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泉州杂谈 013:洛阳桥传说和修桥有什么关系?

 超人的旅途分享 2020-10-29
自从公元1059年洛阳桥建成以后,历代以来,流传着不少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这些传说和故事,经民间文学家一再创作传诵,在流传中又不断丰富,在泉州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关于洛阳桥的传说有很多,在这里,我主要选取跟修桥相关的几个,跟大家一同分享:

夏得海江中投书


蔡裹泉州到任之后,便到洛阳江边视察建桥工地现场。只见江南江北,万头攒动,民伕无数。洛阳江中,靠近南北两岸,几个石城,已经露出江面,而广阔江面,依然白水茫茫,浪涛滚滚。南来北往的行人旅客,依然攒集渡口,等待舟楫摆渡,艰难过江。此时此刻,察太守眼前仿佛出现当年母亲搭渡,江中遇难的险景……
“蔡太守蔡大人来啦,大家用力啊!”
那些民佚,见本府蔡大人来到江边,不约而同,齐声吆喝,把蔡太守从冥思中唤醒。他纵眼远望,只见江中无数大船,从两岸运来石块,在洛阳江中投下,准备垒石为墩。只是江流十分湍急,这些石头一投入水,就被滔滔江冲走。任是民伕使尽气力,也是无用。
当夜蔡襄回到府,因江深水急无法施工,心中闷闷不乐。母亲卢氏来到书房,也询问造桥情况。蔡以江深流急,基址难下,工程无法进展等情禀告。蔡太夫人听后,心中也十分烦恼,心想当年渡江遇难,幸得神明解救,始能转危为安,故许下造桥之愿。遂即对蔡襄说道:
“当年江中搭波遇难,上天开言,谅此江中必有神物,吾儿理应修文一道,请海神相助,使石桥早日建成。”
蔡襄听了大喜,说声:“母亲得有理。”便到书桌之之前,正待举笔修书,忽然记得当年窗苦读之时,日纯阳大仙曾赠笔,说是日后急事可用,想那神、仙本是一家,今以日移檄海神,正该用此仙家之物。遂即打开书箧,取出当年深吕洞宾所赠笔,研墨铺纸,奋笔疾书,草就檄文一道,才就回房歇息。


洛阳桥

次日清早,蔡襄升堂,阶下衙役两侧何候。蔡太守高坐公堂,向下问道:
“本府今有急事,谁人下得海?”
阶下有一皂隶,名叫夏得海,四十左右年纪,生得体魄强健。但他性好杯中物,昨夜同亲友喝得酪酊大醉,今早赶上站班,尚是宿酒未醒,醉态昏然,听到堂上蔡大人呼破连忙出列,到公堂前单膝跪下,向上回话:“察告大人,小人夏得海。”
蔡襄听了,认真又问:“你果真下得海?”
夏得海又说:“小人真正是夏得海!”
蔡襄又问:“你当真下得海?不是假话?”
夏得海大声说:“小人真正是夏得海,若有虚假,甘愿受罚。”
蔡太守听了大喜,遂即取出文书,说“本府如今洛阳万安渡造石桥,因水深流急,基址难下,本府修下文书一道,烦请海神相助,你既是下得海,就将此文书,送与海神。赏你上等好酒一瓶,即时起程,事成之后,重重有赏!”
那夏得海也听不清上面说些什么,伸手接了文书,又领了赏酒。心想这新来的老爷真好,未曾有劳,却先有赏、喜孜孜地出了衙门,往家里走。走到半路,遇到杏花村酒家的店小二,便对他说今天蔡大人差我送书,又赏我一壶美酒你帮我看看,这公文要送去哪个府县?店小二将公文接来一看,便说蔡大人叫你将此文书,送给东海龙王。夏得海一听,酒意全都醒了,便说:“小二哥,叫我送文书给海龙王,这不是等于叫我去送死?店小二安磁说:“事既如此,你且莫急,且回家去从长计议。”

