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外面都有啥 2020-10-28

        夜半三更,起床做点啥,一般是喝水喝多了,嗯嗯,从这里我其实也不知道夜半原来就是三更,这是国学里需要认知的,要是闲下心来,一杯清茶去品品,应该蛮有意思。

        欧阳修写的关于元霄看灯的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我以前也看过,随意想想,观灯嘛,当然就应该是太阳西下,月上枝头之时,也就是黄昏的时候吧。却没有想到,黄昏是指的一个确定的时间段。

      古代把一夜分为五更,黄昏为一更,对应现在的19点到21点;人定为二更天,对应现在的21点到23天;然后就是夜半为三更,嗯嗯,原来是这样子,然后就是传说中半夜鸡叫的故事出现在心里;因为鸡鸣是四更,这是一点到三点的样子,这个时候起床干活本来就已经很早了,已经算是比较心狠的地主老财了,要是再来个夜半鸡叫,简直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以前用这样的故事去斗那些不管有没有干过这些坏事儿的地主们;最后,五更叫平旦,这个词不错,太阳平平的地出现在地平线上,五更起,对于现代的上班族来讲,可能是需要的。

        前些日子,我记得楠在看一本近代白话文小说(老师要求读的课外读物)的时候,问我,小熊:你说,啥叫,走在巷子里,敲梆子呀?我说,以前打更的人,在晚上敲的一种木头棍子。她说,都睡觉了,不吵人吗,烦不烦呀。

        虽然,后来我告诉她,以前的人,不是家家都有计时的工具,计时工具是只有官家才会有的一种奢侈品,老百姓要在夜里知道时间可不容易,白天看看日头就知道了,夜里本来就睡得迷迷糊糊的,可就真的无法知道是啥时候了。要是和人约个时间去做点啥,怎么办呢,就是听每隔两小时的敲梆子和吆喝的声音,要是没事的人,翻个身接着睡,心里有事儿的人,听敲几下,就知道是几时了,要是和约定的时间差不多了,就赶紧起来,准备准备去吧。

        月上高楼,人约鸡鸣后……,想想都有一些害怕,还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想想都有一些唯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