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湖相通鱼不往来

 谭老师讲地理 2020-10-29

云南的高原湖泊众多,其中抚仙湖与星云湖由一条海门河相连,河两岸风光优美,古迹甚多,有一巨石称作“界鱼石”,两湖的鱼以此为界,堪称一奇。在隔河中段一石碑上刻着一首诗:“星云日向抚仙流,独禁鱼虾不共游。岂是长江限天堑,居然咫尺割鸿沟。”星云湖的大头鱼和抚仙湖的抗浪鱼以此石为界,抵石而返,不相往来,传为佳话。 

经过勘测调查,发现原来两湖的自然环境大不相同。抚仙湖平均水深87米,最深151米,是云贵高原最深的湖泊,也是我国仅次于长白山天池的第二大深水湖。周围群山环抱,湖底起伏不平,到处是岩石暗礁。湖区常刮大风,水深浪大,所以湖中各种水草、浮游动物以及底栖生物如螺蛳、蚌、虾等很少,湖水极清,是个“缺吃少穿”的贫营养性湖泊。就在这种恶劣条件下,衍化出与之环境相适应的抗浪鱼。它体细如银梭,行动敏捷,常把鱼卵产在岩壁和石缝间。鱼卵又是半黏性的,可以牢固地附在石壁上,任凭风浪狂起,也照常可以孵化。

星云湖则恰恰相反,是个浅水湖泊,平均水深9米,最深12米。周围多农田,湖底平缓多泥,有机物质淤积较厚,湖内水草繁茂,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也较丰富,属于营养性湖泊。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下,生成了头大油多、“养尊处优”的大头鱼,大头鱼的鱼卵是黏性的,易附着水草上,适于在水温高、鱼饵丰富的湖水中生长,对水深浪大、水草稀少的抚仙湖当然敬而远之,而抗浪鱼也不喜欢水浅浪平,泥草深浊的星云湖。这也许就是两种鱼“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因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