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复兴群2月份诗赛的获奖作品及点评 ➝约稿:小样 编辑:霞满天 七律 平水韵 以“川不辞盈”为意生发七律一首,不限韵。 32号 划着月亮来 220分
皆言立世仰通明,此蕴天机莫说轻。 荡荡川盈从滴水,泱泱波瀚始吞鲸。 有容孟德贤堪聚,抱志愚公岳可平。 勉尔含弘期势起,何愁一举霸龙城。 ①呆子老师评语 75分 跌宕生姿,笔能杀纸。收束稍露,露而致旷。 ②神霄散吏老师评语 74分 用典合理,章法可循,开合有度,龙城,但使龙城飞将在之龙城?此处不知来历。 ③砍柴老师评语 71分 颔联或可斟酌。 以“川不辞盈“为意题诗 71号 西童220 人道居谦养德风,襟怀万顷物相融。 诸公国计论兴废,天下归心承大同。 节立霞标思浩荡,文含元气孕鸿濛。 霈然甘泽如膏沐,始得乾坤造化功。 ①呆子老师评语 75分 承联颇为沉着,三联转折处承上之势,似为平行,弱于提振过化之力。收束似有余力未尽。 ②神霄散吏老师评语 72分 通篇论理,未免辩之苍白。 ③砍柴老师评语 73分 足见作者气度胸襟。 ![]() ![]() 七律~赋得“川不辞盈”以为学 8号 楚寒玉 217分 求学何年得至知?无涯无界更无期。 泰山磊石未曾止,蹄泽胶舟自溢时 。 万顷波涛虚海若,一泓秋水满冯夷。 儿童辩日教宣圣,便解多师为我师。 ①呆子老师点评 73分 不学,何以遣有涯之生。故太山不辞微尘方成其大,杯水凹堂,芥为之舟,置杯则胶。纳江河之数,未为可量,又奚以自多。虚己纳物,是通于道。斑斓馥郁,用典尤佳。 ② 神霄散吏老师评语 74分 海若冯夷皆出庄子,此诗咏状与用人事多出庄子秋水篇,当者众,知者鲜。 ③砍柴老师评语 70分 细看此诗,蹄泽何解?未曾止和自溢时对仗略有缺处。颈联的意义?直教人低喝一声:“颈联,我要你何用”?堆句砌典,是为一憾。 ![]() 以“川不辞盈”为意,成七律一首 9号 广寒宫主 217分 但持清节莫伤贫,世路无非屈与伸。 沧海有怀收细水,泰山无意却纤尘。 三闾谪宦独悲楚,六国遗珠同照秦。 试看汝阳黄叔度,信知容德不亏身。 注:六国遗珠句,指先秦集六国之才,遂成霸业。 ①呆子老师评语 74分 伤字表达似乎略偏,承转较有力。用灵钧和后汉叔度之事,典属更厚重。叔度用事较切,屈平用事略泛,三联似略放任。 ②神霄散吏老师评语 72分 前二联陈烂不新,三联推测慷慨。尾结束用一事。章法尚得一脉相承。 ③砍柴老师评语 71分 六国遗珠句,指先秦集六国之才,遂成霸业 四联八句五十六个字细读下来,意义稍有混乱感,余皆可。 ![]() 川不辞盈 38号 空空如也217 万里沉沉欲合天,波涛漱击始完全。 混茫星汉横中界,积聚涓埃决九渊。 含蓄有余成海海,虚空以待故绵绵。 一倾怀抱源流众,激荡风云应使然。 ①呆子老师评语 75分 诗用叠字,须除去其余的字,精神气象,注于两字中,方为上佳,不达则为一失。布局开阔,笔力沉着,起止序然,然屈于叠字。 ②神霄散吏老师评语 72分 虽有磅礴之气,不免泛滥陈词。缺乏事迹。 ③砍柴老师评语 70分 颈联还需琢磨。 ![]() 以川不辞盈为意生发 41号 孤云218 三年学海需如渴,跬步谁因路远休? 覆篑为山承古训,虚怀若谷纳涓流。 诸家气逸时开境,一棹心遐难系舟。 日就月将无懈惰,何烦久不达瀛洲?(见登瀛洲) ①呆子老师评语 75分 承转处颇见笔力,曲折处善造势也。收束亦见羁勒之力, ②神霄散吏老师评语 70分 叙事虽间以理,下字却迟疑,瀛洲仙家语,此处且做虚谈。 ③砍柴老师评语 73分 见志见性,是为佳处。 ![]() 以川不辞盈为意 60号 时光217 苍流欲阚最高台,去势波澜转地开。 万道齐腾空浩大,千川复聚海倾来。 犹添瀚宇毫中起,不绝洪涛天外回。 上善虚盈何所以,琼楼更拾有京垓。 ①呆子老师评语 71分 前半欲作雄势,字词表达的细微处,宜更凝炼准确,则更见笔力。后半行笔较稳,亦见力度,收结佳。 ②神霄散吏老师评语 74分 格调高远,神形俱聚,颈联多余,有重复之嫌。 ③砍柴老师评语 72分 颇见气象。 ![]() ![]() 以‘川不辞盈 为意生发七律 15号 远山 216分 豪杰求贤若老饕,谁言霸业似鸿毛。 三千珠履犹难足,一介隆中焉可逃。 无让涓流成海阔,不辞微土就山高。 休叹耄耋戒之得,垂暮登台还杖刀。 ①呆子老师评语 71分 老骥伏枥,志量不浅。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信乎聚涓流而成深广。用典纯熟,古质朴茂。惜首联略旷 ②神霄散吏评语 73分 直抒情怀,一说,尾联似登山便止。 ③砍柴老师评语 72分 晓畅明白,化典自然。无让涓流成海阔何意? ![]() 七律·赋得川不辞盈 25号 悄然 213分 伊吕欲求高筑台,贤奇鱼贯四方来。 兼容上疏贾生直,同感依刘王粲哀。 滴水不辞川浩阔,微尘长积岳崔嵬。 孟尝门下三千客,不学冯谖弹几回。 ①呆子老师评语 71分 登楼之哀,长沙之屈,郁 而未伸,实生之常态。惟不辞涓滴能成其大,二联曲折,收束兜转,欲切题却多隐晦。 ②神霄散吏老师评语 70分 典杂而章乱,人名多则意散。 ③砍柴老师评语 72分 目及兼容、同感,则觉缺了些同感。同感依刘,这语感教人“嘿嘿嘿”。整体不错,唯典故令人眼花缭乱。 ![]() 以“川不辞盈”为意,成七律一首 36号 水心 213分 弃暗应须明处投,三人并作五人筹。 衡山得受微尘聚,湘泽多承细水流。 一木何堪发孤咏,万花始可许从游。 娄公盛德动吾辈,小我心怀宜自修。 ①呆子老师评语 73分 史载,娄师德有容人之量,深沈有度量,人有忤己,辄逊自自免,不见容色。……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絜之乃已。”师德曰:“未也,絜之,是达其怒,正使自干耳。”以狄仁杰之贤,犹不知其德而排挤之。起处,于渊默处闻风雷声。承转始放达,亦有可观,于收束处气局略脱 ②神霄散吏老师评语 68分 首联来历不明,娄公缺乏铺垫,故显突兀。 ③砍柴老师评语 72分 颈联妙矣!作者心境可窥一二。 ![]() 论川不辞盈 66号 苏子 213 事有荣兴与式微,人从何处觉先几。 攀天未及千年近,蹈蜃俄惊一日非。 孤派霄篁初穴种,横身匹素渐成衣。 世于我辈应多忏,识者如云学者稀。 ①呆子老师评语 72分 几,机或是知?分句,统属,颇为奇绝。二联领字领词显乖张,与全篇不偕,为一失 ②神霄散吏老师评语 63分 先几,洞知细微,读第三声,茶几平读。通篇云里雾里。 ③砍柴老师评语 78分 细看此诗,老手为之。谋篇布局虽无新意,但较为稳妥。首联言事有昌盛时,有衰落时,人皆无法预知。好比一颗微粒,一支小流,谁知之后能否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呢。颔联言攀天难到,然每天攀点,千年之后终会更近一些,海市蜃楼虽猛一下吃惊,然无长久积累,终究消失迅疾。