蔡襄

两人一同回到夏得海家中,夏得海的妻子连忙溯茶,店小二说:“今日夏大哥率蔡大人差遣,要出门送书,又赏了一壶美酒,你快去炒一碗米粉,煎一盘蚵仔煎来让他下酒。”夏妻李氏,连声答应,便到厨房去煎炒。
这边夏得海双手捧头,只觉得头昏脑胀,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店小二见此光景,连忙劝说:“夏大哥,蔡大人叫你下海投书,其中谅必有奥妙之处。大哥请宽心饮酒,稍等去到江边,如此如此,便可回话。”夏得海听了,也就将酒瓶打开,两人对酌,开怀畅饮。待到酒足饭饱,夏得海二话不说,拿了公文便走。
不多久,夏得海来到洛阳江边,就在江边一块大石坡上中,倒身睡下,不久便打起呼嚕,鼾声如雷。原来是店小二教他睡在江边,如是命中注定不死,便可回府复命。夏得海也横了一条心,将生死置之度外,躺倒石上,竟然呼呼大睡,任是江潮汹涌,全然不知。及至醒来,已不见手中的文书,唯有一张黄纸,塞在公文袋中。夏得海庆幸自己临难不死,又见已有换文,心中大喜,一口气跑回泉州城,直入府衙,将情回禀蔡知府,蔡太守接过黄纸一看,上面别无回文,唯见一个“醋”字,其大如碗,写满黄纸。蔡太守寻思良久,不得其解。后来顿悟其意,按案叫道:
“此海神示我甘一日西时下基址也!”遂连夜传令:各营民伕,备足材料,整顿火把,待廿一日西时,一齐动手,日夜兼作,奠下桥基!
原来那夏得海醉卧江滨之时,因檄文乃昌仙笔墨所书,瞬间便被摄进龙宫,东海龙王敖广,知是文曲星君请求退潮,以便奠下大桥基址,遂即带上文书,上报天庭。玉皇大帝即令东海龙王退潮三日,又令玄天上帝下凡,收伏洛阳江中龟蛇二妖,以作脚力。二神各领玉旨而回。那东海龙王迳回龙官,专等二十一日退潮,此事暂按不表。
却说玄天上帝,领了玉旨,直望泉州洛阳江而来,他摇身一变,化作钓鱼老翁,竹笠蓑衣,在江边岩石之上,拿出银丝和金钩,上了鱼饵,放入江中,那香饵发出一阵异香,引得那龟蛇二妖,向岸边泅来,被玄天上帝剑尖一指,二妖现了原形,动弹不得,只得点头求饶。玄天上帝跳了上去,两脚踏定龟蛇背上,龟蛇身体一阵猛缩,缩得大小适合足踏,玄天上帝才喝声“起!”脱下竹笠蓑衣,化身昇天,驾云而去。如今洛阳万安桥中亭北侧江边巨岩上,留有龟形蛇状两块青石,天然地嵌在大片岩石之中,附近又有青色石斑数十点,传即玄天上帝收伏龟蛇二妖之遺蜕及化身处。
至廿一日西时江水果然大退,南北两岸,火把齐明,光如白昼,欢声如雷,山摇岳动。数万民伕,一齐出动,填基垒石,日夜兼作,连战三昼三夜,江中一应桥墩基址,尽皆叠筑高出水面。自此以后,筑桥工程,顺利进行,至宋嘉佑
四年冬十二月,万安渡石桥工程,大功告成。于是天錾变通途,南来北往,行人商贾,凌波如履垣途,永无渡涉之苦。蔡太守设宴合乐,以庆落成大典,又自撰书纪文,石立于江左。蔡太夫人摆设香案,还愿谢神。后人感蔡郡守之功,纪夏得海之劳,于桥南建蔡郡守祠,于江滨造夏将军庙,千秋香火,万代崇祀,以志不忘。蔡襄祠宇今尚在,近年修缮一新,夏得海庙已圮,石像移置蔡襄祠中。

