优秀作家的作品,还是相形见绌,不惟想象力较差,语言不够精炼活泼,细节描写有欠细腻生动,也缺乏其中那种非经细品而难得其奥妙精微的独特韵味。那韵味,是在文学创作上具有了一定修为、达到了一定境界之后,用“纯粮”、用良心精制而成,能提神爽心、勾魂摄魄,让人长久沉醉其中不能自拔的佳酿,所散发出来的无形的甘醇与幽香。对于我与宏文等优秀作家在创作上存在的明显的差异和差距,我曾多次作过认真的思考和探究,最终归结为刘勰《文心雕龙·体性》中所论述的,“才有俊庸,气有刚柔,学有深浅……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当然,除此之外,宏文的“贵在虚静”、“苦思沉虑”,呕心沥血、惨淡经营,也是我这个虽然“资深”但却天分不高、极为寻常的文学爱好者,所望尘莫及、自愧弗如的。 


桃花源间


宏文自20岁发表作品至今,“创龄“已逾35年。经过三分之一世纪多的耕耘、探索与“沉积”,他已较为完美地实现了从“草根”文学爱好者,到著名作家的转变。翻开宏文散文集“山屯系列“,在作者简介中,我吃惊地了解到,30多个春秋的不辍耕耘,宏文这位矻矻不倦的“文学耕夫“,已在《辽宁日报》、《辽沈晚报》、《农民日报》、《鸭绿江》、《散文选刊》、《中华文学选刊》、《中国当代文学大观》等数十家(种)报刊集典,发表散文数百篇。期间,出版散文专集3部,分别为《山屯物语》、《山屯情愫》、《山屯光阴》(均有名家撰写长篇序言);推出《普京》、《董明珠》、《纳兰性德:他是人间惆怅客》、《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等人物传记多部,其中散文作品因勇于探索,锐意创新,受到业内人士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而“'新辽西派'田园散文的代表作家”这一称谓,即是相关作家评论家,对宏文在创作上坚持探索创新的肯定。报告文学和小说创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不时有力作获奖。这些斐然不俗、颇值得称许的文学创作成绩,在同期或基本同期从事文学创作的文学爱好者中,是不多见的,在我看来,是足以骄人、堪可引为自豪和光荣的资本。按说,手中健笔“杠杠”、头顶光环熠熠的宏文,偶尔露一露“得色”,翘一翘尾巴,也是可以理解的“正常表现”。可是,宏文却仍一如当年,做人还是那样朴诚实在,毫无自负之气,决不因自己文学上“成气候”而洋洋自得,傲视“众山”;与人交往时,常常是话未出口而面先带笑,神情很是自然,一点也不虚伪造作。      


苏子门生


 接到郭建伟先生电话的第二天, 我即打电话给宏文,与他相约见面时间,并询问了一些细节问题。通话中,他先是对拟报送的资料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叮嘱“一定按要求办”,紧接着把话题一转,婉转的向我发问:“大哥,你是何时加入省作协的?”宏文此问,着实让我尴尬,因为我目前还不是辽宁作协会员。他可能误以为我在职时,已“近水楼台先得月”,凭借职权之便,为自己谋取了“省作协会员”的头衔。实在说,我在市委宣传部工作时,确有此“以权谋私”的机会,只是因为虑及“影响”,而未借机“操作”。现在我已退休多年,不存在“影响”的问题了,但自忖自身条件与入会标准仍相去甚远,所以不免心存顾虑。宏文闻此,当即向我提出“建议”:“大哥,你的情况我基本了解,有“压力”是好事,更有助于你'负重前行',因此小弟建议,你也把你的创作成果收集一下,然后给我送来。”感于他的真诚恳切,我打消了顾虑,遂当即答应“照办”。      
桃花源间


