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些恋爱像是折磨

 skysun000001 2020-10-29

376 篇文章


有些恋爱谈久了像是折磨,什么情况呢?热恋情侣中,某一方缺乏沟通技巧、情绪约束力,某种程度上完全依靠本能在说话,很容易就会把一段亲密关系变成折磨。

比如动不动脱口而出:「那你去XXX好了?!」,比如在面对决策分歧的时候,突然爆粗口,「你以为你XXX啊」,「大不了XXXX!」,并不是因为很过分的要求,只是一些分歧无法调和,不知道怎么调和,就形成了这种局面。

现在回想起来,我也有过类似经历,有时我是伤害者,有时也是被伤害者。这种关系,越亲密,比如同居,同床,越折磨

另一方,想离开,因为难以忍受,而又缺乏有效沟通;但又不忍,因为感情,还爱着,进进出出,摇摇摆摆,这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明明承受着巨大伤害,因爱而无法离开,两种情绪在心里打架,你可以想象《中国反家暴纪实》纪录片中那些被殴打但由于种种原因离不开的女性。

在这种亲密关系中,可能有爱情,甚至有习惯性的依恋。你和一个人共处久了,习惯性把他当成情感依靠,即使有伤害,这种依恋也不会一时半会能戒掉,这类爱更像是自我绑架。

因被对方伤害而狠心分手的人,应该有类似体验。

很久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和女生聊天的尺度》,我在建议中写,「表达感受永远比表达情绪更真诚,也更容易被人接受」,当时由于话题原因,没有深入写,前几天,有读者来邮件,希望我可以把这句话写得深一点。

为什么我们总是抑制不住地泼洒情绪,结果把局面弄得更糟糕,问题没有被解决,但伤害了很多人。我写一写我自己的看法。

*一封读者来邮

第一,我当然相信大部分人并不是故意想伤害自己的男/女朋友,只是意识缺失,我们谈恋爱是因为爱。爱是保护,是共情,是想对你好。

所以这些语言伤害,本不应该,明明可以温和简述,不知怎样就变成硬怼,变成相互抬杠和奚落;想要关心,到最后变成了责怪。

而很多人碰到这类情况会怀疑,Ta爱我吗?我爱Ta吗?我认为这是技巧性问题,不是爱不爱的问题,但技巧问题处理不好,确实会导致爱崩溃。

第二,我想提一点的是,有些人觉得这些语言伤害不会对人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生活里哪会没有刺,然后问题就被忽视了,沟通模式永远不会变。

沟通类的问题,没必要无限拔高,但也不应该被忽视。

在情感心理学上,亲密关系很特殊:

1、距离太近,情侣或者夫妻的关系,亲密程度甚至超过亲子,而且不是一时地近,是几年甚至几十年近距离相处,这很考验经营能力;

2、因为爱,所以产生期待。上下级、客户关系中,我们有时能忍受被语言暴力,我们下意识觉得这是为避免不了的,毕竟你拿了工资,拿了别人的合同。亲密关系则不同,本应该成为对方的依靠、港湾,但现在反而成了伤害的源头,心理落差会特别大。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认为爱情不仅需要爱情。

爱只是一种本能,一种激素结果,经营爱需要知识,尤其需要某类技巧背后的心理学知识,你不仅得这么做,你还得知道为什么应该这么做。因为爱情太特殊了。

我随便举一个例子,是我在一个读书会上分享的。

你对喜欢的女孩说一句,「你怎么这么容易生气呀,感觉开不起玩笑哎」,从你的角度看,可能就是随便的一句抱怨,算抱怨吧。

而接收方则可能产生这样的心理:我是不是太敏感了?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他可能是无意的,我不应该觉得这是一种伤害。你看,接收方在否定自己由直觉产生的感受。

案例很小,未必具有普遍性,我要表达的意思是:

当你嘴里说出「你XXXXXX」的时候,这是一句对他人进行评判——且是基于人格归因的评判——你可能就要意识到,你发出的信息是一回事儿,别人接收到的信息是另外一会儿事儿。

第三,上面这段话有点绕,我们可以进入实际建议阶段了。

心理学上对行为的归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人格归因;第二,行为归因。

比如你看到一个人闯红灯,你下意识会觉得,他没素质,不负责任,万一被撞了,祸祸司机,也祸祸自己,对家人而言就是灭顶之灾,你大概会产生这些想法。

那么如果是你自己闯红灯呢?你大概回想,我就这一次,因为我实在是来不及了,快迟到了,我也没办法。

前者是人格归因,把具体的行为归结为对某个人的整体评价;后者是行为归因,把行为归因为背后的实际理由。

当你以他人为主体,说出「你XXXXX」的时候,基于人格归因,你可能觉得很正常,多大点事儿,到他人那里,传递的信息就完全变了,所以你要意识到这一点。

现在可以来回答那个问题了,为什么表达感受,永远比表达情绪更容易被人接受?表达感受是行为归因,是就此事论此事,其主体是我,而不是你,不是你让我觉得感受不好,而是你的某个行为激发了我的负面感受。

人们通常能接受别人基于行为层面的否定,但没有人能接受别人基于整体人格的否定,情侣也不例外,情侣甚至更特殊,若你否定我整个人,干嘛还要在一起呢?

提几点实操小建议:

1、当你要说「你XXXXX」时,要警惕这种脱口而出的瞬间,这个可以通过训练而产生警惕意识。

2、把语句的主体由你,变成我,把整个事件缩小为具体的几个问题,然后表达你的感受,「我现在觉得XXXXXX」,这种沟通更易于找到解决方案。

最后如果你能看到这里,希望你不会说前面的都是废话,只要最后第三点就行了,这就像问「既然吃10个包子能吃饱,为什么不直接吃第10个包子」一样没有道理。

它们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因为亲密关系的纠结才有了对它特殊性的认知,才有了心理学归因以及最后的沟通技巧,你必须意识到亲密关系的特殊性,才会谨慎对待。

好的恋爱,两个人时应该比一个人时更快乐,而不是更折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