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著连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57)

 陆英图书屋 2020-10-29

 原著连载(57)

  第七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特征

在相当长时间内,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往往局限在使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和风格去阐述它。这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然而,仅仅看到这一点是不够的,这是一种表面化和简单化的认识。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命题,是一个标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特点的命题,强调的是“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同时也是对“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这一份珍贵的遗产”的“承继”,是对中国历史实践和优秀思想成果批判地吸收、改造和提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绝不仅仅是体现在形式上使用了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和表达习惯,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思想内容上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可或缺思想来源。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特征,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相融合上。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从这个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包括:(1)哲学世界观上的融合;(2)社会历史观上的融合:(3)人生价值观上的融合;(4)贯穿其中的对西方文明成果的借鉴和吸收;(5)贯穿其中的中国式语言表达形式和风格。哲学世界观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是它的主要组成部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