7月18日上午,当我带着郭建伟先生和我的申请入会的资料,专程去宏文所在的连山区政协某专委会见他时,他边接待其他申请入会的同志,边整理相关资料,显得很是忙碌。见我携资料而至,他先是招呼了一声“大哥来啦”,随即接过资料,整理了一阵之后,便给一个同事打电话,请她在附近某饭店预订房间,说是中午招待客人。本来,我在去宏文处之前,即已买了两瓶在我看来较为不错的五粮系列的白酒,见宏文想以主人身份待客,便立刻表明欲与郭建伟先生“联合做东”的愿望,酬谢其“君子成人之美”的热心。可宏文却不容商量地回绝道:“不行,今天的东家是我!”宏文早年曾在渤海街道任党委书记,有一次在接待我和单位一位领导调研,赶上饭时,也同样“霸道”地“扣”住我们,不让我们空着肚子离开街道。有人说宏文不好色而好酒,其实他的酒量并不大,也从不和人拼酒,他所看重并且努力践行和保持的是,人与人之间能够掏心窝子的率真实在。而对于一些华而不实、唯上唯书、夸夸其谈、言不及义的“潮人”,哪怕是“官场当红”,他亦远而避之,耻与之交。     


苏子门生

  

宏文在担任连山区作协主席之后,非常注重发掘培养文学新人的工作,特别是坚持目光向“下”,在“草根”文学爱好者中,遴选可造之材,并为其甘心做建桥修路的砾石,乐于当供人攀爬的“梯子”,对其倾心尽力地加以帮扶指导,促其提高水平,提升层次,多出成果,出精品力作。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基层文学爱好者尤其是文学新人,在宏文和协会其他有实力的作家的拉帮下,成长迅速,成果跌出。一些已具一定名气的作者,还被宏文热情的“拽”进他组织的并以他为主导的“郭氏写作班子”,承担某些出版社交办的“光荣而艰巨”的创作任务。因为宏文来自于无名山村的“寻常巷陌”,经历过默默无闻的草根时期,所以非常理解那些在崎岖坎坷的文学道路上艰辛跋涉奋力攀登的苦寒之士。为了帮助更多的文学爱好者成长进步,脱颖而出 ,宏文和他领导下的作协一班人, 在区文联的支持指导下,每年都要结合形势联系实际,开展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培训,或请名师名家授课传经,或就地取材,现身说法,以身边人、身边事树标杆、做引领, 指点迷经,激励无名。宏文的热情,不独倾注于基层闾阎,也对“高层”辐射喷发。有时,上级机关有需要,他也应邀去“坐坛讲法”,授课解惑,进行文学辅导普及,并以其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挥洒”,受到非同寻常的欢迎。宏文深知,一花红,红一点;百花妍,春满园!      


桃花源间


与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史紧密相联,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是文章大国,其中散文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对于散文,有人称之为“文学桂冠”,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好的散文,一定是诸美并具,美美相映:“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博大精深,给人以思想之美;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特别是哲理散文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 宏文“寄身于翰墨 ”,把散文作为此生的挚恋和深爱,把故乡作为“富矿”开采,把写故乡人、故乡事、故乡物作为本职本分,把叙事、状物、抒情和阐发哲理融为一体,这种选择,一定有其感性和理性的双重原因。感性,盖与个人性格、喜好有关;而理性,应该和散文与其他文体相比,“更靠近内心,更靠近真挚,更接近生活,因此也更易引起人的共鸣而唤起心中的美好的感觉相关联”,特别是应与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密不可分。当然,这只是我的主观臆测,其真实、确切和更深层的原因 ,有待宏文在今后适当时候,为我们推出一篇《我为什么对散文情有独钟?》来作答。      


苏子门生
 建安七子的领军人物、著名文学家魏文帝曹丕,在其名著《典论·论文》中有云:“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曹丕此言,对文学的独立地位和重大作用的认识,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客观地说,曹丕对文学的社会功能的强调不无过分之处,但其对文学价值的论述首开历史先河,他将文章的价值,置于“经国大业”与“不朽盛事”的高度,是其对历史重要和独到的贡献!认真品读曹氏之文,我们深切感到,因为文章事关“经国”和“不朽”,故曹氏创作《典论·论文》的初衷、用意和核心,应该是在教导我们写文章之时,每一个字都要仔细揣摩,好好书写,要以以正确的价值观和创作观,以一颗童真的心、认真的心、对读者对自己对历史负责的良心,去书写每一个文字,每一个标点,而不能因"玩文学"或为孔方而文学,以及以其他不可取的动机、态度和行为对待文学或亵渎文学,损害文学的纯洁、清美、神圣和崇高,在历史上留下有悖良知的悔恨、愧疚和遗憾,留下不应有的污点、劣迹与骂名。