玄天上帝

义波舍身主膳厨


却说蔡自到泉州任太守之职以后,即以建造洛阳江上万安渡石桥为已任。每于公务之暇,便到洛阳江畔,督视桥役,省察民情,以便因势而导,加速建桥工程之进展。
当夏得海投书海神,潮退基兴,众民伕日夜兼作,工程十分紧张之际,蔡太守一连三天,衣不解带,寝不安席,夜以继目地督视大桥基础工程。
这一日,蔡太守就在建桥工所用膳,晚餐之后,带了书童,到洛阳江边漫步。此时正值下旬,金乌早已西坠,玉免却未东升,洛阳江南北两岸,各营民伕,早已点亮灯火,沿江两岸,夜灯万盏,有如灯市。加以潮声阵阵,宿鸟啾鸣。却也另有一番热闹景象,蔡太守心中惦记这造桥工程浩大,创建伊始,百事俱艰。心事沓至纷来,哪里有心观赏这洛阳江的美妙夜景,他站在江岸高阜处,凝睇退思。忽见江北南侧,树林掩映之处,有红光一片,蔡太守暗自寻思,谅必有异人在彼,以此夜发祥光。他心中打定主意,明日一早,前去访能求贤,请来相助,早日将桥造好。
次目清晨,蔡太守即到洛阳江上,雇了一乘肩舆,将昨夜所见红光处告知轿夫,由夏得海跟随,就在发现红光的左右附近,寻访了半日,却不见有隐士、高贤。只听一位乡老介绍,此地原有一位高僧,德行甚深,但早已圆寂。蔡急问,“此圣僧可有高徒?”那乡老回说,並无什么高徒,只有一个徒弟,却是跛子,行走不便,就在自沙寺中。蔡太守听了,心想莫非就是此人。便问这白沙寺高僧,不知是何法号。那乡老回说:叫做义波和尚。蔡太守别了老人,便同夏得海寻访这义波和尚,可是找来找去,却找不到通往白沙寺的道路。看看日已西斜,蔡太守见寻访不到,只好怏怏而回。当夜蔡太守再到江边眺望,只见江北南侧树林掩映处,仍然夜发祥光。
一宿无话,次晨起床,蔡太守吩咐夏得海再雇一乘肩與,一同再到江北寻访。及至来到附近,昨日遇见的那老人,亦已不知去向。蔡太守又在那一带盘植了半日,还是找不到白沙寺,更不用说要见到义波和尚了。真正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了。
那一夜蔡太守转反侧,难以成眠。自思谅必心未尽诚,礼亦不恭。到了第三天,蔡太守黎明即起,沐浴更衣,便唤夏得海同他前往江北。那夏得海空走了两趟,心中早有几分不愿意,便说:“一个跛足和尚,谅必没有多少能耐,大人何必如此。”蔡太守忙说:“你此言差矣!昔日刘玄德三顾草庐,卧龙先生始肯出山。如非三次造访,何以见吾诚意!?”
夏得海无言可答,又同蔡太守来到江北,夏得海又雇了那乘肩與,但蔡太守执意不肯乘坐。一行四人,徒步望白沙寺方向而来。走了一程,只见一名和尚,侍立在三岔路口,朝蔡太守作揖日:
“义波师闻知大人驾到,特命小僧在此等候。”
蔡太守听了大喜,便同和尚来到白沙寺,义波和尚早候在客堂,宾主坐定,义波和尚便吩咐:“宗善师,请沏清茶待客。”那宗善和尚便泡了一壶好茶,过来请蔡太守和夏得海。蔡太守便将家母渡江许愿,此次守泉特为兴建大桥之事说了,並请义波大师出山相助。义波和尚听了,慨然应允。并说要带宗善法师去作助手。蔡太守听了喜出望外,便将肩舆让义波和尚坐了。自己同夏得海、宗誉和尚步行而回。
那义波和善俗姓蔡,洛阳江北庵边白沙村人。因自幼即患足疾,无法行走,后父母不幸早亡,无人抚养,被白沙寺住持僧收留,及长皈依三宝,法名义波,苦心修行,后终得道。他虽身居庵寺,却知蔡襄为酬母愿,矫旨还籍,来这泉州府做官,意在修建洛阳江大桥,利济行旅,功得无量。义波有意成全善举,故而略施法力,夜发祥光,引蔡襄来访。又恐蔡襄以一府之尊,傲视方外人士,故两次来访,避而不见,及至第三次,蔡襄沐浴更衣,徒步而来,效刘玄德三顾草庐故事,足见其求贤若渴之心,任贤用能之诚,故慨然出山相助。
义波和尚来到工所,即对察太守陈言:
“自古官兵未到,粮草先行。如今造桥民伕数万,日食三餐,所费不资,庖厨膳食,关系至大,贫僧别无他伎,愿为太守主持庖厨膳食,务使数万民伕无虑饮食,体强力壮,俾建桥工程,早日告成。
蔡太守听了大喜,即由义波和尚主持一应饮食之事。那义波和尚指点宗善,筑起炉灶,安排民伕供专司分发各营伙食之事。
只见义波僧用特别大铁鼎一口,放置灶上,放下白米,加足清水,等炉灶点起火来,遂将那只跛足伸入灶中,见者无不昨舌。只见那足着火,熊熊燃烧,无须再添柴草。义波和尚坐在灶口,泰然自若。
不久鼎热饭熟,义波和尚抽出跛足,单脚站起,将鼎盖揭开一半,叫宗善安排各营民伕顺序来挑饭食,又叫宗善到双口井去挑井水。民伕每从鼎里挑去一担饭食,宗善又从双口井挑来一担并水倒入鼎中。如此自辰至申,挑饭不绝,任是千军万马,取用不竭。