颈联言物理,冲入云霄的一段竹子,最初也不过穴于土壤,在身前的匹素经过加工也终究能做成新衣,颈联似反用陈曾寿“孤生拳竹初宜杖”之意。尾联言此里于今虽都知道,人并未有人去专研。整篇句句入题,惜尾联收的不够巧妙。如能加以笔者自己之思想,则更为妥帖。 ![]() 川不辞盈 75号 木剑无锋214 微声渐转化雷鸣,涓滴曾经壮此行。 弘阔得来缘厚积,图谋远处息闲争。 苏秦策振堪执印,毛遂锥锋自荐名。 国器本非天择取,岂言薄发一时成? ①呆子老师评语 69分 起止颇见布局,丘壑自生,然须对词组的凝炼力加以提炼。收束见控勒之力。 ②神霄散吏老师评语 70分 三联用典不合题意,篇幅结构从小言大,尾联已千钧。 ③砍柴老师评语 75分 见思见性,可嘉。 ![]() ![]() 以川不辞盈为意生发 27号 采莲南塘秋 212分 水有苍龙山有灵,求知路上莫经停。 山因容细近南斗,川不辞盈阔北溟。 积腋无须嫌琐碎,成裘可望耀门厅。 欲将学识五车补,换得时人满眼青。 ①呆子老师评语 71分 惠施多方,其学有五车之富。欲立定脚跟,尤须致学也,山接南斗,川赴北溟,积少以成多。结体紧密,起止犹有外求之意,筋骨外露。为道日损,良然 ②神霄散吏老师评语 73分 颔联如在目前,气通而理顺,继发感慨。 ③砍柴老师评语 68分 集腋成裘之典支离破碎,逻辑不足,欲将学识五车补?有化典之心,无化典之能。 ![]() 川不辞盈 50号 玉樽212 不辞洪泽方成阔,善积涓流乃有容。 万顷波光浮日月,三江雪浪动鱼龙。 载清载澜羲农境,为学为人孔孟胸。 囊括百川春浩荡,含弘君子显高踪。 ①呆子老师评语 67分 起首稍露,承接陡然提起,而转折处气韵跳脱,实为一失。收束虽驻笔控勒,然犹有不逮。 ②神霄散吏老师评语 75分 通篇高古气,颔联辨得清浊, 造语得圆意得透。 ③砍柴老师评语 70分 见作者心怀,可嘉。 ![]() 七律 题川不辞盈 23号 茶客 211分 盛代谁曾世显荣?清江水并月亏盈。 万千息壤拦教住,百折奔波兀自行。 归海心同鲲展翅,为山念岂纸谈兵? 昔时人叹大川上,昼夜如斯不舍成。 ①呆子老师评语 74分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成也。故,子叹于川,而盈虚消长,不舍于时。一气呵成,缠绵醇厚,为表达清晰,当不避指实,避开用字也是一失。 ②神霄散吏老师评语 70分 发端仿佛有康节之气, 所引太高,难以后续,叹亦为空。 ③砍柴老师评语 67分 意思混乱,未得诗法,为山念岂纸谈兵何解? ![]() 七律 “川不辞盈”为意 12号 我自横刀 210分 休道文人多傲骨,相逢能否不相轻? 他山有石可攻玉,何处鸣禽独放声? 蓄久水开千里势,聚微光映一城明。 高天更在高天外,气量无容气自盈。 ①呆子老师评语 72分 无容,似为笔误。二联三联较有力,针贬时弊,犹自勉也。收束略骞,气郁。 ②神霄散吏老师评语 67分 首联似问非问,中二联平缓而持不轻蹶,无容,不允让,无地可容之意,不知用于尾句出于何意,通否? ③砍柴老师评语 71分 细观此诗。逻辑尚可。颔联之典恰承接首联文人相轻之象,言善于吸收接纳他人意见,可谓入题句,然以文入诗之套用略微僵硬,不够活络。颈联“蓄久”“聚微”之句着实巧妙。再次入题。尾联似写天外有天,佐证气量充盈,胸襟宽广,以劝自己如此。整体较好,然首联,颔联句法不得其妙。憾矣。 ![]() 有感川不辞盈 13号 新月 210分 阳回节气物华更,溶泄冰澌细有声。 一水渐微千涧响,百川相纳九衢惊。 奔流不息方成海,累积无辞终满盈。 功德若能通妙理,心田自是向春荣。 ①呆子老师评语 68分 二联用韵略挤,四句与五句的转折间,意近显衍塞。起承明媚清婉,尤佳。尾联略脱。 ②神霄散吏老师评语 74分 颔联出彩,铿锵有声,沉著有余力。尾联涉禅,竟措手不及。 ③砍柴老师评语 68分 节气流转,物华更迭,冰澌消融,诗发鲜活,以小窥大,惜颈联承前未转,固可,然笔力终难驾驭,直言其意写来废墨,尾联由此及彼,以功德喻之,层次拔高却流于浅白,曲尽其妙方为最佳,作者于细处更应打磨。 ![]() 七律*以“川不辞盈”为意生发 29号 青玉案 211分 山高万仞积于尘,海纳千川善养身。 虚极常如幽壑竹,德隆合似广陵春。 柔能载物称君子,道不离情举圣人。 几许风流留册上,一言以蔽只天真。 ①呆子老师评语 71分 宽处着笔,收归至简,中两比同位韵致力求错位更佳。收之急切,急龙急脉之嫌。 ②神霄散吏老师评语 71分 寓意则多矣,尚合乎道情,然结力似有不继。 ③砍柴老师评语 69分 细观此诗,谋篇布局较为稳妥。首联即已破题,阐释了山不让尘,川不辞盈,然希望以文入诗可以更加活络。颔联借用了张华的句子,也很妥帖。然颈联转的不是很巧妙,且句法略觉粗糙。尾联感觉并不是很切题。 ![]() 七律 川不辞盈 31号 秋水210分 放抱心怀开混沌,何防一粟论身微。 细涓百汇积江海,跬步无辞跋岭岿。 不负年轮平地木,垒来寸土九层巍。 登楼直上东山顶,眼底风光足忘机。 ①呆子老师评语 71分 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高台,起于垒土。按笔力于点线之中,厚重温和,始为藏气。登楼直上,上,或为字误。 ②神霄散吏老师评语 69分 言意多出自于老庄,尾联忘机似乎有偏。 ③砍柴老师评语 70分 首颔一体,颈尾一体,两体相看两不厌。 ![]() 《雨中观涛有感》以“川不辞盈”为意生发 39号 风与雪 209 浩荡波涛掩雨声,千溪似带向江行。 浪连飞瀑从容纳,人立危楼感慨生。 海阔何曾分水细,山高未肯拒尘轻。 虚怀若谷言多听,万物胸罗眼更明。 ①呆子老师评语 68分 波涛,雨,溪,江,飞瀑,揉于三句中,景繁恐致笔力不胜。虽欲起天风海雨逼人之势,然过犹不及,宜适当错开为佳。 ②神霄散吏老师评语 68分 首颔点染之法得相辅相成,三联见多眼膜起茧,尾联逊色。 ③砍柴老师评语 73分 承接可嘉,尾联还可打磨。 ![]() 七律,川不辞盈 49号 燕马忽 207 西川水聚海能容,露滴层岩润古松。 俱道云深皆化雨,遥传涧陡可藏龙。 年栽翠竹千山秀,日积微功万户封。 老去终将归故里,幼时弱柳绿荫浓。 ①呆子老师评语 72分 收束忽而感伤,昔时种柳,今已十围,沧桑之感,谁复如是?二联颇佳,承而提起。收束以归乡之叹,寓情怀于空处,更增感慨。 ②神霄散吏老师评语 65分 一诗之内,树木繁多,章法必乱。 ③砍柴老师评语 70分 发散思维可嘉。 ![]() 以 川不辞盈 为意兼寄某人 78号 清风诗侠209 莫以无为恋酒杯,屈尊暂坐子陵台。 才情且共渔樵乐,襟抱须随日月开。 岁久涓埃成海岳,时来气力驭风雷。 越王往昔曾尝胆,缘是胸中志未颓。 ①呆子老师评语 68分 起处见蓄势,承联三句略放任,狮子搏兔,当用全力。转折处力度亦稍弱,收束在用力上,有难以着力之感。 ②神霄散吏老师评语 68分 首联顿挫而起,情理相间,三联为题而作,几坏整篇。 ③砍柴老师评语 73分 颔联见心见性。尾联收束不得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