桃花源间

几十年来,根据我对宏文的观察,他称得上用童心、真心、良心和爱心写作的作家,他对文学,有着一种融入血液、沁入骨髓,近乎宗教般的深情与虔诚。正如宏文在《山屯情愫》的长篇后记《感谢文学》中所说的:“我为文学执着地付出,……付出辛苦的是自己的躯体,但得到充实的是自己的心灵,得到的磨炼的是自己的心智。文学,不仅历练了我的人生和思想,更是净化了我的品性和灵魂。”后记中还有一句话,虽然是宏文的一位文友所说,但却得到了宏文的“严重”认同、高度赞赏,这就是:文学一直没让我们变坏。换言之,即文学正直、善良和真纯了我们的心性。或者说,正确价值观和创作观指导下的文学创作,对于人生文章的撰写,具有一定的先导和定向作用。此言印证了文学对人的塑造、陶冶、浸润和引导之功。这当然也是,源于宏文几十年文学创作实践的切身感受,发自宏文灵魂深处的真实诉说,激励宏文在文学的田野上,几十年来一直埋首耕耘、辛勤劳作的强劲动力。这样的作家,坚持为文与为人的一致性,坚持创作上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其作品应该敢于接受读者心秤的称重,可以经受时间流水的冲刷和沉淀,也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并在历史上留下属于自己鲜明而独特的印记。    


苏子门生


以我原来不无“经验主义”的推断,鉴于宏文在仕途上起步较早,势头较好,而且能力较强,他应该有较大出息,坐上较高位置,从而为人民群众多谋利益,也为自己的列祖列宗争得一些令人歆羡的荣耀。然而,错综复杂、波诡云谲的官场,并没有让宏文飞黄腾达,青云直上,其官级到副县就基本上画上句号了。我没有就此向宏文询问“心情”“感受”等,即便强人所难地“刨根问底”,恐怕宏文也只能“王顾左右而言他”,道一声“天凉好个秋”!我亦官场沦落人,深知官场人为所致的风云变幻、阴晴不定的不可预知性。所以,对于宏文在地方政坛上的“坎坷”“失利”,能够给予同情理解,尽管宏文可能并不需要这种“悲悯”。贾平凹在评价著名作家路遥时,曾称其为“出色的政治家”。此语并不含讥讽之意,而是就其精神品格而言。实际上,官场这条路,路遥并未走通。但是,贾氏“预言”的“失准”,却是亿万读者的福音,因为,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写作的路遥,为他心爱的人民、民族和国家,奉献出了不朽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等优秀作品。也即路遥璀璨夺目的文学光芒,是其为宦做官的有限影响力,所远不能比拟的!从此意义上说,我们为宏文能像路遥一样审时度势、"改弦易辙"而击节点赞,为其仕途蹭蹬、前景“暗淡”而“庆幸不已”,为他文学创作上的柳绿花红、百媚千娇而鼓掌欢呼!时下,官场上官员本来就多,有一个、几个或者更多一些官员弃政从文,不仅无伤干部队伍整体,而且可能是好事;而具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美誉的作家则不同,尤其是那些不负人民养育恩,情倾黄土,竭尽忠诚,用一颗赤子之心,努力为人民写作,能够写出悦目赏心、脍炙人口、引人入胜,陶冶情操、濡养精神提升灵魂,触动影响读者群体深层心理,利于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且能广泛传播、流芳后世的好作品的优秀作家,却是多多益善,一个也不能少!  

桃花源间


联珠缀玉行人叹,兴业弘文赤子担。宏文,你的心思,你的情怀,你的责任,你的使命,都与文字、文学、文艺、文化紧密相关。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化己化人,你心中那神圣的的文学火焰,始终在熊熊燃烧;很多时候,你看似微波不兴的“静水”,其实,透过“静默”的表象观内里,你因文学而荡起的心潮,一直澎湃不息!回首往昔,你在3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以深情的笔墨,智慧的思考,艰辛的付出,开创了辽西散文、乡土文学的崭新境界,充实了民族文学的宝库。展望未来,一向低调沉实,勤勉进取,立足脚下肥沃土地,举目头顶灿烂星空的你,一定会有更深的开拓,更高的追求,更远的目标,更大的成就!对此,我们殷切期待,满怀信心,深表祝福 !


作者简介:
苏子门生,又网名孟小清,本名常志英,辽宁葫芦岛人,一个年逾花甲的退休老头儿。爱好传统诗词有年,积累“干体”陋作若干,偶有“作品”登坛见报载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