义波和尚

义波和尚又指点宗善,交代各营民,食鱼只吃鱼肉,首尾及骨,仍然保存,将骨掷入江中,复化为鱼,如此往复,取用不竭。
由于义波师广施法カ,建桥七年,数万民伕,饭足鱼丰,水酒俱全,造桥工程,进展顺利。及至石桥筑成,洛江南北,数万民伕,欢声雷动,义波和尚,站立灶合之上,往外一望,果见石梁飞架,南北畅通,凌波履垣,造福万代。他闭目合什,念声“阿弥陀佛”,返身趺坐鼎中,阖然圆寂。
后人有诗赞曰:
为架桥梁甘舍身,代薪双膝泣鬼神。
釜底炽热红似血,留得千秋美名存。
数万民伕一听义波和尚圆寂,莫不痛哭流涕,遂即在暸望石江北岸上,建庵祀之。並将义波和尚真身,泥金装塑,安放庵中,並颜其庵曰“义波和尚真身庵”。千百年来,每到洛阳江参观万安桥之游人旅客,在凭桥览胜之余,莫不到“真身庵”这位含身造桥的义波和尚。而蔡襄在其所撰书的《万安桥记》碑刻中,也郑重地写上造桥者“王实、卢锡浮图义波、宗善等十五人”的芳名。
义波和尚将同洛阳万安桥永垂不朽。

真身庵

众神仙助造大桥


却说自蔡襄任泉州府太守之后,庀材鸠工,在洛阳江万安渡兴建梁式大石桥。这事惊动了上天诸神,因众神都知道蔡郡守乃文曲星君下凡,而建造梁式大石析,也是旷古未闻的伟业。故而纷纷出谋献策,共襄厥举,尽力帮助蔡襄那东海龙王敖广,接到蔡襄造桥的文书以后,便令海神退潮三日,以便江中奠基垒石;而玄天上帝也到洛阳江边,收伏江中龟、蛇二妖,作为脚力,以除江中祸患,一齐化身而去得道高僧义波和尚,也不辞残疾之躯,出山相助,广施法力,应付数万民伕饭食茶水,保无饥渴,使建桥之役,得以顺利进行。……众神襄助之事,难以一一述。单说那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听说此事,也从伽洛山来到洛阳江边,化作一位老妪,就在洛阳街,搭茅为屋,画地作井,排设茶水小摊,每日广施药茶。无论盛夏酷,或是数九寒天,一应寒热渚病,内损外伤,只要一碗药茶下肚,疾病立除。数万民伕造桥七年,都是靠这药茶疗病却疾。及至万安渡石桥建成,老妪化身而去。民就于施药之处,改建庙宇,又刻“南无阿弥陀佛”六大字于石。並名此庙为“古井观音”寺把观音大士于此。历代以来,香烟不绝。至今庙宇尚存。庙前廓下,尚有石雕井栏一圈,相传即系当年观音大士广施药茶之古井。

古井禅寺

还有那泉州府、县城隍,得知众神助蔡襄太守造桥,忙传各境土地,化身老翁,在泉州城各街热闹之处,摆设推点,专卖丸子汤。自清晨至黄昏,终日叫卖:
“丸仔汤啰!一文一核, 两文任你掘!”
原来众土地神得到吕洞宾仙法相助,把洛阳江边“无量功山”的泥土,化作无数丸仔汤,每日由土地神化作老翁,在街头叫卖。那市井住户,过往行人,每人掏出两文铜钱,就在丸仔汤摊边,一碗两碗,三勺五勺,吃个肠满肚胀,反正只要交了两文钱,就任你在锅里掘个不停。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造桥之始,直至竣工告成,各境土地,收钱无数,通通交给府县城隍,转入内库,充作造桥费用。而这七年之间,洛阳江边那座“无量功山”,因日日挖掘,夷为平地。故泉州代代流传的俗谚有“抨无量功山填洛阳江”之传说。


夏得海江中投书体现了古人巧妙运用水文自然科学,在退潮的间隙时间为大桥奠基;义波僧舍身主膳厨体现了施工队伍的后勤保障;观世音菩萨施茶体现了施工团队的医疗保障;土地神卖丸仔汤体现了洛阳桥建设经费的筹集。其中,不乏有像义波、宗善等真实的历史人物。
这些传说故事,反映出历代人民对洛阳桥缔造者无限崇敬之心,反映出对这伟大工程之创造力的敬慕之意,反映出对这座规制宏伟的跨海长桥的无限热爱之情。这些传说故事,既为洛阳江绮丽的溪光山色增添无限情趣,又为这亘海长虹涂抹上一层灿烂夺目的浪漫主义色彩,更使名桥增辉。同时也为游人启迪游思,增添雅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