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著连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54)

 陆英图书屋 2020-10-29

原著连载(54)

  第六章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特殊使命

(二)

(5)张岱年晚年的哲学成就。

主张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新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80年代之后,社会上出现了信仰危机,张岱年说:“在这种情况下,我感到更有坚持原则的必要。我认为,几十年来,社会主义国家确实出现了一些失误,但是这些失误的根源不在于马克思主义,而是在于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他也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抽象的坚持,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说:“在中国,有一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固有的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的优秀传统相结合,才能在中国土地上生根,生根后才能真正开花结果;中国的文化传统也必须与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密切结合,才能提升到更高的水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而是与中国革命实际密切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在政治上,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文化方面,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优秀传统相结合。” 张岱年指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于一个国家的传统哲学进行分析解剖,从而加以鉴别抉择,这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但是,“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只能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以此指导推进中国新的文化体系的构建,这是张岱年晚年文化哲学思想中的一个理论重点。他说:“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文化,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自己的优良文化传统,同时汲取西方在文化上的先进贡献,逐步形成一个新的文化体系。这个新的文化体系,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的指导下,以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来综合中西文化之所长而创新中国文化。它既是中国文化的继续,又高于已有的文化。这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