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辩证论治”与“理法方药”

 tjboyue 2020-10-28

想学好中医,就要重点领悟“辨证论治”与“理法方药”八字,这八个字间也有着内在联系。“辩证”主要是判断疾病的病因、病位与病性,相当于中医诊断学内容,在“理法方药”中,属于“理法”范畴。“论治”是制定治疗的方案,属于中医治疗范畴,在“理法方药”中,更多体现在“方药”之上,但又不仅限于方药。因为除方药之外,还有许多其它治病手段,如针灸、拔罐、按摩、气功等方法。

初学中医之人,首先要在宏观上认识中医,还要对各种理论有所了解,逐步学习,点滴积累。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急功近利。

中医诊断疾病,讲究四诊合参。但很多人容易把中医四诊与中医辩证理论弄混。所谓四诊,即“望闻问切”四种收集患者疾病信息的手段,是为疾病诊断服务的。而具体判断疾病的性质与治疗,则更多需要诸多的理论指导才行。所以,中医四诊是技术,中医辩证则是理论。比如同样的病人资料,不同医家却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原因就在于,它们所运用的辩证理论不一样。

中医的辩证理论,数千年来,以积累总结出许多种。即有比较宏观的,比如阴阳理论、一气周流理论;也有比较具体的,比如痰瘀理论、血症理论。即有辨别病位的,比如三焦理论、脏腑理论;也有辨别病性的,比如八纲理论、卫气营血理论。《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也是中医诸多理论之一,只是相比较而言,更加重要而已。

各种中医辩证理论,初学者可慢慢学习,不必操之过急,同时还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与不同。在具体疾病诊治过程中,适用哪种理论,就用哪种理论,不用刻意偏废,要学会融会贯通。

作者认为,诸多辩证理论中,彭子益的“圆运动”理论最宏观,可以首先帮助建立起中医的世界观,初学者应当先学。其次,六经辨证与八纲辩证最为实用,临症也最为中药,所以应当重点学。此外,阴阳辩证、脏腑辩证、三焦辩证、卫气营血辩证、痰瘀辩证等其他理论,也要逐步了解与学习,并把这些理论融会贯通,临症时如能与四诊技术,或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则诊治疾病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当然,这绝非一日之功。

——中医实战笔记:20.10.2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