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赏析(8)正心修身

 陆英图书屋 2020-10-29

《大学》赏析8)正心修身

      

【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在此指心)有所忿懥(忿懥:愤怒不平。忿,愤怒。懥,音zhì,发怒),则不得其正(不得其正:不能平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好乐:音hào yào,爱好,喜欢),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心不在这里,指不专心。焉,于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译文】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  
  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却像没有看见;虽然在听,却像没有听见;虽然在吃东西,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评析 
 
本章对“八条目”中的“正心”进行释义,阐释正心与修身的关系,认为心之于身,应时刻发挥主宰的功能。主要讲了两层意思:

第一层,心若被情欲所左右,就不可能端正。心,从生理来说,它承担着全身血液循环的任务,其一动一静攸关人的生死。从心理来说,古人认为它是思维的器官,如孟子所说:“心之官则思”(《孟子·告子上》)。本章所谓正心,是就其思维功能而言,认为心是思想、行为的总枢纽,人的一切思想、言论、行动,都经过心的思维而决定。朱熹说:“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孟子集注·尽心》)既然心为人之神明,又怎么会不得其正呢?就是因为受到情绪的影响。本章举出了有所忿懥、有所恐惧、有所好乐、有所忧患四种情绪,认为若被这些情绪所左右,心就不得其正。当然,喜、怒、忧、思、悲、恐、惊都是人之常情,但是,一旦我们不能自察、自控,任其左右自己的行动,便会使心失去端正。正心不是要完全摒弃人的情欲,不是绝对禁欲,而是要对情与理进行调节,让理智来克制、驾驭情欲,使心思不被情欲所左右,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

第二层,心若不在其所,则五官必失其效用。正心,就是要时刻检点存养,使心居于主宰的地位。倘若心失其守,驰聘于外,则无法检视其身,五官四肢亦不听命。“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讲的就是这种状态

总而言之,只有正心,才能修身;心若不正,身亦不可得而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